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跨视角步态识别的准确率,充分提取步态中的时间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步态序列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模型,该模型利用编码器,并引入三元组损失函数,以此提取步态序列的特征,通过使用生成器与判别器,以及连续帧判别损失对编码器进行修正,确保提取具有时间信息的有效步态特征.针对CA-SIA-B数据集和OU-MVLP数据集,对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步态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体走路左右步态不对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左右步态特征提取的精确步态识别方法.与以往步态识别方法采用摄像头、地板传感器以及高采样率的传感器相比,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在低采样率状态,采集50名志愿者的正常行走加速度数据,使用小波变换方法提取加速度的特征点,对所有志愿者进行左右步态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测试,证明了将左右步态区别提取的可行性.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特征序列进行匹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左右步态特征的提取方法较好地提高了身份识别的准确率,平均错误率15.2%,为步态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加速度特征点提取的步态身份认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现有的基于加速度计的步态身份认证方法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特征点提取的步态身份认证方法。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取步态加速度特征点,并使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对提取出的特征点序列进行匹配。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性能,建立了一套步态加速度无线采集系统并采集了18个志愿者的步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身份认证平均错误率为6.9%。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步态模板的数据存储量,缩短了匹配时间,提高了认证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一种基于序列挖掘的分类系统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对序列数据进行分类,提出了一种集成分类挖掘和序列模式挖掘技术的分类系统框架(SPACS).先采用一套约束和裁减策略,为每个分类挖掘频繁序列模式,并将其转换为分类序列规则(CSR);再利用平均CSR匹配置信度和一个规则匹配算法构建有效的序列数据分类器.SPACS不需要在提取序列的特征后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分类,可以直接利用从序列数据中提取出的频繁序列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序列类型的数据的分类,SPACS比传统的决策树和关联分类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
HMM在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步态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分类方法,利用下肢表面肌电信号(SEMG)进行人体步态状态的识别.对每通道的SEMG信号按时间分段后,对每段数据提取4个时域特征来描述信号特点.根据对步态周期中状态的划分确定了HMM的结构,将HMM的状态与步态状态一一对应,并利用改进的Baum-Welch算法估计HMM参数,然后...  相似文献   

6.
在行人步态分类研究领域中,传统的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惯性传感器技术的步态分类方法侧重于对行人单一步态模式进行区分,忽略了两个单一步态模式之间的过渡步态模式,从而降低了行人行走过程中走、跑、停等混合步态的分类精度,还会在时间上造成缺失,进而造成行人航迹推算产生不可估量的定位误差.从人体运动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行人步态特点,同时利用9轴MEMS惯性传感器采集了行人步态原始数据并对其进行剖析,设定了人体三维惯性传感参数,以供后续分类算法使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混合步态的分类精度,针对朴素贝叶斯算法对相反过渡步态模式区分精度不高的问题,在其基础上通过加窗判断前后两个步态的连续性,完成了行人混合步态的最终分类.验证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样本熵与小波能量相结合方法相比,提出的三维惯性传感参数表征下的行人混合步态分类方法,不仅能区分出行人混合步态中的多种单一步态模式和多种过渡步态模式,同时整体分类精度提高了14.46%,从而有效证明了该方法在行人步态分类领域具有良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构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机(PSO-SVM)的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时间序列分类诊断模型,通过针对脑区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深层次分析实现病症患者和健康者的准确判断与区分,为面向fMRI时间序列数据的病症诊断和预测提供有效科学依据.该方法在以下4个方面不同于其他已有相关研究工作:(1)构建基于自回归模型的脑区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特征表示;(2)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脑区多维时间序列数据分类机制;(3)构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分类学习参数寻优策略;(4)建立融合上述特征表示、优化分类与参数优选模式的fMRI时间序列数据分类诊断模型.通过以精神抑郁症作为实证分析的具体案例,所提出分类诊断模型已取得良好实验效果,展示出其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多变量时间序列(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MTS)分类任务旨在确定多变量时间序列样本的标签。