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凡从事媒体行业的恐怕都知道《财富》意味着什么,他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个品牌。正是因这块“金字招牌”,才有可能把那么多的政要与工商巨子们拢到自己的旗下,在世界各地召开一个名叫“《财富》全球论坛”的会议。从1995年第一届新加坡《财富》全球论坛开始,《财富》全球论坛的组织者们便不断地挖空心思寻求一个又一个抓人的主题:从“同一个商业世界”、“全球竞争新秩序”、“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财富”,到近年来的“中国:未来的50年”、“亚洲新一代”。这些主题,无不紧紧地抓住了财富巨子们的目光。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研究财富巨头嬗变规律,传媒《财富》正在创造着一个共赢的财富神话。就拿此次香港《财富》论坛来说吧,谁是最大的赢家呢?  相似文献   

2.
5月15日,《北京晚报》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被化石贩子玩了,中国科学家戳穿‘古化石’骗局》为题,发了一篇报道,其中提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的“古盗鸟”化石,是由两种动物化石拼接的。这一骗局是由中国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徐星揭开的。一时间王元青、徐星成了新闻人物。不久,中央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使“古化石事件”更加热了起来。人们感兴趣的是,素有权威名望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到底是如何被化石贩子玩的?他们又向谁道教?中国科学家是怎么戳穿“古化石”骗局的?这件事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思索?5月16日,我带着上述问题采访了当事人之一的徐星。我原以为搞古化石研究的都是一些老学究,徐星的年轻却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热情、率真,我们的谈话一开始便很轻松。他告诉我,他的父母都是江苏人,60年代  相似文献   

3.
镀金与蜕变     
作者尹晓煌1984年赴美留学,在1993年的回国旅行中,他发现中国以及中国人已经和他离开时完全不一样了。人们为了财富,丢掉了许多他们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他为此行撰写的游记发表在1994年4月的《大西洋月刊》上。  相似文献   

4.
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 受推崇的公司“和”美国最大财富 创造者”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 许多人眼中永远是一个“谜”。几 十年来,几乎世界上所有企业的 领导者都视“通用”为经营创意和 谋略的发源地;通用被广泛地认 为是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培训基地, 其设在克顿维尔的管理学院,更 被《财富》杂志称为“美国企业 界的哈佛”。许多从通用出来的人 正领导着其它成为《财富》杂志 评选出来的500强企业。 而成功地改革了有100多年 历史的通用公司,使之成为全球 最受推崇的、最富竞争力和市场 价值最高的公司的“通用”现任的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则更是一个另人费解的“谜”。  相似文献   

5.
5月16日,《财富》全球论坛在北京开幕,这已经是《财富》第三次在中国举办其全球论坛,不但显示出全球商业界对中国的重视,也反映出《财富》如何审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地位。《财富》杂志全球出版人迈克·弗德勒说,“1999年,当我们第一次在上海举办《财富》全球论坛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又回到了中国。1999年,作为当时某报”《财富》全球论坛报道小组的组长“,我有幸亲历了黄浦江畔那一次被称做是“脑力激荡”的盛会,并为此曾创下三天只睡了3个小时的“拼搏”纪录。  相似文献   

7.
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又回到了中国。1999年,作为当时某报“《财富》全球论坛报道小组的组长”,我有幸亲历了黄浦江畔那一次被称做是“脑力激荡”的盛会.并为此曾创下三天只睡了3个小时的“拼搏”纪录。  相似文献   

8.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9.
三年前曾经以《文明的冲突》一文轰动一时的塞缪尔·亨廷顿又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外交》杂志刊载《西方文明:特有的而非普遍适用的》(The West:Unique,Not Universal)一文,并说该文节选自他的新书《文明的冲突和重建世界秩序》(The Clash of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中有关“西方的团结”、“西方的危机”等危言再度引起舆论界的关注。“西方的团结”亨廷顿此文是以西方世界的人们为主要读者的,他极力想帮助西方人建立一种共同的“身份感”,分清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54年,美国《财富》杂志就开始以严谨的评估推出全球最大500家企业的名单“全球500强排行榜”,从此产生了巨大影响,超越了国界。迄今为止,没有其他任何媒体的“排行榜”能与之相当。这一排名已成世界知名企业用来判断自身实力、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世界经济状况极具权威性的晴雨表。列入世界经济500强,不仅仅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意味着企业的无形资产不是能用金钱所能表示的。 2000年全球企业500强大排行榜中,中国内地共有9家企业入选,台湾有一家企业入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内地工商、中国、建设、农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6次全部入选。 《财富》杂志于1995年开始主办世界500强年会即《财富》全球论坛,每年在世界上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热门”地点举行一次,邀请全球跨国公司的董事  相似文献   

