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包覆对Li/CuV2O6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uV2O6,XRD衍射证明制备的材料无杂质且结晶度良好.通过球磨技术在制备的CuV2O6表面包覆乙炔黑,用XRD、SEM对包覆前后CuV2O6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包覆前后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包覆在CuV2O6表面的乙炔黑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电解液的能力,可以显著降低电极的表面阻抗和电化学阻抗,减少电极的极化并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比容量,对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胶体电解液对PbO_2和Pb电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O_2电极阴极还原机理为:PbO_2→PbO·PbSO_4·H_2O→PbSO_4;硅酸胶体对铅酸蓄电池正、负极充放电的电化学反应无影响,对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和电流等有影响。加入添加剂后,可使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流接近或超过纯硫酸蓄电池。探讨了硅酸钠含量,添加剂和温度对胶体触变性能与胶化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二次电池特别是大容量的蓄电池在交通和通讯领域广泛应用,对电池的充放电等日常维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现在应用的蓄电池均不带智能检测装置,即不是数字化电池,所以,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电压、充放电时间、充放次数、充放电容量、剩余容量、内部温度和使用寿命等基本参数,只能靠人工测量或大概估算,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在重要的岗位,不但对正常的生产或工作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而且蓄电池的电气性能和寿命也会遭受极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Hummers氧化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制备了氧化石墨烯,通过一步微波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与SnCl_2原位复合制备石墨烯/SnO_2复合物.以石墨烯/SnO_2复合物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SnO_2对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SnO_2与石墨烯复合可以制备一种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 581 mAh/g.在1 0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超过50%;经过大电流充放电后,在100 mA/g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保持率仍然能够达到85%.电流密度100 mA/g,循环充放电100次时,可逆容量保持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明胶凝胶生物质填充再在空气中煅烧实现对泡沫镍冗余空隙的有效填充,再采用水热法在填充后的泡沫镍上原位生长NiCo2 O4纳米阵列直接用作免粘合剂的自支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借助SEM电镜、Raman光谱及XRD对获得的电极材料进行形貌、结构及物相表征,测试该电极材料的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Ni-MH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负极材料贮氢合金的性能[1].由于贮氢合金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易粉化、氧化、耐蚀性差,已成为Ni-MH电池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贮氢合金电极的表面状态直接影响着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而对贮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是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7.
【目的】大容量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通常由成百上千只电池单体串并联而成,由于木桶效应,储能系统中任一电池单体出现故障会导致系统容量衰减,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及时甄别储能系统中的故障电池尤为重要。【方法】本研究以电力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组为对象,研究全充全放及脉冲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组动态电压特性,通过分析故障电池在全充全放及脉冲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特征,提出储能电池组故障电池快速识别方法。【结果】储能电池组全充全放过程中,故障电池仅在放电末端电压出现大幅下降,脉冲充放电过程中,故障电池电压随充放电功率的增大快速降低。【结论】通过脉冲充放电方式,能够快速识别并定位储能电池组中的故障电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PVB、β-环糊精为碳源,对制备的LiFePO4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B、β-环糊精对LiFePO4的晶体结构没有影响,PVB为碳源制备的LiFePO4的颗粒粒径要比β-环糊精的小,导电性能、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采用钨电极代替传统钼电极材料运用于高压硅堆的制造,并使用与钨电极热匹配性能更好、机械强度更高的钝化玻璃粉进行器件的封装,提高了玻璃钝化实体封装结构的高压硅堆抗大浪涌电流能力,同时提升了器件的抗温度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高氯酸掺杂的聚苯胺(PAn-HClO4).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PAn-HClO4的热稳定性,对聚苯胺粉末构成的电极进行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PAn-HClO4呈纳米棒状,其直径在80~108 nm之间;与本征态比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由N-CdTe薄膜电极构成的液结太阳电池的基本光电化学性质.电池可表示为:N-CdTe/1MNa2S、1M NaOH、1MS/C测量了电池的电流-电压、电流-电极电位曲线,确定了光强与光电压、光电流、转换效率的关系.在60mW/cm2光强下,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为1~2%.电极的禁带宽度为1.43eV,借微分电容及最大光电位的测定得到平带电位为-1.1~-1.2V (VS·SCE).此外,还试验了对电极与电解液对转换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运用Digatron对电池做充放电实验,建立Thevenin等效电池模型,根据混合功率脉冲实验分析电池在充放电停止时的电压回弹特性,用最小二乘法辨识电池参数。本文基于此参数提出运用安时法估算电池的荷电状态,用扩展卡尔曼算法对安时法进行修正,实现安时-扩展卡尔曼联合估算SOC,解决了采用安时法估算SOC时误差越来越大的问题,降低了传统扩展卡尔曼算法运行的时间复杂度,提高了实时性,便于实际应用。实验和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SOC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以苯二甲酸-锌配位化合物(MOF-5)为原料合成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MOF-PC,并首次应用于锂空气电池.采用XRD、SEM、TEM、氮气脱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MOF-PC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MOF-PC为无定型碳,比表面积为654m2g-1.以MOF-PC为空气电极的锂空气电池在0.1mA cm-2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 183mA h g-1,比传统碳材料Super P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高90%.  相似文献   

14.
