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城市旅游业也必须加快调整旅游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新发展。如何有效发挥竞争优势,规避劣势,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换代和旅游经济再创新高,是城市旅游业转型发展需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笔者以江苏省为例,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和ARCGIS对江苏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和空间展示,在明确各地级市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城市旅游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发现,苏州、南京、无锡属成熟型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最好,未来应逐步实现“观光度假游”向“文化休闲游”的转变;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徐州5城市属于待提升型城市旅游目的地,旅游竞争力较强,未来应逐步实现“景点旅游”向“城市旅游”的转变;泰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5城市旅游竞争力较弱,属于待开发型城市旅游目的地,未来应重点实现旅游资源资本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发展城市旅游业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旅游发展动力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南阳市旅游市场结构、旅游者出游目的结构、时间分配结构、旅游者职业构成等分析,发现城市过夜观光客人和商务、公务客人对南阳旅游业的发展同等重要,而景点游客以观光客人为主体,商务、公务客人为辅,故可认为南阳是一个观光型和经济驱动型的综合型旅游地.因此,南阳旅游发展应采取景点观光度假旅游和城市商务旅游开发并重的综合性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景点和城市经济活力是南阳旅游发展的两个主动力.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结合评价数据的可得性,从城市旅游竞争业绩、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城市旅游服务能力和城市旅游环境支持力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法、系统聚类法对河南省18个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把河南省18个城市按照旅游竞争力大小分为竞争力最强型、竞争力较强型和竞争力一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相关指标,从旅游业发展业绩、旅游竞争潜力、旅游环境支持力三个方面构架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合肥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合肥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分析旅游资源评价、竞争力评价的概念与指标,建立起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内容体系,并把旅游资源丰度理论与竞争力评价内容结合起来.研究方法上,重点介绍了旅游资源丰度计算过程及"二八定律"规则对多种荣誉称号景点处理,然后以珠三角城市为例,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指标权重,再对各城市进行绝对丰度、相对丰度、总丰度计算及比较分析,最后对总丰度进行方差两两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等同于求旅游资源总丰度,其中旅游资源评价等同于求绝对丰度,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种类、组合、优势四个部分;竞争力评价等同于求相对丰度,用地域面积与旅游人次进行计算.(2)2018年,珠三角城市旅游资源质量与绝对丰度差异显著,资源的种类、优势、组合对绝对丰度影响较大;资源相对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影响大于绝对丰度.(3)2010—2018年,广州、深圳旅游资源总丰度与珠三角其它城市都存在显著差异,佛山与惠州、珠海与中山旅游资源总丰度无显著差异.(4)城市间旅游资源总丰度差异与其平均值差异呈正比关系,平均值差异小的城市统计检验时总丰度可能不存在差异.最后,根据上述结论对各城市旅游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拉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旅游竞争业绩,旅游竞争潜力,旅游自然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江苏省各城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通过上述方法对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名和对旅游竞争力进行分类,继而对各市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差异性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江苏省旅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宁夏发展沙漠旅游优劣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心静  张媛 《科技信息》2007,(10):161-162
近年来沙漠旅游逐渐升温,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到达区域的最短时间距离、4A级景点对比分析,对宁夏发展沙漠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区位可达性、景点特色进行评价,提出宁夏发展沙漠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对地市级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界定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概念,归纳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九大影响因素,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地市级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山西运城市与晋中、大同两个城市进行了对比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对国内外城市旅游地的激烈竞争,城市旅游地的发展不应只着眼于自身的发展与优化,其发展应放宽视野,注重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以培养竞争力来增强持续市场的能力。而通过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则是获取城市旅游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竞争优势的概念、内容、作用等,然后阐述了城市旅游形象对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效应,最后提出了如何通过塑造城市旅游形象来获取城市旅游竞争优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保证主动因素的可持续性,但不可忽视辅助因素的可持续性.广东旅游发展是以经济驱动型的城市旅游为主体,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区域经济活力是主动力;景点建设是有效补充;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城市整体建设的一体化是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多个省市的主导产业,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国内对旅游目的地整体满意度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框架,导致研究结论差异性、波动性较大.