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约在科索沃对南斯拉夫的空袭中使用了一种新武器,一种毁灭性的爆炸系统“铺路”Ⅱ型激光制导炸弹。它能在坏天气的情况下准确击中目标,并且不会使它攻击的目标预先得到任何蛛丝马迹。这种炸弹是专门为对付坦克和机动火炮设计的,由全球定位卫星导航系统制导炸弹投入目标。与到目前为止在“盟军部队”行动、海湾战争或针对伊拉克的“沙漠之狐”行动中使用的其他“灵巧”武器不同,这种炸弹不必非得在天气晴朗  相似文献   

2.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已持续一月有余,战争前景仍不明朗,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事态的发展表明,第一,美国和北约实现速战速决的目标已不可能。第二,通过派遣地面部队扩大战争来压服南斯拉夫,不仅难以收效,而且会使美国和北约付出惨重的代价,更何况还有战争失控之虞。第三,美国和北约也不会接受不体面地撤退的完全失败的结局。第四,最大的可能,是战争打到一定程度时,双方重回谈判桌,寻找政治解决的办法。上述第四种可能中提到的战争打到一定程度双方重回谈判桌的方法,如要取得成果,条件是美国和北约要降低谈判的要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美国和北约欧洲盟国的反战运动不断升  相似文献   

3.
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24日当地时间晚8时许,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决断力量”行动的首次空中打击。截至4月3日,北约已发动大规模空袭11次,空袭范围已扩展到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民用设施。25日南联  相似文献   

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肆无忌惮的狂轰滥炸已经持续了十几天了。然而,它除了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灾难外,就是彻底地“炸”碎了那个无法无天强盗的“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遮羞布,使人类关系准则重新倒退到以强凌弱的法西斯时代。如果说“北约”空袭还有一点“成果”的话,那就是 F—117A 隐身战斗机一毁一伤的事实,宣告了“先进武器不可战胜”的神话的破灭。特殊战争中创造的“神话”由于机载武器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得战斗机的先敌发现性能越来越重要。有人作过统计,每5架被击落的飞机中就有4架是由于不能先敌发现而造成的。隐身战斗机能良好地隐蔽自己,使敌机和探测装置难以发现,这不仅能提  相似文献   

5.
北约没有直接参加军事打击。首次动用北约的人员和设备参与美国的空防事务。10月12日,北约的5架 E-3A 空中预警机,开始在美国上空执行空中防务任务。欧盟支持军事打击,但不会加入“扩大了的反恐怖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6.
高华 《世界知识》2013,(21):46-47
作为一个军事组织,北约介入了冷战结束后的四场域外战争:科素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但当2013年8月美国认定叙利亚发生“化武袭击事件”,准备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时,北约却明确表示不会参战,反对“在北约框架下实施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7.
北约扩大是西方冷战结束以来最具战略意义的行动。它被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是对以下三个目标的“创造性反应”:一是美国与欧洲的战略关系;二是与发展方向颇不确定的俄罗斯进行接触;三是巩固中尔欧的“民主”。这三个目标大体上反映了美国主流战略家对欧洲的看法。这种看法表现美国对俄罗斯的一种特有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不能不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又存存一种制约俄罗斯的习惯思维。北约东扩已成事实。但是,在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北约纪念了其成立70周年。12月初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北约峰会宣告了一系列旨在应对新时期新挑战的新共识。然而,就在此次峰会前不久,法国总统马克龙说出了“北约正在经历脑死亡”的惊人之话。伦敦峰会实际上开得也并不和谐,把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搬上台面。那么,北约这个老牌军事集团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其正在进行的转型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其与中国的关系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本期“封面话题”聚焦北约,约请张弘、陈雅东、赵纪周二位学者畅谈看法。  相似文献   

9.
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残酷轰炸,历经78个日夜,终于在6月10日停止。本刊曾在这场轰炸开始后不久,采访了南斯拉夫驻华大使斯洛博丹·翁科维奇;停战了,我们再一次有幸受到翁科维奇大使的接待。6月14日,当有关停战的议论沸沸扬扬时,翁科维奇大使拨冗为本刊谈了他的感受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北约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心的双重压力下,米洛舍维奇终于接受了北约的条件,与霍尔布鲁克签订了“城下之盟”。南联盟作出的重大让步,使其面临的战  相似文献   