多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存在时序关系和样本相似性关系等丰富的关系信息,然而现有的算法未能充分利用关系信息导致分类性能难以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GCN)的多变量时间序列分类方法,通过挖掘样本间的潜在关系来提高分类性能。为了有效表示样本关系,设计基于样本相似度的构图规则,对样本数据进行建模从而将样本的时序特征和潜在关系信息映射到图空间中,提出基于图卷积的分类模型,通过聚合样本特征来捕获有利于分类的潜在样本关系,更新到样本自身特征向量以提升分类精度。在11个公共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算法优于12种对比算法,可见通过挖掘时间序列数据之间潜在的关系用于分类对分类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为处理时间序列分类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生物特征,步态在视频监控、行为分析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提取步态特征的关键在于对步态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变化模式进行描述.基于密集光流提出了一种步态特征提取算法,通过密集光流表征每帧图像人体区域各部位的运动强度和方向,综合一个步态周期内所有单帧特征作为步态周期的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对步态特征进行降维处理,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验证提取特征的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采用光流特征,提供了丰富的动态信息,可以很好地描述步态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在与现有步态特征描述算法的对比中,体现出了良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特征筛选对单木树种分类精度的影响,以及多源遥感数据协同下单木树种分类的有效性,分析不同特征对单木树种分类的影响程度。【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中林施业区的两块100 m×100 m样地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机载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和多光谱遥感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基于机载LiDAR数据提取高度、强度和树冠大小等共37个特征,基于CCD影像提取光谱和纹理共21个特征;其次,以随机森林方法进行特征筛选,之后以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两种非参数分类器,结合不同数据源和特征,采用12种分类方案,利用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 OA)、用户精度(user’s accuracy, UA)和生产者精度(producer’s accuracy, PA)对分类结果进行对比与精度评价。【结果】经随机森林特征筛选后,分类结果优于未进行特征筛选的结果,总体精度可以平均提高3.47%,使用机载LiDAR和CCD影像协同分类相较于仅使用CCD影像总体精度平均提高6.07%。【结论】随机森林特征筛选可以优化特征,减少特征冗余,提高分类精度;多源数据结合也可以提高分类精度;在多源数据结合时,光谱特征最重要,LiDAR提取的强度特征相较于高度特征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郑嘉颖  王杰  付攀  李桢  边桂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620-12627
为解决样本分布不均衡的连续动作序列分割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连续动作分割与识别模型,该模型能够从多维时间序列中提取更丰富全面的动作特征。使用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 Bi-LSTM)的特征提取单元提取数据特征,利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模块融合多种模态的特征,并利用全连接层构建的解码器完成最终分类。实验中使用多种传感器采集了眼科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操作的连续动作多模态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使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的数据层融合算法以及4种特征层融合策略相比,所提出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对于数据量最小的动作类别,该算法的识别精度提高了14%以上,全局F1分数提升8%以上,整体识别准确度达到90.72%。这些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解决样本分布不均衡的连续动作序列分割识别精度问题,并为多模态连续动作分割与样本不均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降低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提高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精度,探索结合纹理和空间信息的分类方法。【方法】以河南镇平县Hyperion高光谱成像光谱仪获取的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借鉴决策树分类思想,采用了一种结合光谱、纹理和空间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多特征地类提取方法,先通过提取光谱特征初步提取地类,再分别采用提取纹理特征和基于空间信息的植被提取进行详细地类信息的分层提取,最后,用地面实测样点验证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类的提取效果。【结果】基于多特征的地类分层提取体系中,采用各波段光谱反射率区分大的地类,再用纹理特征进行光谱差异较小的地类划分,而基于空间信息进行植被的分类。通过结合纹理和空间信息提取方法的总分类精度达86.7%,较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提高13.3%。【结论】高光谱与纹理和空间信息相结合的遥感分类方法能有效减小噪声,提高分类精度,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稀疏表示的步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方法,采用CASIA-B和CUSD步态数据库进行步态识别.首先对步态序列中心化及归一化处理,之后提取了步态的主动能量图像(AEI),AEI很好地表达了步态中的动态信息,以此作为步态的特征图像,并对特征AEI采用两种方式稀疏表示:一是采用基于重构误差的方法建立字典、更新字典及分解系数;二是采用基于区分辨别字典的方式建立字典、更新字典及分解系数.