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使用手机用途及原因、产生影响等方面对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北京市路口、路段行人使用手机比例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数据表明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这一现象在青年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北京市商务区此现象较为普遍。通过调查以及文献分析得出行人过街使用手机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影响出行时间、引发交通事故,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如设置标志牌、加强网络宣传等,从而规范行人过街交通行为,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行人过街时的交通心理及其行为特点,运用物理学中场论的方法,结合对过街行人的心理分析,将行人过街时心理上的受力进行量化,建立了行人在路段过街时的心理场场强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得出行人与车辆间的安全场强。将心理场模型运用于对重庆市回龙路三处地点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对行人进行心理受力分析可以为过街设施的改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中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往往因不合理的信号导致行人不愿遵守交通信号规则,造成机动车与行人通行冲突,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通过对路段行人过街现状调研分析,以人车协同控制为目标,充分考虑不同行人数量下行人过街的等待时间、过街需求及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设计了一套基于人车协同的感应式路段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系统,通过...  相似文献   

4.
以交通系统微观仿真模型VISSIM为基础,基于虚拟现实仿真理论开发了行人过街行为虚拟实验系统(PCBVRS).在上海市的中原社区和同济大学内招募了29名有代表性的出行者,以上海市大连路与飞虹路交叉口为对象,进行了行人过街行为虚拟实验,获得了230份行人过街样本数据.运用实验科学中的信度与效度理论,将实验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CBVRS可以有效地模拟实际场景中的行人过街行为;PCBVRS满足VR(虚拟现实)系统沉浸性、交互性以及现实感等实验特点,且造价便宜,易于携带.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将来可作为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意识的培训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道路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并实现智慧交通,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车辆自组网络和路侧无线感知网络的车路协同系统混合架构.该架构中每台车和各重要路口的信号灯均为多智能体,包含路侧终端、车载终端和行人探测器,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人-车-路信号互联,全方位感知周围环境信息.用TransModeler对厦门市某区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架构可以准确、全面地感知道路环境,采集交通事故信息,反映全路网运行状况,并可依据仿真结果对交通异常情况进行预测和判定,为路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城市主干道模糊控制方法.根据单路口模糊控制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城市主干道行人过街信号与交叉口信号的模糊线控制方法.给出了城市交通多路口模糊线控制仿真程序框图,经过仿真得出结果,改善后的平均延误大大地减少,说明递阶模糊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从众过街是行人交通的重要安全隐患.在不确定交通环境下,群体参照效应伴随着行人过街行为决策的全过程.文中从行人过街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基于动态博弈理论推演参照群体影响下的行人从众通过或等待的行为变化过程,构建行人过街行为的阈值模型,定量评估参照群体对行人行为决策的影响程度,探讨参照群体与个体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某一交叉口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参照效应对行人过街行为决策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和扩展行人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为制定、实施行人过街交通的安全管理策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车路协同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但目前还存在技术架构不清晰、关键技术不明确和应用验证不落地等问题。通过分析智能网联环境下的交通管控数据驱动,立足于公安交管视角,设计车路协同技术应用架构,明确了跨行业、跨平台的信息交互架构,探讨了车路协同的路侧信息交互技术、管控设备安全认证和公安交管赋能平台等关键技术。依托无锡车联网先导区示范应用项目,规模化验证了车路协同应用服务场景。打通了公安交管部门与通信运营商和车联网企业的信息交互通道,率先实现了信号机与汽车前后装车载终端间高可靠、低延迟的交通信息实时推送,验证了车路协同对精准出行服务和辅助安全驾驶的提升作用,对智慧交管有重要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综合违法过街时间收益、安全风险、经济处罚和管理成本,分析了过街行人、管理部门的得益,分别构建了行人过街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和过街行人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在过街行人群体内的博弈中,按人群到达顺序的不同区分为两个群体,先到的群体在违法过街和守法等候两种决策中选择,后来的群体在跟随与不跟随中选择,分析这两个群体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建立博弈矩阵,并分析在各种情形下所达到的博弈平衡,揭示了行人过街的机理。