11.
直面全球化     
“是的,我们已能闻到萧条的气味”。一个月前,当烟花、高官、富人和美酒慢慢在香江两岸退去的时候,洛克藤堡在他的“罗斯福与新政”里的话总是回响在我的耳畔,尽管我知道那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对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与《财富》来说,一年一度的“财富”论坛其实就是他们引领着全球富人们向着下一个新的投资与市场热点进军的一个仪式。这个仪式从新加坡、巴塞罗那、曼谷、布达佩斯、上海、巴黎一路走到了香港。作为美国大企业所信任的传媒,《财富》有责任把“财富”带到更能产生财富的地方。这次“财富”论坛在香港举办,是因为在《财富》的价值观来看,虽然新经济的浪潮并没有带来持久的、期待中的巨大财富,但只要亚洲新一代的领袖们不懈努力,人类在新世纪所面临的困境,比如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世界局势  相似文献   

12.
庄乾志 《科技智囊》2003,(10):108-109
当前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一个转型社会中,任何人都希望成功;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但是,如何成就卓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球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告诉我们,创造卓越,需要永恒的激情。在一个崇尚理性的时代,难得保持永恒的激情。汤姆·彼得斯所著的《追求卓越》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发行达几百万册,使他成为一名具有强烈管理理念的改革者。汤姆·彼得斯在管理学界的地位无人能及,《经济学人》杂志称他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财富》杂志则干脆声称“我们生活在一个汤姆·彼…  相似文献   

13.
济慈吃什么样的麦片粥?勃朗宁认为这是愚蠢的人问的愚蠢的问题。不过,看来,第一个会回答这问题的就是约翰·济慈自己。我又吃了一份苹果派和冰激凌,这些基本就是我横穿美国路上所吃的全部东西,我知道那是富合营养的,当然了还美味可口。这里的我是《在路上》里的萨尔,当然了也可能是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本人。1947年,凯鲁亚克买了张从纽约到芝加哥的汽车票,开始了他西部旅行的第一站,以此为基础,他写出了自己最著名的作品《在路上》。凯鲁亚克在路上  相似文献   

14.
李强 《世界博览》2011,(3):12-12
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的富豪榜,其中包括“女性十亿美元俱乐部”名单。榜单中罗列了通过自己的能力赚到10亿美元的女性,全球一共只有14名,其中有7位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你对艺术的看法怎样?”“哦,我不思索它,我只购买它……”高尔基在一篇题为《共和国的一个大王》的访美印象记中,曾经用这样短短的两句对话,讽刺过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对于艺术的态度和艺术在美国的遭遇。把艺术当作任意买卖的商品和投机发财的工具,这正是金元帝国文明的一个特征。不久前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报道了美国正在盛行的“艺术”投机狂的情形。这家杂志写道: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在对艺术进行大量的投资,就像购买股票和证券一样,“艺术已经成为一桩生意兴隆的大买卖”了。在华盛顿、纽约和  相似文献   

16.
编读情     
我建议…… 曹梦春(福建龙岩师专) 我是《知识经济》的读者,是一所高校的老师,我热爱您们的杂志。 起初,我只订了您们半年的杂志,但自从阅读杂志后,内心总有一股激昂的冲动,让我感到了知识给人的一种力量,以及所带来的财富。 贵刊内容丰富,有的催人奋进,有的拓宽知识,有的展现着世界的变化。因为这些,我又继续订阅了下半年的杂志。但我建议:①书中所出现的英文  相似文献   

17.
高尔夫”球,“高尔富”球,一字之差,令正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中国经济在一次消费二百美元“气魄”享受中演绎出种种的说法。《高尔夫球多维透视》正把镜头的焦距对准那一个藏着财富、土地和说法的“洞穴”,你不妨到洞穴里去走一遭,或许那里有你意想不到的“潘多拉”。  相似文献   

18.
罗洁 《世界知识》2014,(2):66-67
第一次听说察哈尔学会,是三年前一个作者要求修改他的个人身份介绍。那是一位跟《世界知识》合作多年的学者,之前杂志介绍他写的是某大学的副教授,那次他把身份改成了“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我在《世界知识》杂志散了近二十年r,跟国际问题界的很多机构,包括官方的、民间的,甚至国外的都打过交道,  相似文献   

19.
我订《世界知识》有十余年了,我很珍爱它。我的同事也喜欢它。有时一期《世界知识》来了,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别的同事一进屋,上来一步,劈手就抢,几只手争着夺,几张嘴争着喊:“我先拿到手的,我先看。”别人以为在吵嘴,我在旁边儿看着,抿嘴儿一笑,心里很得意:“嗯,我还是一个有品位的人。”有时全院开大会,我拿着这本杂志进会场,想在开会之前看一会儿,但根本看不上,开完会,我得站起来嚷一嗓儿:“我的《世界知识》传谁手里去了?”有时一个星期后,这本杂志才会回到我的办公桌上。可见,贵刊是吸引人的。北京耿立辅《世界知…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表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电脑迷。一提起他,我就仿佛听到鼠标“嘀嘀”和键盘“嗒嗒”的合奏声。一天,我到表哥家去玩,他正在玩QQ农场,我怎么叫他,他都不理我。突然,只听“嘀”的一声,电脑屏幕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这时,舅妈高兴地说:“电停得正好,你赶快陪弟弟去看看书吧!”表哥极不情愿地离开电脑房,带我来到书房。他左看看,右翻翻,拿起一本《西游记》看了看,觉得不好看;又拿起一本《昆虫记》,还是觉得不好看。正在这时,电脑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