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维重建     
将样本染色后用切片机连续不断地切成一系列的平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该横断面的组织形态结构,可用于了解生物组织、器官等的形态.但这些断面图不直观,如果根据拍照并采样得到的平行切片数字图像,运用计算机重建组织和器官等的准确的三维形态图,则对于观察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木槿下胚轴在MS附加2,4-D(0.5mg/l)、激动素(0.1mg/l)和3%蔗糖的培养基(MS_1)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分别转移到不同培养基上,在特定培养基上可以发生根、芽和体细胞胚,并萌发成苗。组织切片观察了胚和器官的形态建成。最后,文中就激素、蔗糖浓度以及愈伤组织类型对形态建成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牙齿、颌骨及口腔粘膜的正常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必须制成薄切片,通过染色等技术处理,才能达到观察组织形态的目的。而口腔组织病理的标本常常是带有牙齿、颌骨及口腔粘膜的混合成分,其切片要求既要看清骨组织,又要看清软组织,而且在切片中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hispida C.F.Liang)栽培品种海瓦德(Hayward)叶块离体培养及切片观察,在形态发生与愈伤组织发育的关系方面揭示出:①愈伤组织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遵循外起源或内起源方式分化出芽.②只有当愈伤组织完成组织分化后才出现形态分化,但随着继代培养次数增加,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逐渐衰减.③愈伤组织同化产物——淀粉的积累是形态发生的营养基础.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脾脏是肉鸽重要的免疫器官.本研究对10日龄乳鸽、45日龄童鸽的法氏囊、脾脏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LEICADM 4000B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鸽子的日龄增长,法氏囊淋巴小结增大,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免疫力加强;脾脏各组织结构趋于完善,细胞排列紧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透明时间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透明时间。【方法】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草鱼腹腔脂肪组织和背部肌肉组织进行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通过显微摄影来观察每类组织在不同透明时间的切片完整率和细胞完整性。【结果】草鱼腹腔脂肪组织在连续两次透明时间分别为3,1min的条件下,切片完整率为88.33%,脂肪细胞形态完整且细胞膜无破碎;背部肌肉组织在连续两次透明时间分别为10,8min的条件下,切片完整率为93.33%,肌细胞形态完整无破损,且肌间脂肪细胞界限明显。【结论】石蜡切片的制作效果取决于组织特性,草鱼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石蜡切片连续两次的最佳透明时间分别为3,1min和10,8min。  相似文献   

7.
从患有出血病症状的罗非鱼病灶部位分离筛选出一株高致病性菌(编号为BC-2),结合对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DNA测序,确定该高致病菌为一种致罗非鱼死亡的蜡状芽孢杆菌.通过对健康鱼进行不同浓度致病菌的感染试验及定性数据机率的分析,可知其半数致死量(LD50)的对数值为7.534 8、感染的菌浓度为3.4×107 cfu·mL-1、置信限为95%.通过对患病鱼的不同组织器官的切片病理结构观察,可以发现鳃和肠是病变最明显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肾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肾脏形态学和组织学的影响,探讨除草剂对蟾蜍的毒害作用.方法:将蟾蜍随机分4组进行染毒,染毒后3 d、6 d和9 d,取出并观察肾脏形态变化,计算肾脏系数,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除草剂丁草胺的染毒时间和浓度均可影响蟾蜍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随着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递增,肾脏膨大,严重时甚至产生萎缩,肾脏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间隙扩大和自溶,肾小体增大.结论:除草剂丁草胺能改变蟾蜍肾脏的形态和组织结构,提示使用除草剂应注意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南方鲇、革胡子鲇和鲇的延脑面叶和迷走叶及其相关结构的组织构筑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鲇鱼的面叶、迷走叶形态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面叶和迷走叶中细胞形态和核团分布差异也较大.而作为鱼类味觉初级中枢的面叶和迷走叶,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可能与食性及其对食物的好恶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蜡制片法、离析压片法及变性试剂处理后,发现杜仲的各类器官中橡胶丝的形态基本相同,都呈细长、两端膨大的丝状体,内部呈均质状。它们都与器官的长轴呈平行排列,未发现分枝和互相联接的现象。根据溴——碘——冰醋酸变性试剂处理后的观察,它们在发育初期,橡胶呈颗粒状,以后颗粒增多,并相互联接,最后才呈均质的丝状体。在杜仲的各类器官中,橡胶丝存在于根、茎、叶的维官组织的韧皮部内,其中,幼茎和叶柄的皮层薄壁组织中也存在。花器官和果皮的韧皮部内存在橡胶丝,而种子内未发现。  相似文献   

