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探讨开花期低温胁迫下籼稻和粳稻抗氧化系统的生理响应机制,以3种籼稻和3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在开花期进行18℃和15℃两个低温胁迫处理,以室外放置为对照(昼夜平均温度23.5℃),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和解除低温胁迫后7 d剑叶活性氧积累和抗氧化系统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耐冷性强的粳稻品种剑叶中H2O2和O-2·含量增加缓慢,丙二醛(MDA)含量较低,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降幅较缓慢,脯氨酸含量快速显著增加,SOD酶活性较高,且解除胁迫后这些抗氧化系统主要指标变幅较小;低温胁迫下和解除胁迫后7 d,耐冷性较弱的杂交籼稻品种H2O2,O-2·和MDA含量显著增加,ASA和GSH含量显著降低,而SOD酶活性呈较小幅度增加后迅速下降.说明,低温胁迫下耐冷性较强的粳稻产生的活性氧少,且抗氧化系统响应较籼稻快,活性氧清除能力强;而耐冷性较弱的杂交籼稻对低温胁迫较敏感,产生大量活性氧,且抗氧化系统响应慢,活性氧积累超过了其活性氧清除能力,抗氧化系统受到伤害,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研究鸭跖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四种单因素试验,优选设计鸭跖草总黄酮提取正交实验方案,以Vc为对照,测定鸭跖草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用60%的乙醇在60℃下以料液比1:30提取3h的条件为最佳工艺组合,总黄酮得率为34.32mg/g;鸭跖草总黄酮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 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略低于 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 Vc相当,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于Vc.  相似文献   

3.
以大叶黄杨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叶片中保护酶系统对梯度降温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当温度降到5 ℃时,SOD和POD的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的7.2倍和106.61%,随着温度的降低,CAT的活性总体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当温度降到15 ℃时,其活性降为对照的90.91%,而后CAT活性逐渐增强, 0 ℃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118.18%.在低温胁迫下,大叶黄杨通过这几种酶的协同作用,使自由基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防止自由基伤害,抵抗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咖啡酸氧化偶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CuSO4的CH3CN-H2O(V∶V=1∶2)溶液中,将咖啡酸氧化偶联合成咖啡酸的二聚物(8-8′-二聚咖啡酸),并探讨了乙腈浓度对产率的影响原因。通过测定咖啡酸及其二聚产物(8-8′-二聚咖啡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发现咖啡酸的二聚物(8-8′-二聚咖啡酸)比其单体咖啡酸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更高。这些结果表明咖啡酸的氧化偶联进一步增强了其母体分子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设计新型的抗氧化剂药物分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以柠檬醛、香叶醇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广西、云南两地香茅草进行含量测定,并通过DPPH·法测定不同产地香茅草甲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计算不同产地香茅草甲醇提取物清除50%自由基时样品浓度(IC_(50)值)。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香茅草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云、桂两地香茅草醇提物均有清除自由基能力,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桦褐孔菌子实体为原料,用水提和碱提的方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利用响应面优化实验对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桦褐孔菌水溶多糖及碱溶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水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77 h、液料比43∶1,在此条件下,水溶粗多糖得率为16.86%(RSD=0.004 8);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4.26 h、NaOH浓度为0.6 mol·L~(-1)、液料比28∶1,在此条件下,碱溶粗多糖得率为28.64%(RSD=0.051 9)。水溶粗多糖及碱溶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0.78%和7.80%。桦褐孔菌碱提多糖的总还原力明显高于水提多糖,并且碱提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亦远高于水提多糖,在桦褐孔菌多糖浓度为2.5 mg·mL~(-1)时,碱提多糖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能达到80.28%,水提多糖为51.19%。碱提多糖在发挥抗氧化活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可为桦褐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地形条件对赤霞珠葡萄酒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黄土高原地区(山西省乡宁县)不同地形条件下(平地和坡地)赤霞珠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法、铜离子还原能力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对赤霞珠果实的品质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在不同品质指标间存在差异;在黄土高原地区,低海拔平地赤霞珠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优于高海拔坡地赤霞珠葡萄酒.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的抗胃溃疡作用及其机制,将小鼠分为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单个剂量组(800,400,200 mg/kg.d-1),雷尼替丁组(42 mg/kg.d-1),对照组和空白组等6个实验组,分别用消炎痛(18 mg/kg)灌胃的方法造小鼠胃溃疡模型,连续给药13 d后,计算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通过溃疡指数的计算和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剂量3组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抑制率可分别达到50.9%,82.5%,34.39%,雷尼替丁组效果略好于羧甲基壳聚糖给药组,抑制率可达83.75%.同样,与对照组相比,连续给药羧甲基壳聚糖13 d能明显降低MDA的质量分数(p<0.05),提高SOD的活性(p<0.05),并能提高GSH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羧甲基壳聚糖高剂量组SOD活性和GSH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雷尼替丁组.羧甲基壳聚糖可以促进消炎痛引起的小鼠实验性溃疡愈合,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因此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温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人为模拟高温,以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主要测定指标,研究了高温对玉米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苗经过38℃高温处理24h后,POD活性增强,SOD、CAT活性先升后降,O2^-的产生速率增加,同时,高温处理后的玉米幼苗叶片MDA含量、膜透性增加,幼苗的膜系统受到明显的伤害.由此认为,高温协迫后,活性氧积累以及由此引发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是玉米幼苗高温伤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油菜防御酶系对芸薹根肿菌毒素诱导的响应,分别用不同体积分数(10%,25%,50%,85%,100%)的芸薹根肿菌粗毒素处理油菜幼苗,测定其对油菜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SOD和PPO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高浓度毒素处理的酶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POD活性在48 h时达到最大值,为对照的4.20倍;SOD和PPO活性均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1.83和7.00倍;CAT和PAL活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二者均在72 h时出现活性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的3.52和6.75倍.本试验表明,根肿菌粗毒素可诱导提高油菜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抵抗毒素的侵害.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镉对苜蓿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对苜蓿生长和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苜蓿的生长存在剂量效应,低浓度水平处理刺激苜蓿生长,叶绿素a、b含量增加;高浓度镉抑制苜蓿生长,叶绿素a、b显著下降(p<0.05)。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镉浓度为1.0mg·L-1时活性最高;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Cd浓度为50mg·L-1时达高峰。证明在重度胁迫下,叶绿体内主要依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山欧杂交品种"野王20号"葡萄酒的品质,对其进行一系列理化指标测定,并与市售欧亚种红葡萄酒对比.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在发酵前未做任何糖酸处理的情况下,酿出的葡萄酒酒精度为10.47%,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88,1.11 g/L,总酸含量为5.18 g/L,说明葡萄酒发酵完全,并克服了一般山葡萄低糖和高酸的缺陷,"野王20号"适合酿造干型葡萄酒.与市售欧亚种葡萄酒相比,"野王20号"葡萄酒虽然总酚较低,但其花色苷和黄烷3-醇含量较高,尤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铁离子还原能力无明显差异,为"野王20号"的推广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并展望可结合栽培管理方式、葡萄酒酿造工艺改善香气与糖酸比,进一步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红岛蛤蜊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0.2和0.4mg/L)的4-壬基酚(NP)对暴露7天后蛤蜊鳃组织和消化腺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壬基酚(0.2和0.4mg/L)能够引起红岛蛤蜊鳃和消化腺内SOD和CAT活性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过度训练状态下心肌组织损伤的变化规律,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大鼠模型,应用形态学手段和分子生化技术,对训练后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组织匀浆内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Beta-glucuronidase) 做了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第4周末,一般训练组和过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线粒体内钙含量、MDA和GSH-px、SOD活性和心肌ACP、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未见异常改变(P>0.05)。但是第8周末,过度训练组心肌线粒体内钙和MDA含量明显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心肌ACP和β葡萄糖醛酸酶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过度训练后心肌细胞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线粒体内钙积聚和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初步研究了黄连多糖对体外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过程的抑制作用。应用化学方法建立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模型,以氨基胍为阳性对照,考察黄连多糖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过程中Amadori产物、二羰基化合物及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的生成这三个阶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连多糖可以从糖基化反应的三个阶段来抑制AGEs的生成,在不同浓度下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对Amadori产物生成的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氨基胍(p0.05,n=3)。这提示黄连多糖可能为中药黄连中抑制糖尿病的活性物质。根据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机制,黄连多糖有可能成为价廉、无毒的糖尿病并发症抑制或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莫氏兰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正交实验优选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考察莫氏兰根微波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莫氏兰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φ(EtOH)=75%、m(莫氏兰根)∶V(EtOH)=1∶50、温度60℃、时间40 min、微波功率700 W,总黄酮得率可达1.99%.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8.2μg/mL和181.4μg/mL.  相似文献   

