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见到刘一蓉是在2004年11月26日完美重庆分公司开业那天,当时我应邀参加他们一个小型业务研讨会。会上,她高雅的气质和睿智的谈吐无时不刻不流露出一个成功人士所具备的素质。得知她和先生范思德分别是完美高级经理(钻石)和资深高级经理(金钻)时,我便有了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如何成功永远都是直销人最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我与网络打交道可谓久矣!1996年,我在北京市政府做公务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当时,办公室里是一水儿的586计算机,在当时可算是最先进的配置。一台硕大无比的调制解调器,连接上计算机,就接入了互联网,我也成为“与时俱进”的第一批人。  相似文献   

3.
记者(以下简称记):得知事故发生后的那一刻,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吴修治(以下简称吴):我给社会带来了这么大的灾难,无颜面对所有人。记:当时为什么要选择瞒报呢?吴:说到底还是怕,怕面对现实。我不希望是特大事故,如果是特大事故,更加麻烦。当然,瞒报也不完全是我个人的主张。当时,我想到3个还没有找到的矿工应该不会被发现,就没上报,没想到这么快就被发现。  相似文献   

4.
立新世纪能有今天主要归功于当时从康宝莱移过来的整个队伍,当然中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总的来讲在“两条例”出台前,立新世纪是做得很好的公司之一,笔者和易文革夫妇是好朋友,当时他在香港上水他的总部与我沟通行业状况时,我就讲要两手抓:一手抓业绩,一手敦促公司合法进入中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十年以前就读过卡西尔的《人论》一书,当时的感受已经说不完全,只影影绰绰觉得颇有启发,在自己以往的研究中也引用过此书中的一些说法(如关于“神话”)。但今日重读,则不能不用“亲切”一词来归纳我的感受了。我惊奇地发现,作者许多理念与我目前一些想法是那么地接近;同时,也不由得感到惶惑:原来这些年自己思考的不过是卡西尔这样的西哲们早就阐述过的问题——也许这正印证了“人”的论题的永恒性。人确实是个讲不完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从婴儿时期算起,手头的--毋宁说是眼前的(因为那时书常常被捧在父母手上拿到我眼前来)--第一本书即是看图识字。记得当时的看图识字也很奇怪,在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之前就先教飞机大炮坦克子弹什么的,然而当时的绘图在我记忆中是十分精美的,一群面容俊朗精神抖擞的解放军猫腰拎着步枪正在冲锋陷阵。  相似文献   

7.
<正>我在国内拿的博士学位。5年如期毕业,也发了几篇第一作者文章。在毕业前一年的年底开始联系博士后。当时(2004年)我认为中国生命科学的科研水平和美国的差距非常大,而且可以通过做博士后来换一下研究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了,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崇高而又神圣的事业,多么令人神往啊!当时的我想到今后的生活——每天教书育人,在我的教育下,学生个个成绩优秀,品行端正……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我被分配到了一所普通中学执教。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05,(1):80-81
“我清晰地记着那个日子——2001年11月21日”,就是这一天.钱铭义到了当时亏损严重,负债累累的上海达凯塑胶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他笑着告诉我们:“坦白地说,当时认为是到了牢笼,但我相信任何事情成功与否就看你是不是真的想做。”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纯粹     
一日,我将一学生做的错题抄在黑板上,并说这是XX同学的错误,请其他同学帮助这位同学纠错,并引以为戒,结果竞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那位同学与我在教室里顶撞,认为我在同学面前丢了她的脸。可想而知,我当时的气愤之情易于言表,然我还是用教师最极限的涵养忍住了,并示意她坐下。  相似文献   

11.
正1缘结浙江水利建设问:周工,能否先介绍一下您的身世和成长情况.周潮生(周):好的.我是福建长汀县人,这个县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仍保留有唐代的城墙.我们这个县城在大山之中,当时属中央苏区,距江西瑞金只有80里.我的父亲经营家里的油盐店生意,店面处在当时县城最好的位置.在抗日战争后期,店面被日  相似文献   

