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震旦鸦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5月和2009年2月在安徽省五河县沱湖(117°10′03″E,33°10′00″N)记录到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 heudei),并拍摄到照片.经查阅文献资料核实,该鸟为安徽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震旦鸦雀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属于鹟科、画眉亚科、鸦雀属,其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为我国稀有的特产鸟类.关于它的生物学习性,国内未见详细报道.笔者于1986~88年,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进行了实际地观察.栖息环境震旦鸦雀喜欢在滩涂、河边、池塘边的芦苇丛中活动,当地群众俗称"剥柴雀".栖息环境里的主要植物群落有蒲、荻、糙叶苔等.  相似文献   

3.
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初闻此名即被其中的震旦二字所吸引。学生时代我们曾读沈括的《梦溪笔谈》,其中《雁荡山》一文有云: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  相似文献   

4.
为麻雀请命     
麻雀与人类最亲近,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麻雀,所以麻雀也叫家雀。虽然麻雀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但却非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有些人还要去害它们。在我国历史上,曾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1955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的第27条规定: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从此,麻雀因被定为害鸟而遭了殃。从城市到乡村,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消灭麻雀。那一场灭雀大战中,全国消灭了多少麻雀不得而知。据当时报载,上海市5天灭雀686172  相似文献   

5.
朱鹮的“鹮”字左上方是“四”字,“四”是“死”的谐音。接下来的是“哀”字少一点。这不能不使人望字兴叹:此鸟必定哀中死矣! 历史上,在东亚地区到处都能见到朱鹮的踪影,特别是黑龙江上游、乌苏里江流域和西伯利亚的湿地中,它们的数量多如麻雀。因此,日本青森县曾把朱鹮视为“害鸟”,因为它们在那里多得成灾。朝鲜半岛的西岸常见到成千上万只朱鹮在空中翱翔,叫声搅得人们烦燥不安。本世纪30年代末以前,朱鹮在中国还分布极广,从南到北都能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  相似文献   

6.
小麻雀是一种很可爱的鸟。它在屋檐下和树上做巢,与人为伴;它聪明伶俐,不娇嫩,适应性强。心理学家波尔特曾进行过动物智能测验,发现麻雀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与猴子相近。一位麻雀研究者捕捉了820只麻雀,发现被第二次捕捉到的只有26只,这说明它们是很会吸取教训的。小麻雀很有情义。雌雀生蛋孵育,雄雀则辛勤觅食喂养。有一次,一个英国研究者发现有一窝小麻雀都会飞了,公雀还是不停地往窝里送食。往窝里一看:发现一只小麻雀被一根纱线绕住了脚,公雀为了这个不幸的孩子,天天不辞辛劳,一次次为它喂食。  相似文献   

7.
<正>白胸苦恶鸟不太喜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它不像麻雀、鹊鸲、红耳鹎,不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头顶的树枝上或者身边的窗台上,也不会叽叽喳喳叫得响亮。白胸苦恶鸟似乎还没有习惯城市生活,喜欢躲在人迹罕至的水塘边、草丛里,偶尔抛头露面,也总是遮遮掩掩、东张西望,一听到动静,就立刻躲起来。我在深圳大学城里的池塘边碰见过白胸苦恶鸟。知道它的秉性,我便远远地蹲下身来,屏气凝神,随着它的步伐,亦步亦趋。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蒙阴县教委胡本正同志给本刊来信说:“《中国教育报》1997年12月13日第2版《初冬食麻雀》一文教人们怎样吃麻雀。读了此文,触目惊心、毛骨悚然,使我夜不能寐。急就一篇小文给您,算是替麻雀朋友的一声紧急呼救吧!”  相似文献   

9.
所谓“鸟撞”是指飞机等飞行器与在天空中飞行的鸟相撞所造成的事故。对飞机和飞机上的人员所造成的伤害,即使是一只麻雀,对高速飞行的飞机的破坏力也不亚于一颗炸弹;而一只体重为3千克左右的鸟儿与飞机相撞时可以产生16吨的冲击力,对飞机来说无异于遭到一枚导弹的袭击。如果鸟儿从飞机涡轮机的进气口处被吸入发动机,轻则造成每片价值数万美元的叶片因扭曲变形而损坏,重则造成发动机停机,甚至因鸟体在机内摩擦而起火爆炸坠毁,造成重大空难。近几年来,欧洲就发生3000多次鸟撞事故,不仅有100多架飞机的发动机被严重损坏,甚至还有一些飞机坠毁,造成150多人死亡。我国的军用和民用机场也频繁发生鸟撞事故,仅去年一年就有20多起。  相似文献   

10.
挂墩鸦雀是一种极罕见的小鸟,体长仅约8厘米,棕红头、棕褐身,有几分相似于常见的棕头鸦雀。但它尾短、嘴浅黄、喉部又有一独特的月牙形黑斑,是它们与棕头鸦雀区别的重要标志。此外,挂墩鸦雀多栖息于山地密林、灌丛,而棕头鸦雀更喜欢树木不多的荒野草丛。挂墩鸦雀自1897年被外国探险家在武夷山挂墩首次发现后,80多年来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但80年代初有报道在浙江南部也发现它们的踪迹。笔者于1985-1988年在武夷山东面约60公里的建阳庵山一带曾发现数群挂墩鸦雀,说明其种群还有一定数量。近年来,在福州市南郊旗…  相似文献   