17.
以5种光质的LED灯为红心杉组织培养光源,探讨LED光源与红心杉组培苗根系生长及抗氧化酶之间的关系,发现最适宜红心杉组培苗生根的LED光质配比为红蓝紫绿配比光(R∶B∶P∶G=4∶1∶1∶1),此时生根率(93%)、平均根数(3.17条)、生根指数(3.69)最大;红蓝配比光有利于红心杉组培苗SOD及CAT活性的增强,对POD及PPO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红蓝配比光的基础上增加紫光,可促进POD,PPO及CAT活性的增加,对SOD活性则产生抑制作用;在红蓝紫配比光的基础上增加绿光,可促进POD活性的增加,对SOD,PPO及CAT活性则产生抑制作用;红心杉组培苗根系生长与其SOD及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PO活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从穿山龙中提取出水溶性的稀碱提取物,采用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实验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稀碱提取物有较强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且高于维生素C的清除能力:稀碱提取物在低浓度时与维生素C相比有更强的超氧阴离子清除作用.对稀碱提取物的抑茵作用研究表明,稀碱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茵大肠杆菌和真菌假丝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是20 g/L与4 g/L.  相似文献   

19.
从化学反应体系探讨褪黑素(MT)对机体内普遍存在的自由基氧化和非酶糖基化重要活性中间产物——丙二醛(MDA)的清除作用,进而探讨MT对血液的MDA羰基应激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T不仅能直接清除MDA,而且能抑制MDA等毒性羰基类物质诱导的血液粘度的升高;这表明,MT抗氧化活性的分子机制可能是抗羰基应激.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以辽星一号水稻品种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对处理后的水稻幼苗进行各项指标测定,需要测定的数据有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根据测定所得的结果 ,用以研究PEG预处理对盐胁迫下的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PEG预处理的水稻幼苗在受到盐胁迫后,水稻幼苗的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含量,保护酶(SOD、POD、CAT)的活性均高于未处理组,由此可以说明PEG预处理可以增强水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