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满意度的研究进展,构建了一个基于旅游相关行业——景点、酒店、餐厅、旅行社、零售、交通6个行业的旅游目的地满意度整合模型,并以广州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对广州市的酒店业与餐饮业满意度较高,同时验证了上述游客满意度指数动态测评体系在国内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普遍适用性,并通过进一步与香港比较发现不足和未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与它所依托的南京市息息相关.分析表明,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即 是其旅游资源容量,约为1936万人次/年.而目前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量仅为环境容量的32.3%,表明整个风 景名胜区还有较大的旅游容量潜力,但时空分布不均.中山陵景区已近饱和,明孝陵、灵谷寺、玄武湖等主要景 区尚有较大旅游发展空间.应通过开发新景点、价格杠杆和管理手段、及时发布客流信息等调控措施来调节客流 的时空分布,使之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提升旅游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内容,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同时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居民旅游出行模式与旅游空间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推动“交通模式—旅游结构”的互动发展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青海省106个A级景点和43个自驾车营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交通可达性,分析县域等时圈内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协调程度,划分不同等级协调性区域,进而采用空间关联方法来分析青海省旅游空间格局.研究表明:①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以西宁市为核心集聚分布,景点和营地分布空间格局演变的方向逐渐向南部和西部发展,沿交通网高核密度区形成旅游廊道,全省A级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47 h,自驾车营地平均可达性时间为3.35 h;②自驾车营地与A级景点的耦合协调性与可达性程度呈现区域一致性,中低可达性区域的耦合协调性较低;③自驾车营地和A级景点可达性呈较强空间集聚格局,冷热点区以西宁市区为兔形之首呈现中心—外围结构,由核心热点区逐渐过度到外围冷点区,推进自驾车营地建设向南部和西部通道扩散.为了增强全域自驾旅游可达性,提升青海省旅游空间结构的协调程度,应注重中低可达性区域自驾车营地分期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15.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山风景名胜区自1982年建区以来,旅游发展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组织被动、面临城市化威胁、景区分割严重、旅游发展规划滞后、项目重复建设、景区功能定位不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该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在管理体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地形象等层面上进行多元整合、提升,重组名牌,以塑造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整合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开发较早、知名度较高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近20年来,旅游发展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如管理体制不完善、交通组织被动、面临城市化威胁、旅游发展规划滞后、景区功能定位不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要实现该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在管理体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地形象等层面上进行多元整合、提升,重组名牌,以塑造钟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基本完成城市大改造赢得新的旅游发展空间之后,桂林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漓江流域旅游圈。漓江流域旅游圈是以桂林市为中心,以漓江流域为辐射纽带而形成的区域旅游系统层次架构。构建漓江流域旅游圈要从战略的高度从生态旅游、特色创新、基础设施、民营投资等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重庆市38个区县的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整体旅游发展水平偏低且发展不均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旅游核心企业数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GDP、 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城镇化率是影响重庆市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因子间存在"1+12"和"弱+弱强"的现象;都市旅游区、渝东北旅游区、渝东南旅游区和环城旅游区内部的旅游发展水平主要影响因子呈现出部分服从整体且个体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西安市国内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扩展的期望差异模型,从旅游服务、旅游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4方面分析了西安市国内游客满意度.得出5点结论:西安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国内游客基本满意 西安市旅游软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特别是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西安市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偏高,与国内游客消费水平不相适应 西安市旅游景点解说系统不能充分解说和展示西安历史文化类旅游景点的内涵和价值 西安市文化娱乐设施落后,夜生活单调,已严重影响国内游客对西安的旅游满意度.提出5条对策: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规范门票价格管理,合理制定门票价格,进一步完善优惠年票制度 做好旅游交通线路整体规划,尽早开通市内旅游专线,改善游客乘车条件和乘车环境 积极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旅游景点解说系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历史文化信息 改善娱乐设施,丰富娱乐活动,让游客在娱乐中更深刻地体验西安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0.
余洁  王明康 《河南科学》2013,(10):1827-1832
通过构建济南市趵突泉景区游客满意度分析模型,运用SPSSl6.0分析软件对近300份有效样本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该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趵突泉景区的满意度主要体现为5个感知维度,并且呈现出景区社会文化、游览舒适度、旅游吸引力、旅游服务、旅游设施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景区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泉水旅游产品,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优化景区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