12.
保研的启示     
确定保研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我如今已经开始了新的、满怀期待的生活。初来报到时.站在当时面试住宿的地下室门口.恍如隔世,甚至还能感觉到当时那种焦虑的心情。现在总结一下这一段经历,还是有不少的感想。  相似文献   

1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于宋熙宁十年(1077)至元丰二年(1079),任徐州知州。其时徐州(彭城郡)属京东西路,下辖彭城、沛、萧、滕、丰五县.宋之滕县,即今之滕州市,境域宋大今小。当时滕县在苏东坡管辖之下,在膝县留下了不少事迹.  相似文献   

14.
茅盾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八日在复毛丹、黄治正、施大鹏三同志的信中说:“有的短的讽刺性的杂文(抗战前及抗战时所写),为了发表的方便,大都每篇换个笔名(鲁迅当时给《自由谈》写稿,就是这样的,我也给《自由谈》写过稿,也是每篇换笔名的),因此,不但人家常常弄错(把别人的算是我的,把我的算是别人的,主要是把我的算是别人的),我自己也弄不清楚.”(《茅盾书简》第一七五页)由此可见,茅盾同志曾在《申报·自由谈》发表过不少杂文(包括评论),而这些文章不仅当时没有  相似文献   

15.
无聊经济     
在1999年的时候,几大门户,包括我所在的飞华公司,都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就是都没有对即时传讯这个东西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时各大门户和ICP都有自己的“ICQ”,像新浪有SINA PAGE,搜狐有搜狐信使,网易有网易口对口之类的,我所在的飞华公司则有PICQ(PICQ还可以用自己的ID注册,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容易记住)。OICQ我记得好像还稍后于PICQ出现(最多也就同步出现)。  相似文献   

16.
我是贵刊老读者,从贵刊1946年在上海复刊起,我就阅读贵刊。我当时是上海一高中生,从贵刊中得到不少教益,受到进步思想的启蒙。我还上门买书(延安东路),至今我还保存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次大战后世界政治参考地图》(金仲华编)和《世界地势图解》(金仲华编),我后来订阅贵刊,直到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解放后贵刊复刊,后又迁京,我还时常阅读贵刊,1953年我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第一批买到《世界知识手册》,很高兴。……多少年过去了,苏联东欧剧变后,我又经常阅读贵刊,后来差不多每期都  相似文献   

17.
厕所没扫     
张冬玉 《奇闻怪事》2006,(11):41-41
叮铃铃,叮铃铃……学校敲响了集合铃,原来是叫学生进行大扫除。我想,我班上的学生每次都比较自觉,就没去跟班。没想到不一会儿,学校管卫生的老师走上楼来告诉我,我班上的卫生区男厕所没人清扫,并且也没看见有学生在那儿。当时,我非常气愤,恨不得把扫厕所的那几个男同学打几下。  相似文献   

18.
陈秀霞 《世界知识》2008,(11):56-59
当时,我在外交部新闻司任管理外国记者工作处处长。外国驻京记者纷纷向我外交部提出申请,要求去西藏进行实地采访,收集材料,进行报道。 经请示部领导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我们安排了七个兄弟国家的15名记者前往西藏,常住北京的美国著名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闻讯后也要求加入。她就是1946年8月毛泽东接见后发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点的那位记者。当时,她已是74岁高龄。  相似文献   

19.
张桂松夫妇在新家购置家具时,首先相中了一张木质餐桌,上面刻着“知足常乐”几个字,当时他一看就对妻子说,“我不喜欢知足常乐”,后来一眼相中了“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20.
礼物     
“和他相识,套句熟话叫缘分来时毫无征兆,事实也差不多如此。当时,在魔力里摸爬滚打了2个多月的我才是一个34级的传教士。其实也是我讨厌练级,常常用打卡的时间在闲逛,所以这么久才升到34级。那天刚巧和四妹妹(当时在魔力里,我们12个人自发组织了一个叫少女12星座的组织,按年龄大小排位,然后用12星座来称呼,我是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