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地域广阔,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合作开发潜力广,且与我国具有特殊的地缘文化优势.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西北地区与周边相邻国家区域合作的特殊性.西北地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总体目标模式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应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不同规模、内容、形式和范围的合作关系,在重点领域寻求发展途径.第二层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各自经济发展的新领域.逐步扩大双方的合作领域,从而使我国西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的力度更高一筹,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益严峻,国民政府开始把西北地区作为战略重点大力发展,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也随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一系列开发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的活动,不但促进了西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与进步,使西北地区的重工业初具雏形,而且为抗战的胜利和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大大提高了西北地区在国家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国家和地方财政对体育的投入有限,人均体育经费、体育资产均比较低,且农村人口比率高,人口总体素质较差,形成了较大的与体育文化无关的群体,严重制约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因此,发挥西北地区各中心城市的优势;重视宣传发动,提高社会体育意识;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积极推进体育社会化,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等是西北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西北地区竞技体育效益的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的经济牵制了西北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结构及相应的经济观念制约了竞技体育效益的提高.只有确立“以效益为本”的指导思想,改革现在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建立并不断优化效益机制,才能有效提高西北地区竞技体育效益,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06,24(2):F0003-F0003
河南省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根据国家、河南省“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政策导向,结合本省食品工业发展的状况、特点及国内食品质量安全所面临的形势,于二00四年成立的。其主要任务是积极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研究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的在线控制技术、食品防伪技术等,以及适用于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的质量安全控制配套仪器设各的研究开发等,  相似文献   

6.
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各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教育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和课程体系等内容,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辐射对流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为工具,采用虚拟试验的办法,对我国西北地区3种沙漠改良方案(退沙还草,退沙还田,退沙还林)可能产生的辐射强迫及其区域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能促使西北地区的干旱状况有所缓解,其中退沙还林方案的缓解效应最为明显,可以使得西北地区平均地面气压上升0.25hPa,地面气温降低0.52℃,降水强度增加0.60mm/d。3种方案引起的辐射强迫皆为正值,分别为2.28、2.84、6.79W/m^2,变化趋势与地面温度变化并不一致,表明对于下垫面改变造成的气候强迫而言,辐射强迫并非反映气候变化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日数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北地区134个气象台站1961年~2000年的沙尘暴日值资料,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有5个沙尘暴高值区,分别位于南疆盆地南缘、柯坪盆地、河西走廊的民勤、内蒙古拐子湖和宁夏盐池;在季节分布上,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年沙尘暴总日数的50.4%,秋季最少,约占7.6%;12~20时是沙尘暴的高发时段,60.9%的沙尘暴发生在这一时段.就沙尘暴的年代际变化而言,20世纪70年代较60年代略有增加,从70年代至90年代,沙尘暴出现的频数一直在减少.总的来说,近40年来西北地区沙尘暴总日数整体上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2):141-141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华课题组参与的西北地区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已经成功投产.国家将在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基础上建设特高压交流1000kV试验示范工程,因此我校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1000kV特高压输电工程的高压变电设备试验规范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0.
食品检验检测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的卫生质量安全进行系统的检测与评价,在食品质量安全评价市场监管和产品贸易等方面,担负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提高食品生产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特点出发,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探讨了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永恒话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新的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文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将中医药学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为创办出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与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从资源生态学对策角度对西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建议,对于西北地区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新林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工程食品研究所所长、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1)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要聚焦茶及功能性配料;2)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主要聚焦食品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及标;住.魏教授兼任上海市食品添加剂与配料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技术产业部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指委食品质量与安全分会委员,中国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食品学会理事,贵州省国品黔茶研究院副理事长,科技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科技项目和奖励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1,(12):F0003-F0003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合作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西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笔者通过对西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劣势的分析.指出西北旅游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就必须打破区域旅游限制、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多方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丽  王海英  梁建军 《科技资讯》2013,(35):195-195
为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在食品化学实验课教学中,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西北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在西北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中获优异成绩1995年底至1996年初,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对西北地区化学一级学科范围内21个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和学位授予质量进行了检查评估.兰州大学、酉...  相似文献   

19.
9月中旬,因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引起的三聚氰胺问题全面升级为中国乳制品行业危机。从技术层面来看,据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总工程师曹红介绍,我国检验奶粉所含蛋白质使用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即以含氮量的测定值乘以一定系数,得出蛋白质含量。这套检测办法虽然国际通行.但有个弱点.即只要在食品、饲料中添加一些含氮量高的化学物质,就可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在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不法分子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在奶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含氮量高达66%的化学物质,造成了蛋白质虚高。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的基本特征是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异常贫乏.而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目前西北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既要有足够的认识,也要历史的全面的看待,在评价西北水资源状况时必须把生态环境用水量包括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有限的水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人工绿洲比解放前扩大了好几倍,天然绿洲随之萎缩和衰败.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北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局部地区早已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人工绿洲以内的生态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得到极大改善,而以外的生态环境状况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也已经处于安全临界线或警戒线,内陆河下游地区普遍处于退缩和衰败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