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10相的CoPt和Ag掺杂CoPt磁性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表征.XRD和TEM分析表明,700℃所制备的CoPt磁性纳米颗粒为面心四方(FCT)结构,而Ag掺杂CoPt磁性纳米颗粒的结构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说明Ag掺杂抑制了面心四方CoPt磁性纳米粒子的形成.磁性测试结果表明,L10相的CoPt纳米颗粒室温下具有铁磁性,其矫顽力为2954 Oe,而Ag掺杂CoPt磁性纳米颗粒的矫顽力只有1632 Oe.  相似文献   

2.
以AgNO_3为银源,通过热分解法在MnO_2表面包覆了一层Ag纳米颗粒,从而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g-MnO_2颗粒。利用XRD、EDS、SEM和TEM对所合成Ag-MnO_2的物质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恒流放电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表征了以Ag-MnO_2为正极的Li/MnO_2的电池性能。结果表明,在400℃下分解得到Ag包覆量为5%(质量百分比)的Ag-MnO_2性能最优,在0.5 C和1 C放电下,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2.0和110.6 m Ah·g-1,相比于未改性的MnO_2,其放电比容量分别提高了59.85%和50.68%,这是由于Ag颗粒均匀地包覆在MnO_2表面,提高了MnO_2的导电性,改善其电子传输速度,从而显著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在673 K和773 K采用惰性金属电极,应用多种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Zn(Ⅱ)、Mg(Ⅱ)、Ca(Ⅱ)和Li(Ⅰ)离子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当阴极电位达到-1. 40 V(vs. Ag/AgCl)时,Mg(Ⅱ)离子在先沉积的Zn表面发生反应,生成MgxZny金属间化合物,而Ca(Ⅱ)离子和Li(Ⅰ)离子同样在金属Mg表面发生欠电位沉积现象.当阴极电位达到-2. 5V(vs. Ag/AgCl)或电流达到-1. 27 A/cm~2时,熔盐共电沉积可以制备Mg-Ca-Zn-Li合金.  相似文献   