在行人与管理者的博弈中,在警力资源有限、考虑管理成本的情况下,得出了双方的博弈收益矩阵,并揭示了各种处罚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智能体的车路协同环境下单车道微观交通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路协同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s infrastructure system,CVIS)下车辆多智能体(vehicle multi-agent,VMA)的概念及其属性列表.提出传统交通环境和CVIS下的车辆决策机制,分析两者在交叉口及路段上对于交通状态判断与决策的差异.建立CVIS下的单车道微观交通流模型,给出车辆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包括加速模型和减速模型,同时考虑交叉口的信号灯对车辆行为的影响.最后,数值试验将分析车辆在两种不同环境中的时空轨迹图以及宏观的交通参数.结果表明:CVIS下的车辆比传统交通环境下的车辆总行驶时间、平均行程时间以及平均延误均有极大降低,提高了通行的效率;车队车头时距降低、速度方差减小,提高了车队行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我国城乡结合部行人过街的安全影响因素,对城乡结合部路段上行人的过街心理进行了调查及分析.首先利用计划行为理论进行心理问卷设计,并通过预调查,使用克伦巴赫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验证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表明问卷可信并能够有效的反映行人过街的心理行为.通过正式调研,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全设施的设置和亲友对过街行为的态度将直接影响行人过街行为.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城乡结合部行人安全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无信号控制的自动驾驶环境下,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轨迹将与过街行人产生大量冲突,如何利用交通控制手段使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并避免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通行造成较大的干扰,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冲突相位组的自动驾驶交叉口行人过街控制方法,将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流向分为4个冲突相位组,在各相位组内单独分配通行时间,基于冲突相位组对自动驾驶车辆和行人过街的通行时间进行建模;在穿插式通行模式的基础上,使用行人信号灯保障行人过街需求,建立考虑行人二次过街的自动驾驶交叉口交通控制模型。模型以交叉口各流向需求量与实际交通量乘积之和最大为目标,以各流向允许车辆通行的时间比例和行人信号灯状态为决策变量,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行人和车辆通行权等约束,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LP),该控制模型可为各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分配通行权。【结果】本文模型的车均延误较定时控制方案的降低26.74%,较单次过街模型的降低11.53%,人均延误较定时控制方案的降低51.66%,较单次过街模型的降低36.20%。这表明本文模型能有效提升交叉口的通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智能交通信息服务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数据实时性和准确性差、信息交互共享难问题,设计了一种人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形成人车路智能协同的工作环境。为解决智能交通结构化多源信息融合,提出了一种由卡尔曼(Kalman)滤波和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两种信息融合模型——KD-SF模型,发现采用KD-SF模型信息融合结果与GPS车载采集实际测试数据近似相同,信息融合更精确。通过系统应用验证表明,人车路协同系统与交通服务信息融合后,在高峰时段公交线路平均运行车速明显提升,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长沙市各类交通方式伤亡事故的详尽统计,分析了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以系统论的方法,从城市道路建设、安全管理学、安全文化等多角度研究了现代城市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处理好城市干道路段上行人过街安全与机动车交通效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利用下游交叉口红灯信号时间来为路段行人提供专用过街信号相位的行人过街横道信号控制方法.它可由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来描述,其优化目标是在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和维持机动车现状运行水平的基础上,使路段过街横道行人绿灯时长最大化.通过VISSIM仿真和实例分析,对该信号控制设计方法的效果和可操作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对于有行人中央驻足区的情况,过街横道可设置于路段任何需要的位置,且总能计算得到合适的信号配时方案;对于无中央驻足区的情况,应将人行横道设置位置与信号配时同时考虑才能实现良好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车路协同下浓雾天气对驾驶员在高速公路换道行为的影响,依托驾驶模拟实验平台设计车路协同人机交互终端(human-machine interface, HMI),设置对照组、正常天气+HMI组、浓雾天气组和浓雾天气+HMI组4种实验场景,招募43名被试进行驾驶模拟实验,采集换道行为数据。从中提取换道过程,将其划分为换道决策与换道执行两个阶段,选取方向盘转角、横向加速度以及横向偏移量的变化幅度与方差表征换道决策阶段的行为特征;选取换道轨迹长度、换道时间、换道平均车速与横向加速度峰值刻画换道执行阶段的行为特征,最后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对所选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浓雾天气、HMI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均对驾驶员的换道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在换道决策阶段,浓雾天气导致横向加速度以及横向偏移量的变化幅度与方差显著减小(P<0.05);HMI导致方向盘转角、横向加速度等变量显著减小(P<0.05);但两者的交互效应导致各变量(除横向加速度的变化幅度)显著增大(P<0.05)。在换道执行阶段,浓雾天气导致换道轨迹长度(P=0.01)和换道平均车速(P=0.00)显著减小,HMI仅对横向加速...  相似文献   

17.