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苯二甲酸-锌配位化合物(MOF-5)为原料合成金属骨架有机多孔碳MOF-PC,并首次应用于锂空气电池.采用XRD、SEM、TEM、氮气脱吸附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MOF-PC的物理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样品MOF-PC为无定型碳,比表面积为654m2·g-1.以MOF-PC为空气电极的锂空气电池在0.1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 183mAh·g-1,比传统碳材料(Super P)在相同电流密度下的容量高90%.  相似文献   

15.
直接硼氢化钠-过氧化氢燃料电池(DBHPFC)是一种新型液体燃料电池,其阳极采用硼氢化钠(NaBH4)溶液作为燃料,阴极采用过氧化氢(H2 O2)溶液作为氧化剂.在DBHPFC中,不需要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因此其在水下和太空等无氧环境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优势.DBHPFC理论电池电压高(1.64 V)和能量密度高等优势使其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电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和结构对于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采用具有特殊结构的集流体对催化剂进行支撑和分散成为电极设计的一个新思路.通过使用具有特殊结构的集流体,并对电极的组分进行调整,可以有效提高电极的催化活性,优化电池的性能.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DB-HPFC电池中电极材料以及集流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锂电池电极的接触导电性,概述了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接触不良引起的种种问题,并尝试在电极中使用铜丝螺套代替钢丝螺套,提高电极与充放电端子间的接触导电性能。经充放电实验验证,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率,提高锂电池电极接触导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铋-钴双金属氧化物(Bi_(3.43)Co_(0.57)O_(5.9))电极材料并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构建,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恒电流充放电法(GCD)以及交流阻抗法(EI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物理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Bi_(3.43)Co_(0.57)O_(5.9)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在1 A/g时,Bi_(3.43)Co_(0.57)O_(5.9)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为890.6 F/g;当电流密度增加至5 A/g时,比电容仍保持在705.3 F/g。10 A/g电流密度下,2 000次恒电流充放电循环后,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2.3%,表明该材料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装置,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混合动力汽车、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主要因素,对电极材料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碳基电极材料因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且性能优异等特点在超级电容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碳和碳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层厚度较薄,吸收波长与带隙接近的光子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光栅太阳能电池结构,并使用RSOFT软件的CAD模块建立了由MATLAB模拟优化后得到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最后计算了转换效率,验证了利用双光栅可以显著提高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短路电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乙酸锂、乙酸锰、乙酸镍和乙酸钴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乙醇酸作为配位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800℃、850℃、900℃和950℃烧结制备了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富锂锰基固溶体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粉末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制备的粉末材料经过涂布,冲压等工艺,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电池.采用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阻抗分析仪测试了样品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850℃烧结的粉末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4.8V电压范围内,以0.1C大小的电流对850℃烧结的样品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40.3mAhg-1,首次库仑效率约为70%,5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为148mAhg-1.该样品在0.2C、0.5C和1C的不同倍率下测试,得到相对应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81.25mAhg-1、142mAhg-1和130.7mA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