4.
利用FDTD软件建立了AAO/Ag NP复合模型,理论计算了AAO/Ag NP复合模型在300~2500nm波段的吸收谱,计算结果表明AAO/Ag NP复合模型的紫外/可见/红外吸收率高达97%以上.利用磁控溅射法在AAO模板上制备了AAO/Ag NP复合体系样品,SEM测试结果表明AAO内壁沉积Ag颗粒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制备时衬底的温度和溅射时间.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AAO内壁沉积Ag颗粒数量越多,AAO/Ag NP样品的光吸收特性越好,且随着制备时衬底温度的升高,Ag颗粒不能被有效沉积到AAO内壁,致使Ag颗粒等离激元光局域化作用降低,进而导致样品材料对光的吸收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发光电位在0.20 V(vs.Ag/AgCl)左右的Ru(bpy)32+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机理,改善此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灵敏度和重现性,考察了电位扫描圈数、扫描范围对此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u和Nafion在这种独特的阴极电化学发光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激发模式,并应用此激发模式对一些电化学发光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N-十二酰丙氨酸(LAA)在乙醇/水溶液中形成的水凝胶为模板,硫代乙酰胺(TAA)为硫源,在水凝胶体系中利用离子的原位自组装合成Ag2S纳米棒,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Ag2S纳米棒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为模板,通过真空诱导辅助热还原方法在介孔黑TiO2空心球孔道及表面生长等离子体Ag纳米粒子,制备了等离子体Ag/介孔黑TiO2空心球可见光催化剂.用XRD、UV-Vis、SEM、TEM和XP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Ag/介孔黑TiO2空心球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表面Ag粒子的存在显著提升了该复合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使得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增强,从而提高了太阳光的利用率;适量的Ag粒子有利于光生电荷迁移与分离.相比于介孔黑TiO2空心球,等离子体Ag/介孔黑TiO2空心球在模拟太阳光AM1.5G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利用脉冲激光器对金属钛靶进行液相烧蚀,在不同的激光烧蚀功率下,制备出了TiO2纳米颗粒.利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TiO2纳米颗粒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TiO2纳米颗粒的尺寸随着激光输出能量的变化关系,并对TiO2纳米颗粒的烧蚀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兴的具有高效传热性能的工质。本文以纳米颗粒Cu和H_2O基液作为研究对象,建立Cu/H_2O纳米流体模型,利用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进行研究,观察纳米颗粒的添加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并改变体系温度,研究温度对纳米流体导热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径向分布函数,证实了纳米颗粒吸附层的存在,为分析纳米流体强化传热机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温和的条件下合成高产量的、均匀的、单分散的硫化银纳米粒子的方法.该化学方法采用硫脲作硫源和稳定剂,室温下与硝酸银反应一步即可获得Ag2S纳米粒子,因而不需采用任何模板和基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XRD结果表明产物为单斜相的硫化银,TEM可以看出产物为直径约为50±10 nm左右的球状纳米粒子.XPS分析表明产物中Ag为 1价而S为-2价,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AgS = 10.489.UV-Vis观察到合成的硫化银纳米粒子在292 nm处有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Cu2 O/MoS2催化剂,首先,通过水热法获得层状的MoS2纳米片,然后在MoS2纳米片上合成Cu2 O纳米颗粒,形成负载型Cu2 O/MoS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NaBH4还原对硝基苯酚(4-NP)...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8株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nonas sp.)5个属。同时对其中石油降解能力较好的两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其石油降解特性,发现原油浓度、pH值、N∶P等对菌株的降解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鳞片石墨、纳米硅及水合葡萄糖为原料,通过液相固化及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硅/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及电化学测试表征了该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由纳米硅颗粒、鳞片石墨及热解无定形碳组成,在无定形碳的包覆网络中,纳米硅颗粒分布在石墨片层上.该材料首次充电容量为733.6 mAh·g-1,首次库伦效率为69.98%,经2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0.01%,而纯纳米硅电极的容量保持率只有15.21%.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该复合材料也展现了良好的电极循环性能,电化学性能的改善被认为是该材料的特殊结构以及碳包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Ag/MgO-水混合纳米流体、Ag-水和MgO-水纳米流体为工作流体,对它们在C形腔内的自然对流进行了数值研究。综合分析了3种不同类型的纳米流体、Ra数、纳米粒子总体积φ及腔体冷热壁面长度比AR对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Ra数较大及φ一定时,Ag/MgO-水混合纳米流体的换热效果最好,Ag-水纳米流体次之,MgO-水纳米流体的换热效果最差。随着Ra数和φ的增大,3种纳米流体的平均Nu数均增大。随着AR的增大,平均Nu数也增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TG-DTA、XRD和XPS等技术研究了Ag同步掺杂与沉积TiO2纳米粉的相变.样品是在避光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较低掺杂浓度区(Ag/Ti atom<3%)以Ag+的迁移、扩散为主,存在一扩散阈值(Ag/Ti atom=3%-5%),在较高浓度掺杂区(Ag/Ti atom≥3%)Ag+的迁移、扩散和表面还原共存.高浓度Ag掺杂降低了TiO2的比表面,抑制了TiO2的晶化,促进了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使相变温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500℃且不同退火气氛(氮气、氧气)条件下,我们通过化学沉淀法成功制备了ZnO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PL)和拉曼光谱(Raman)研究退火气氛对ZnO纳米颗粒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得样品为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的ZnO.从Raman和PL光谱可以观测到,退火气氛对ZnO纳米颗粒的结晶和发光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氮气气氛下退火得到样品发光特性较好,缺陷较少,文中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锰氧化还原菌生理生化和酶活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锰氧化还原菌均具有异染颗粒(Poly-p)和类脂粒(PHB),易形成菌胶团,适于在贫营养水环境中生长.在10~15℃,pH中性偏碱条件下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酶活力.Fe~(2+)、Al~(3+)和Mg~(2+)对锰氧化还原菌酶活力具有促进作用,其中Fe~(2+)促进作用最为明显;Cu~(2+)和Zn~(2+)对不同菌株酶活力的影响具有选择性;Hg~(2+)对多数锰氧化还原酶无促进作用,明显抑制菌株Exiguo-bacterium sp·MB4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镍共掺杂TiO_2纳米颗粒。实验中陈化、退火时间以及退火温度和掺杂物总量(4 mol%)保持不变,通过改变掺杂物,使掺杂物质不同(4 mol%Co,2 mol%Co+2mol%Ni,4mol%Ni),对制备的纳米晶体结构和磁性进行分析,探究掺杂物对结构和磁性的影响。形貌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_2纳米颗粒成功掺杂,颗粒大小稍有变化,结构无变化。磁滞回线由VSM磁强计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o掺杂TiO_2纳米颗粒磁性最强,TiO_2晶格中Ti元素为+4价;由于掺入Co~(2+)比Ni~(3+)产生的氧空位要多,导致Ti_(1-x)Co_xO_2室温铁磁性更强;当同时掺入Co~(2+)和Ni~(3+),Ti_(1-x-y)Co_xNi_yO_2没有室温铁磁性,可能是Co~(2+)和Ni~(3+)互补作用降低氧空位浓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以尿素(CO(NH22)和硝酸银(AgNO3)为原料、三聚氰胺海绵为模板,在氮气保护下焙烧制备Ag掺杂g-C3N4纳米管(Ag/CNT),并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UV-Vis DRS)光谱、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氮气吸附-脱附(N2 adsorption-desorption)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g/CNT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相比于g-C3N4纳米片(CNP)和未掺杂的g-C3N4纳米管(CNT),Ag/CNT表现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CO  相似文献   

20.
通过微波辅助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复合材料Pt/Ag/ZnO,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Pt/Ag/ZnO呈现团聚的棒状结构,其中ZnO为六方纤锌矿结构,Pt和Ag以单质形式存在,且为均匀的分散相.相较于ZnO,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贵金属Pt和Ag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PR)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区吸收.Pt/Ag/ZnO在300 W氙灯照射下,8 h产氢量达到1 332.6μmol·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