11.
(1)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战争中国驻南使馆被炸 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大规模屠杀阿尔巴尼亚族平民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中打击,共出动飞机3.5万多架次,动用了大量最先进武器,造成南联盟2700多名军民死亡,120多家企业、480多所学校和100多家医院被毁,经济损失近300亿美元。战争期间,北约借成立50周年之际推出其“新战略”,科索沃就成了这一“新战略”的实验场。战争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和生态灾难,刚刚启动的欧元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2.
耿海军 《科技潮》2000,(9):51-54
提起“战斧”导弹,人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到1999年的巴尔干战火,到处都可见到它的足迹。据资料显示,从1991年到1999年,美对伊拉克、波黑、阿富汗、苏丹、南联盟等地共进行了8次军事打击,每一次都是以“战斧”开路,累计发射达1000余枚。1995年波黑战争后,人们发现“战斧”家庭中又出现了一张新“面孔”,这就是美军的第三代新型战斧导弹——“战斧”BLOCK3。在“沙漠之狐”和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打击行动中,“战斧”BLOCK3出尽了风头。“沙漠之狐”行动中,美军因为有了它,才敢于在独立空袭的第一个阶段,全部使用巡航导弹,从而形成导弹战局面,这在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而在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的代号为“盟军”的军事行动中,序幕也是由“战斧”BLOCK3导弹首先拉开的。无疑,“战斧”BLOCK3已成为了美军对外军事干涉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3.
外交斡旋艰难,军事威胁更难奏效——近四百维和人员成了人质,北约空袭效果堪忧; 5月25—26日,北约飞机接连三次对波黑塞族武装实施空中打击。波黑冲突急剧升温。受到打击的塞族采取强烈报复措施,扣压联合国驻波黑维和部队人员作为人质,要挟北约停止空袭。塞族武装的这一举动使近24000  相似文献   

14.
北约的尴尬     
陷入了预想不到的持久轰炸;炸出了“成千上万外逃难民”;制造难以解决的安全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仰仗其巨大的军事优势,对南斯拉夫实施狂轰滥炸,同时辅以经济上封锁和政治上施压。原以为这场轰炸会像“沙漠风暴”一样速战速决,但是事实远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这可能是一场最没有悬念的战争,萨达姆输了,而且输得一败涂地。但由此引发的大西洋两岸的唇枪舌剑,北约内部的争吵和欧盟内部的龃龉却不会因战争结束而烟消云散。特别是美欧关系裂隙越来越大。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一些欧洲战略家就惊呼,伊拉克危机将“使欧洲蒙受惨重的损失”。因为危机不仅引发了欧洲国家的“分裂”,打击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而且使欧洲面临着在国际事务上被“矮化”和“边缘化”的危险。其实,真正打击了欧洲,导致欧洲和整个西方“分裂”的并不是伊拉克危机,而是奉行单边主义的美国。但无可否认,正是萨达姆本人和…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与克林顿总统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在声明中表示,“中美将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此后,对于这个问题有过一些误解,比如,有的把“致力于”三个字丢掉了;有的将其混同两极格局时的战略关系;有的则只看到美国某些人反华的一面,从而根本否定中美有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可能性。笔者想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供读者参考。不能丢掉“致力于”三个字“致力于”表示双方有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已存在了50年的北约在它纪念其成立五十周年之际,正面临战略宗旨上的重大转折。北约的变与不变,对21世纪的人类世界将产生重大影响。初衷北约在成立时声称,它的目的是建立集体防御。北约认为,任何一个成员国受到武装进攻或威胁,即被看作是对所有成员国的进攻或威胁,各成员国有义务“采取必要的行动”。作为一个地区性的国家军事集  相似文献   

18.
单极世界:北约新战略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的世界,存在着很多“人道主义灾难”,诸如非洲的内战和大量的难民、饥民,英国北爱尔兰的暴力和恐怖活动,土耳其的库尔德族问题,阿富汗的内战等等。但是,美国和北约没有对这些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可见,“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只是美国和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的借口而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要推行美国为北约设计的“新战略”。从设计到实验本来,冷战结束后,北约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失去了北约,美国就失去了对欧洲和大西洋地区  相似文献   

19.
说起中国与北约的关系,人们马上会想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的大规模袭击,就在战争过程中,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野蛮轰炸,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说起北约,人们还会想到,随着其职能的转变和反恐战争的演进,北约已经来到了我们的家门口。与北约,我们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20.
新闻观察(11)     
这半个月里,最令人震惊的新闻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本期为此做了一个专题。这里所写的“新闻观察”的最大特色是人事更迭。巴拉克、钱皮、萨默斯、何厚铧、斯捷帕申,这些人们还不太熟悉的新面孔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人们期待着他们能为这个动荡的世纪之交写下值得纪念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