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研究母语迁移,正确认识并积极克服母语迁移,对于二语习得以及语言教学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母语知识对目的语习得具有迁移作用。但是写作模式的负迁移,常导致错误出现并给目的语的学习造成困难。本文意在剖析语言迁移现象对写作在语篇方面的影响,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科技信息》2012,(28):189-189
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的中心问题。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难免受到母语的种种影响,这种影响就是母语的迁移。负迁移,又称为干扰,是使用目的语时学生套用目的语的句型或规则,导致犯错误或对目的语使用不当。本文旨在从文化、词汇与句法三个层面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语言习惯会迁移到目的语的习得中。由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会对目的语的习得产生干扰作用,这就是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5.
岳鹏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4):152-152,125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为"迁移".母语与二语相似而促进二语习得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只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尽可能的利用语言正向迁移,对于语言负迁移现象,要正确看待,利用其积极的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外语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6.
岳鹏 《科技信息》2010,(35):J0309-J0309,J0283
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迁移",因两种语言相异而阻碍正确习得二语的现象被称为负迁移。本文中,笔者从句子、语篇两个语言层面分析了学生习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讨了产生母语负迁移的原因根源,并给出了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德琴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5):89-90,94
本族语和目标语表面的相似性对学生是否受母语迁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似性在他们习得英语隐喻性词语时可能会引起正负迁移现象。以语言迁移和对比分析为理论基础,对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英语词汇时语言迁移现象有何不同以及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英语词汇时语言迁移现象有何不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静 《科技信息》2007,(20):164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母语的负迁移,母语的正迁移的研究是语言迁移研究中一个受忽略的领域.本文着重讨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作用,并列举英汉两门语言在语音、语序以及写作中的语际共性,以探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充分发挥母语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迁移研究发现,母语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重大。本文简要分析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语法、文化等方面的负迁移现象,以及负迁移给二语习得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并讨论了如何降低影响,从而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根本性的问题。语言的标记性是制约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母语迁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较好地解释了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和迁移错误产生的原因。从标记性的涵义和标记性的判别标准入手,阐述了语言的标记性与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的关系,并结合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性差异,探讨了语言的标记性对英汉二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成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与青少年不同,他们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判断和认同。当目的语与母语的心理文化距离相距甚远时,会产生来自母语的负向迁移,表现为母语习惯的迁移、文化习惯的迁移、语义概念的取向迁移和思维方式的迁移等。分析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语际错误因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目的语。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流中社会、文化方面的干扰多来自于本国文化和母语,造成这种干扰的原因可初步概括为思维方式、价值观、感情倾向及语言习惯的差异.消除干扰主要有以下的方法:1.学习异文化并掌握其特征.2.找出本国文化与异文化的类似点、不同点.3.掌握扎实的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把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感情转换成流利的语言。然而,即使是对说母语的人来说,可以语言流畅但都不能保证没有言语错误,更不用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这篇文章论述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国成年学习者在自发的说话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称代词"he"的误用不仅是由语言转换引起的,而且还是说话者在言语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自我控制所致。希望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能够给教育界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侯杰 《南昌高专学报》2009,(2):115-116,121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发展迅猛,但是由于对母语学习的忽视,我国外语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堪忧。学好母语不仅是外语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需要,也是他们日后从事跨文化交际工作的需要。因此,外语专业学生非常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民族语言文化的修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政府推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它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扩大投资需求 ,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为了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但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作用的充分发挥 ,因此为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 ,今后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母语语法在目的语学习中的迁移,着重分析了母语迁移在语法上的主要表现,指出了由于各种语言的语法体系的不同,因而在动词形式、词序、并列句、复合句等方面的形式也不相同.学习者应在学习中注意两种语言的异同,及时输入新的信息,避免语言语法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尽快地排除母语所造成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7.
隐性搭配错误是指那些无语法拼写错误,让人觉得怪异的不地道不典型的外语表达方式。由于语义韵、迁移和语体意识三个方面知识的缺乏,英语隐性的搭配存在着隐性错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利于研究学习者在搭配产出过程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英语习作中的词汇搭配错误情况,探讨了有关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干扰作用,认为源于母语干扰的词汇搭配错误主要有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已有的母语知识结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起阻碍或干扰作用,就会发生语言的负迁移。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受到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常常会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句子,即Chinglish。这既是汉语习惯表达在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 ,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学习语言的过程 ,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不同的民族 ,有其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不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 ,便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其语言。本文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列举了汉英文化差异 ,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和典故 ,从而强调文化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