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邓小平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国家学说,强化了经济建设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贡献在于:把民主作为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强调民主与法制、民主与专政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存在的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为正确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对外战咯方针,争取一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历史的启示、理论的分析和现实的思考等方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是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既定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除了进行伟大的实践之外,还应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提出民族制度化、法律化思想,为我国民主建设健康发展提出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实践,有效地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规范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使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了可靠的保证。为使我国民主建设实践在正确道路上顺利前进,邓小平还提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必须从国情出发,切合中国实际;必须保证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第一个提出坚持发展民主和法制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阐述了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实现法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依法治国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阐述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指出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同步发展;深刻地阐明了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手抓”的想,最后,完整地提出了指导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四个方面的理论贡献,第一是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是坚持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落到实处;第三是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从人治走向法治;第四是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一项根本目标和任务。十年内乱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拔乱反正,充分认识到了民主政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全会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和条件。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了理论探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民主政治建设是三中全会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沿着三中全会的路线继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和指与人们在伟大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效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邓小平哲学思想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根本的指导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必须紧紧围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进行,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基本内容中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在国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范式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利益驱动是政治参与的主要动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的本质特征,社会自治是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的实践模式,实现人类解放是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其中的许多思想对我们今天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民主与领导权力监督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辩证关系。本文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民主和领导权力;阐明了政治民主是实现领导权力监督的前提和基础,而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则是实现政治民主的切实保证;并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展望了政治民主监督领导权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虹 《科技信息》2009,(33):391-391
人权观是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体现:人权的渊源是什么;民主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权状况的评估;民主社会主义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从而深刻地揭露了民主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实质是在保卫人权的旗号下进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勾当,最终达到迫使社会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因为人民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须臾不可缺少的,只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方针政策,才能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队伍的壮大,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才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实行真正有效的集中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2.
民主因国家性质和民族特点不同而异,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民主,是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它要求紧紧围绕国体和政体两方面,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从政治体制、党的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法制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环境保护上是优于资本主义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保护环境上存在着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两重性,增长的极限与道德沦丧的同时出现是传统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市场社会主义既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又不利于环境保护.只有以具体劳动和满足人们需要为标准来组织生产的生态社会主义,才能将社会主义的原则目标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发展前景时提出了"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该理论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都是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围绕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展开系统论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文中从科学发展现所揭示的发展规律、发展价值目标和发展道路三个层次入手,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概括为十论。  相似文献   

16.
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基本看法,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在他看来,发展是硬道理,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要把实现人民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个代表"思想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苏联模式窒息了各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气勃勃的创新精神,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邓小平理论初步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真正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其消极性表现在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已经强化了的金钱观念、利益观念、享乐观念推向极端,从而产生和滋长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这对当代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要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作用和负面效应,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祖国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切实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应认真搞好政治协商,促进党和国家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积极推进民主监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入开展参政议政,促进党政领导机关切实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