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绝句是李白被流放到夜郎,至白帝城突然遇赦时所作。时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第一句写诗人离开白帝城的时间是在早上。诗开句破题,直截了当,不加任何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刘备、圣德仁君、《三国演义》的正统观进行新的探索:一,刘备的思想性格,像三国时代一样矛盾,或者说三国时代的思想矛盾,通过刘备这个艺术形象得到很好的折射;二,罗贯中对刘备的假仁假义、言不由衷行为不乏批判之笔;三,《三国演义》把刘备同其他人物一样放在三国时代那个特定历史环境里进行描写,肯定与否定,无非是追求政仁,歌颂圣德仁君,表露对社会理想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汉蜀中,开始时除了张飞支持刘备伐吴之外,举国都反对这一行动。后来张飞也死了,刘备变得更加失去理智了。赵云虽然反对此举,但还是服从"组织分配",担任后卫。刘备起兵七十万浩浩荡荡东征吴国。也许是"哀兵必胜"的缘故吧,一开头,刘备连战皆捷。吴主孙权惊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刘备故事具有了相当完整的情节,主要表现为《三国志平话》一书的出现。在《三国志平话》之前的有关三国及刘备故事都是零散、片段式地见于典籍,《三国志平话》最大的意义是以编年的方式连缀了较为完整的三国及刘备故事。刘备在《三国志平话》中被塑造成一位平民化的草莽英雄和理想化的仁德之君。  相似文献   

5.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建者和首脑人物,在当时就受到较高的评价.鲁肃说:“备,世之枭雄也。”程昱曾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连曹操本人也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认为刘备是天下仅有的“英雄”。后世论者也多对他持褒奖态度,如韩国磐认为“刘备颇具才能,也善于笼络人心。”刘备三顾茅庐而得孔明,也传为千秋美谈。本文认为,刘备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暗弱的一面,即他本人并不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各种素质和魄力.也正是他这种缺陷,使得已有一定规模的蜀汉政权由兴而衰,江河日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刘备的出身比较特殊。他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之后",但从小"与母贩履织席为业"。所以刘备的出身,既非"贫贱"又非"富贵"。这就使他具有了双重身份,在士族和寒门两方面都受欢迎。刘备这样出身"贫寒"的人,骨子里是不会喜欢那些士族和名士的,尤其不会喜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为君做人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加以评析。一、以君之尊行人之仁《三国演义》一共写了13个皇帝(桓、灵二帝不算,曹操称武帝是他儿子追封的,也不算),其中汉帝2人,蜀帝2人,吴帝3人,魏帝5人,晋帝1人。就历史事实来看,这13位皇帝当中,真正称得上仁者爱人,不以卑尊等级取人,不用传统礼制制人的,也只有刘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和历史上的刘备相较,虽不完全相同,但就其基本思想、主要事实方面来说,还是大同小异的。我们先看一下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刘备的评价:“先主弘  相似文献   

8.
尝试梦想,你是圣女贞德在一步步帮助法兰西打赢百年战争,就如同现在,操纵曹操,刘备在「真·三国无双」里一统天下一样。  相似文献   

9.
1990年,瞿塘村村民在老君庙附近的山坡上开挖积水池时,发现许多古象的骨骼。经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魏靖宇等精心收集保护,199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峡考古队指派专人帮助博物馆对骨骼进行清理,发现这批古象骨骼化石为一具比较完整的老年个体,以及稍年轻个体的零散遗骸。据初步统计,这具老年个体的骨骼,除头骨全部破损无法修补外,其他部位骨骼都比较完整;一对下颌骨带有磨蚀很深的第三臼齿;肱骨虽无完整的一侧,但尚有部分断块供修复;左侧尺骨已破碎,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是具有大智深谋的枭雄,其智突出表现在政治谋略、处世手段和使用人才上。这种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准确解读文本中刘备形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诸葛亮的将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诸葛亮隆中定策,佐刘备创立基业,鼎足而三。刘备薨后,又辅佐刘禅,外抗强敌,内修政理,以身率下,忠公体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难能可贵的人品和治国安民的才干,深为当世人所景仰。陈寿在西晋朝,奉命定诸葛亮《故事》,在给晋武帝的上言中论诸葛亮云:“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并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的传评中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此论一出,争议迭起;同书裴注  相似文献   