11.
黄清俊 《江西科学》1991,9(4):247-250
在以绞股蓝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时观察到:在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器官再生过程中存在着生物全息现象.并对愈伤组织建成及其形态,以及愈伤组织不定根、不定芽分化产生的位置用生物全息观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黄连叶、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结果表明:黄连叶为等面叶,表皮由1层排列紧密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薄,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脉不发达;根中导管数量少,孔径小,次生木质部不含射线.上述特征表明黄连为典型的阴地植物.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激光的波长、组织样品的形态、冰冻组织切片的厚度、组织样品的离体时间以及组织样品的保存条件等因素对恶性肿瘤组织拉曼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恶性肿瘤组织拉曼光谱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石蜡切片技术是一项基础的实验技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经常在的裂纹、皱缩、不粘片、脱落、薄厚不匀等问题.且不同作物,同一种作物不同器官,同一器官不同发育阶段,每一环节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在实际操作工程中均不能照搬实验指导或者文献,而需要进行反复摸索才可以制得一个理想的片子.实验以小茴香成熟叶柄为材料,通过大量的摸索性试验,成功制得了小茴香成熟叶柄的永久性石蜡片子,明确了叶柄的内部组织构造,提出了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染色、切片、粘片等关键环节的适宜操作方法,提高了制片效率和成功率,为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猪脑、牛脑等大截面及大厚度切片难以高质量制作的问题,本文基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空间为等厚大截面切片结构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等边距直线槽导向切割法,设计了相应的便捷制备装置,阐明了装置的关键连接关系,描述了大截面及大厚度脑组织切片的制备过程,并便捷制备了含丘脑底核穿刺路径的、上下表面平行且整齐、厚度为5 mm的脑组织切片.  相似文献   

16.
张菁华  张鸿雁 《科技信息》2010,(16):I0182-I0182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承担着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对形态概念理解,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作为学科教育的附属部分存在,一般采用挂图、幻灯片、光镜观察切片等方式组织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改变这种医学教育滞后于社会需求和临床实际需要的现状,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几年来,我们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积极地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几点体会,以期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胀果甘草营养器官对盐胁迫的结构适应,本研究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显微观察,研究了NaCl处理(100、200、300 mmol·L-1)30 d后胀果甘草幼苗幼嫩器官(幼根、幼茎、新叶)和成熟器官(老根、老茎、老叶)解剖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1)盐胁迫下,胀果甘草新叶栅栏组织增厚,幼茎韧皮部比例显著上升,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观察转基因抗矮花叶玉米对雄性大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组织和生殖器官睾丸组织形态的影响.本实验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33%非转基因玉米组(C1)、33%转基因玉米组(M1)、50%转基因玉米组(C2)、50%转基因玉米组(M2),相应饲料喂养90d,比较各组雄性大鼠免疫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的改变情况.结果:M1,M2组大鼠脾脏、胸腺和睾丸组织与C1,C2相比,组织的显微结构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用含有33%和50%的转基因玉米的饲料饲喂大鼠,对其免疫和生殖器官的组织形态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咪喹莫特诱发小鼠出现银屑病样改变,通过优化病理切片技术对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在Balb/c小鼠背部皮肤涂抹咪喹莫特7天,诱发银屑病样皮损,对其进行PASI评分,分析皮损程度;取皮损组织,制作石蜡病理切片,对浸蜡、脱水、染色等步骤进行温度、时长的优化,比较传统切片染色和优化方法对Baker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影响.模型组小鼠涂抹咪喹莫特7天后出现红斑、鳞屑和皮肤增厚等银屑病样改变;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发现其表皮增厚,角化不全,出现Munro小脓肿,棘层肥大等银屑病样病理变化.经本实验室常规方法处理的切片,组织不完整,结构不易分辨,影响组织病理学评分,从而影响对该动物疾病模型的鉴定;经改进处理后的切片,组织完整,结构清晰,染色均匀,能进行直观观察并准确评分,从而能准确鉴定银屑病疾病模型是否正确建立,为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奠定基础.本实验成功制备银屑病样动物模型,通过切片和染色方法的改进获得较高质量的皮损组织石蜡切片,提高了疾病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鉴定标准,也为进一步的银屑病新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物石蜡切片制作(paraffin section)的试验流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峰 《科技信息》2012,(5):104-105
石蜡切片(paraffin section)双重染色法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本试验用常规石蜡包埋法进行植物叶片的石蜡切片制作,并进行一些创新性改动。观察植物叶片结构结果显示,组织经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及染色等步骤后完好保存细胞原有状态,而且能清晰辨认其形态结构。并且看到木质化的表皮细胞、木质部、导管壁细胞被番红染色液染成红色;其韧皮部、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部分皮层细胞被固绿染色液染成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