行人过街设施选择偏好的非集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水平和过街设施的使用效率,研究行人对过街设施的选择行为.对中关村大街选择人行横道和过街天桥的402个行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行人特性、设施特性及行人对过街设施的选择特性;基于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行人选择过街设施的因素,并建立了反映选择偏好的二元Logit模型.观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模型对行人选择人行横道和过街天桥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0.29%和85.66%.  相似文献   

18.
张惠玲  彭丹  庞鲜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530-10539
为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比年轻人,分析了老年人在信号交叉口面对不同过街场景时精神负荷情况。针对不同的交通环境,选取重庆市南岸区内3个交叉口8个进口道的8张不同的图片作为实验场景的刺激物,并利用眼动仪采集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两类行人的注视、眨眼、瞳孔直径等数据。本文通过因子分析,采用注视总时长百分比、眨眼频率以及平均瞳孔直径作为评价两类行人过街精神负荷的典型指标,对行人等待过街时精神负荷进行量化。结果表明,两类行人在面对部分场景时,注视总时长百分比、眨眼频率和平均瞳孔直径均存在显著差异;老年人精神负荷最大为场景2(1.38);两类行人的精神负荷相对差值最大的为场景4,老年人高于年轻人55.02%;面对不同过街场景时,年轻人的精神负荷的变化更为敏感;部分精神较为紧张的老年人更容易受到信号灯和路桩的影响;相比于场景2中的过街等待部分台阶和缓坡,老年人对场景4中的黄色台阶和深色缓坡投入更多注意力(16.59%);老年人在场景6、7中对远处车辆的注视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7.84%和17.62%,说明老年人对远处车辆的注视时间百分比并不受近处行人的影响;老年人对场景2中的灰色路桩注视时间百分比为20.44%,对场景8中的蓝白色路桩注视时间百分比为27.01%,说明醒目的路桩可以显著提升老年人对远处安全设施的注意力。研究结果可以为提升老年人过街的安全性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雾天高速公路车路协同系统信息介入对驾驶人视觉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首先,依托驾驶模拟平台设计了车路协同环境下的雾天高速公路驾驶模拟实验,获取驾驶人的视觉行为参数;其次,将前方道路定义为关键兴趣区域,分别提取驾驶人在全局水平及兴趣区域的注视、扫视等显性视觉特性指标,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最后,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获取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保证路段行人过街安全与过街需求的前提下,同时提升路段车辆运行效率,本文充分考虑车队离散到达与路段行人过街的动态影响,建立了路段行人过街感应式信号控制方法。首先,本文基于Robertson车队离散模型,以车头时距对上游到达车队进行动态划分,并根据路段行人过街点位预测下游车辆排队状态;以车队离散度选择下游到达车队中车辆作为信号优化输入参数建立感应控制方法,同时分析了路段行人过街位置对配时方案的影响;然后,通过SUMO的交通控制接口(Traffic Control Interface, TraCI)搭建仿真环境,以车辆与行人的综合平均延误,分别对路段单向与双向交通环境的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感应控制而言,优化后的感应控制在单向交通与双向交通情况下,行人与车辆综合平均延误分别降低5.56%、7.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