12.
刘备在三国时代被称为“英雄”或“枭雄”等。实际上,刘备是趁黄巾起义之机而起,以枭雄行为与仁义举措融合之姿,南北转战。三顾草庐,隆中定策。联孙抗曹,夺取荆州。占领益州,鼎足三分。历经坎坷,终成帝业。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以那雄奇险峻的自然景观,和那古老神奇的人文景观闻名于世。巫峡烟云,变幻莫测,宁河风光,幽深秀丽;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高唐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梁山年画,兰印花布,三峡石木雕刻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间挑花,刺绣种类繁多,随处可见,绘织出三峡文化瑰丽多姿的画卷。  相似文献   

14.
“宽仁长厚”是刘备人物性格的最大特征之一,也是历代读者喜爱这一人物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刘备在完成这一心历路程中所借助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对哭与泪的高超运用。在这一点上,他与曹操有着迥然的不同,在对比中剖析枭雄与奸雄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起因,可以为准确解读《三国演义》,把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李白的十二首诗作,作了全面详细的考辨,分辨出李白一生四渡三峡的行实及作品:首渡在开元十三年二月上旬,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中无停滞。再渡在天宝十四载九月下旬,由长安子午关南行巫山出峡至江陵。三渡在茂元元月十月上旬,因长流从寻阳上三峡西去夜郎。四渡在乾元二年三月十五日,从夜郎赦还白帝城至巫山下峡东去。  相似文献   

16.
刘备形象的“王者”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有“三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好绝”。刘备的描写似乎是平庸的,其实不然。《三国演义卜书“拥刘反曹”,岂能不把刘备作为描写的重心?又岂能不把刘备的人格推到“王者”的地位?作者早是如此做了,而读者不知,或者因为历史的隔膜以为他做得并不成功,实在是一个误会。这个问题应当做一篇长论。但是,笔者却只是想就个别的材料发些议论,算做把问题提出来。我总的看法是:《三国演义》是按照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写刘备的,不仅曹操是他反面的衬托,诸葛亮、关羽等也是映衬他的…  相似文献   

17.
759年2月,唐代诗人李白乘一叶扁舟进入长江三峡,有感于两岸群山和滔滔江水,吟咏出了千古传诵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据考证,李白诗中的“猿”即为黑叶猴(Trach3pithccusfrancoisi)。  相似文献   

18.
刘备和宋江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吸收中国古代文化深厚滋养而孕育成的两部不朽的古典杰作.从明初成书至今六百年以来,以小说为依据的三国故事和水浒故事在社会各阶层中广为传播,经久不衰;书中所极力歌颂的两个主要(中心)人物——刘备和宋江,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为今天的人们所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三国志演义》影响的深入 ,其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演绎逐渐变为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 ,加  上一些研究者对《三国志》及裴注等早期史料了解不够全面 ,往往以传统的求贤方式去解释刘备的“三顾茅  庐” ,将丰富、生动、复杂的历史事件纳入程式化的框架之中 ,既不能逻辑地解释刘备生前与诸葛亮的关系  史 ,更不利于深入地揭露三国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通过对刘备流亡集团纵横抵 ,完成荆州化过程的考察 ,  力求得出更加接近于事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同学看过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你们还记得下面这个神奇的故事吗?蜀国君主刘备去世后,军师诸葛亮遵照刘备的托孤遗命,竭尽全力辅佐刘禅。一次,诸葛亮率领的蜀军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上方谷附近对峙。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了打败司马懿,大张旗鼓地预先派遣军士们向上方谷运送大量"粮草",造成了上方谷是蜀军粮仓、草仓的假象。实际上,这是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