11.
在1999年11月发表的美国著名科学刊物《国家地理杂志》上,有一篇题为《霸王龙长羽毛了吗?》的文章(以下简称为“霸”)。这篇文章介绍了4种亚洲新发现的中生代动物化石,其中之一就是近几个月来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辽宁古盗鸟”。“辽宁古盗鸟”是一个走私到美国的我国古生物化石标本,经过中外科学家的多方努力,它已经被无偿归还我国,现在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为古脊椎所)下属的中国古动物馆。在“霸”文中,作者斯隆把“辽宁古盗鸟”称作“恐龙和鸟类之间的一个缺失环节”,并认为这个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国外古生物学界为之震动,然而  相似文献   

12.
宛凌迅 《大自然》2009,(4):61-61
由于天灾人祸,中国的麻雀这几十年来一直多灾多难。上世纪50年代,因为麻雀的食谱中有粮食,饱受饥荒之苦的中国人就将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划定“成分”之后便是灭绝性的捕杀。一时间大小城市的所有楼顶、街道、庭院、林地……凡是麻雀可能落脚的地方,都有人员看守,只要有麻雀降落,立即摇旗呐喊、呼声四起、锣鼓震天、鞭炮齐鸣,麻雀如惊弓之鸟四处逃窜,由于长时间无落脚之处,最后因过劳而死。当时每天都有四周挂满成串死麻雀的卡车在马路上游街示众,以展示本地区围剿的“战果”。  相似文献   

13.
张蕊 《华东科技》2012,(7):52-53
从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檐,到最后一抹余晖沉入海底,人类历史的每一天总是以太阳为时间刻度而朝夕罔替。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它是一种叫做金乌有三条腿的鸟,是巨人夸父追逐千里也未曾抵达的秘境;而随着科学和认知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个耀眼  相似文献   

14.
1、生活在四川西部、北部,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地区的大熊猫,国家已将它列为( )保护动物。 A、一类 B、二类 c、三类2、世界上形体最大的老虎在哪个国家?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日本3、世界上最多的鸟是( )。 A、海燕 B、几利鸟 c、麻雀4、我国有1000多种蝴蝶,品种最多的  相似文献   

15.
隐形鸟     
姚畅 《小学科技》2014,(11):6-6
在不丹王国的森林里,生长着一种“隐形鸟”。这种鸟体型小,经常栖息在树梢上。人们能听到它悦耳的叫声,却看不到她的模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的羽毛颜色和树叶的一样,呈碧绿色,不容易被分辨出来,因此,它经常给人们一种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2300年前,在三峡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诸侯国——巴国.它大约始建于殷代中叶,都邑故陵即今云阳县故陵镇,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历时1000年左右.巴国的史实在古籍里见得很少,只有《左传》里有一点,到晋代“标准的四川史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才多一些.现据有关资料,对古代的巴国作简略介绍.一、巴族的族源和巴国的建立关于巴族的起源,传说不一.最早讲到此问题的是《山海经·海内经》,说巴人的远祖是“太嗥”,始祖是“后照”:“西南有巴国.太嗥生咸鸟,威鸟生乘禧,乘禧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太嗥”就是传说中的伏羲氏,“三皇五帝”的“三皇”之一.“咸鸟”可能与盐有关.川东地区的巫溪、巫山、云阳、开县、忠县、万县等地自古出产食盐.有学者认为,从“咸鸟”起,才是巴族祖先可知者的开始,可能是古代巫山一带的巫(?)国运盐行销的盐商,故称“咸鸟”.“咸鸟”苦心经营盐业不变,经“乘禧”到了第三代“后照”,便兴盛为巴人氏族了,即“后照是始为巴人”.这须说明,巫(?)是从陇西羌族分支东迁,经大巴山来长江三峡的.而巴族不是羌支民族.按《说文》讲,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蛇).《山海经·海内南经》讲:“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由此看来,巴蛇非一般小蛇,而是能吞大象的巨莽,实属  相似文献   

17.
北京动物园新建——“鸟禽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落成于北京动物园中部的“鸟禽世界”,于1999年6月1日开始对外试展,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这是一处从建筑风格到展出形式都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展区。“鸟禽世界”的禽舍虽未完全摆脱钢筋水泥的建筑材料,但在创意和构思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纵观动物园的发展历程,以笼舍为主要建筑形式的展示,为动物园的初级阶段;与自然生态结合,在展示中有背景环境的衬托,代表着动物园发展的中级阶段,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动物园保持着这样的模式;动物园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向更接近自然,更为休闲的方向发展,甚至直接开辟野生自然生态区。第三阶段的发展,客观反映出人们认识自然的过程和需要。北京动物园的“鸟禽世界”具有仿生态的绘画背景、山石、水溪,它们浑然  相似文献   

18.
张琼 《甘肃科技》2012,28(12):139-140,131
灰冠鸦雀是中国中北部特有种,仅分布于甘肃南部文县至四川西北部的松潘地区,是典型的狭域分布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94年将其列为不详种.通过在白水江保护区对灰冠鸦雀生存状态、栖息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灰冠鸦雀栖息地威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栖息地如何进行有效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田间村旁,人们时常能见到一类与众不同的鸟,这种鸟,学名为鸮,属鸱鸮科。因它们头大眼大,脸如“面盘”,头似“猫头”,俗名又叫“猫头鹰”。猫头鹰的喙和爪都呈钩状弯曲,非常锐利;嘴的基部有蜡膜。它的眼睛与其他鸟类不同,没有生长在头部的两侧,而是正面。谈起猫头鹰,大多数人们的厌恶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在夜间,每每听到洪亮而“凄厉”的鸟鸣声音,人  相似文献   

20.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人们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人类鸟类还能存在,若没有鸟类人类将会灭亡。”现代科学证明,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正因如此,人们爱鸟尤甚,把鸟视为朋友。我国人民历来爱鸟。人们常把它作为玩乐和观赏的对象,与花、鱼、虫并提,饲养鸟、爱护鸟的习俗也很早流传开来,并且知道利用鸟类去为人类服务,比如军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