系数分解采用的是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识别准确性高,识别速度快,适合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选择具有鲁棒性的累积角度特征作为步态特征,并对每个序列提取角度特征,构成特征矩阵.根据步态序列具有线性特征的特点,在提取步态周期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时间归一化做序列匹配,计算最终的特征距离.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具有快速、稳健的特征,并且在120人的步态数据库0(°)与90(°)的视角上取得较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运动段分类的思想,提出一种人体轮廓提取方法.首先通过离散轮廓演变(DCE)提取场景各像素点所对应的运动段,然后在特征子空间(PCA)内对图像包含的运动段进行分类,最后去除属于背景类的运动段得到人体轮廓.在场景包含了其他运动干扰(如车辆、树叶、雨滴等)的情况下,该方法也能够高效地分割出人体轮廓区域.对USF室外步态序列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运动段分类之后的人体轮廓提取效果较分类之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传统遥感影像仅利用光谱信息制约了分类精度,对基于分形提取纹理特征在罗布麻分类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分形中的双毯覆盖模型和传统的灰度共生矩阵(GLCM)方法分别提取了Worldview-2影像的纹理特征,结合光谱信息对影像进行最大似然法分类。比较了双毯覆盖模型中不同大小窗口下提取纹理特征的分类结果。结果显示:加入纹理特征后,较多光谱分类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1.21%-8.63%,结合分形纹理较GLCM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大约两倍;仅分析罗布麻的精度,引入分形的分类精度提高到99.96%,引入GLCM精度却降低了0.09%-0.12%;使用5×5滑动窗口提取纹理特征的分类效果最好。表明基于分形提取纹理特征的遥感分类能有效提高精度,对于Worldview-2影像罗布麻的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以大丰市沿海滩涂湿地区域为研究区,以机载高光谱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数据为辅助数据,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高光谱数据进行特征规则提取,实现了湿地植被的精细分类.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被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为90.3%,说明数据挖掘技术在处理高维数据时不仅可以提取重要程度较高的数据,而且可以减少数据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与分类精度;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法(SVM)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基于数据挖掘的湿地植被精细分类总体精度比SVM分类方法高10.8%,表明数据挖掘方法在湿地植被高光谱遥感分类问题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标记样本缺乏、提升分类精度及增强模型容错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辅助分类器生成对抗网络(ACGAN)的分类方法.首先,将预训练的ACGAN模型作为光谱特征提取器,采用局部二值模式(LBP)算法提取图像的纹理特征;然后,融合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由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分类.在2个广泛使用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方法,文中方法可显著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降低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提高土地利用分类信息提取精度,探索结合纹理和空间信息的分类方法。【方法】以河南镇平县Hyperion高光谱成像光谱仪获取的高光谱影像为材料,借鉴决策树分类思想,采用了一种结合了光谱、纹理和空间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多特征地类提取方法,先通过提取光谱特征初步提取地类,再分别采用提取纹理特征和基于空间信息的植被提取进行详细地类信息的分层提取,最后,用地面实测样点验证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精度,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类的提取效果。【结果】结合多特征的地类分层提取体系中,采用各波段光谱反射率区分大的地类,再用纹理特征进行光谱差异较小的地类划分,而基于空间信息进行植被分类。通过结合纹理和空间信息提取方法的总分类精度达86.7%,较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提高13.3%。【结论】高光谱与纹理和空间信息相结合的遥感分类方法能有效减小噪声,提高分类精度,可为土地利用分类提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盐碱化威胁着生态环境.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盐碱化监测与制图.当前基于遥感技术的盐碱化信息提取方法主要归为基于图像光谱的直接提取方法和基于辅助数据的间接提取方法两大类.间接提取方法精度相对较高,但在缺乏辅助信息时并不可行,此时提高基于图像光谱特征的直接提取精度就尤为重要.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优化波段组合的盐碱地提取方法,并引入了热红外波段,提高了直接提取方法的精度.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 TM遥感图像中盐碱地的光谱特征,采用最佳指数因子确定盐碱化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结合图像变换及数据融合等图像处理方法,利用最大似然分类器进行了图像分类,提取出了敦煌绿洲盐碱地的分布区域.将不同波段组合、不同图像处理方法的分类精度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得知,陆地卫星TM3,5,6和7波段组合的总体分类精度和盐碱地提取精度最高,增加热红外波段可使总体分类精度提高9%,盐碱地提取用户精度改善最高可达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