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导出有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对任意激振力的响应函数,相应设计出求解在初始条件下系统对任意激振力的瞬态响应计算程序,并通过对2800四辊轧机主传动系统实际计算,获得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复模态理论和线性系统振型迭加原理,采用原坐标分析法,建立了一般粘性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对任意激振力的瞬态响应的新的数学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和程序,既可以用来求解系统的位移瞬态响应,又能用来直接求解系统的弹性力(或弹性力矩)的瞬态响应。该程序已用于工程实际计算,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开发线性系统的模态分析法,继作者建立的无阻尼多自由度系统载荷响应函数之后,进一步导出有阻尼多自由度系统的载荷响应函数,并将其应用于求解线性离散系统对任意线性外扰力的瞬态响应问题。根据本文导出的方法,编制了求解在初始条件下系统对线性外扰力的瞬态响应程序,并在PC-1501计算机上调试通过。本文导出的方法和程序已应用于4200厚板轧机主传功机构的动态响应计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单位载荷响应函数的新概念,并应用振型分析法,导出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单位载荷响应函数,其中包括单位阶跃载荷响应函数和单位斜坡载荷响应函数等一组表达式,进而导出多自由度系统对任意线性外扰力的响应函数。用这种响应函数编制的瞬态响应程序,在PC-1501计算机上调试通过。使用本文的解析式或计算机程序,可以得到问题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转子系统起动过程的振动响应组成和振动响应信号中出现拍振现象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起车过程瞬态振动响应的转子动力学参数时域识别方法。以转子系统起动过程中的失衡振动响应信号替代频域参数识别法中的正弦扫描激振响应信号,来识别转子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参数的时域信号,同时给出了参数估计原理,并利用仿真信号和实验测试的起车过程振动响应信号对转子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利用了转子起动过程的振动响应信号,其参数识别仅在时域内进行,不需要复杂的激振设备,具有计算简单、应用前景广阔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间隙、非线性刚度、摩擦及碰撞阻尼,建立了铰链等效模型,并基于该等效模型建立了含铰可展桁架结构动力学模型。根据铰链的变拓扑结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解决时变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附加力方法,对多自由度平面和空间可展桁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可展桁架的动力学响应。通过设置不同铰链参数和外部激振条件,分析了不同间隙、激振力、摩擦力对含铰可展桁架频率和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隙和激振力增大可导致桁架固有频率降低,响应幅值增大;摩擦力增大可提高桁架的固有频率。多单元桁架伸展臂的动力学试验结果验证了文中建立的含铰可展桁架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用脉冲力激振转子系统的同时采集系统的多点响应 ,相关分析法提取测点的自由振动响应 ,用对数衰减率判据评定该系统的稳定性。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脉冲力击振双跨多自由度转子在击振点处激发出的信号是以最低阶模态为主的信号、远离击振点跨所激发出的自由振动信号仅含有系统的最低阶模态 ;界限状态下系统的阻尼有促使系统趋于稳定的作用 ,多自由度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可用系统的最低阶模态评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对于轻阻尼多自由度系统,可以自然地把单自由度系统峰值振幅转速的概念推广为共振转速区的概念。作为近似判断,可使用条件共振转速。对于一般阻尼较大的系统,宜于讨论时间域中的影响函数或频率域中的传递函数,讨论共振转速等概念是无益的。本文还简单地讨论了共振转速区宽度和激振力配置间关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隔震系统对非比例阻尼动力响应的解偶效应,提出了可以计算任意多自由度体系时域动力响应的工程实用算法.引入一个实际隔震工程作为算例,在输入两种不同的地震波时,用本文算法计算地震响应,并与复振型分解法、双精度Fortran下的Wilson θ法及Matlab下的Simulink这三种方法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峰值响应误差.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与其它几种算法的时程曲线完全重合,当隔震阻尼比取值为设计阻尼水准时,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调制白噪声激励下多自由度时滞非线性系统的近似瞬态响应概率密度.首先,由系统当前状态与时滞状态的关系,将原时滞系统近似等效为无时滞系统.然后,应用基于广义谐和函数的随机平均法,导出关于幅值瞬态概率密度的平均Fokker-Planck-Kolmogorov方程.该方程的解可通过级数式表示,基函数为幅值相关正交函数,系数为时间函数.应用Galerkin方法,系数可由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解得,从而得出幅值响应的瞬态概率密度、状态空间概率密度及幅值统计矩的半解析表达式.最后,以调制白噪声激励下阻尼耦合的二自由度Duffing-vanderPol振子系统为例,验证其求解过程,并讨论不同时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解析与数值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单自由度双线性滞后系统的瞬态响应·针对一种典型的非周期激振力,给出了系统响应的位移与速度曲线,并讨论了系统在该激励下的响应特性·理论分析表明,系统在各相的瞬态响应有较大差异,总体具有波动渐增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汽轮机叶片动应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汽轮机叶片的动应力特性及频率、激振力、阻尼等因素对动应力特性的影响,建立叶片有限元模型、激振力模型和阻尼特性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采用模态迭加法求地片强迫振动的方程,建立了定量计算叶片振动响应和动应力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对真空叶片动应力场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际吻合,表明该模型和方法具有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待定系数法给出了一般初值条件下无阻尼两自由度振系对简谐激励的响应,并用坐标变换法证明在一般初值条件下动力吸振器不能完全消除主系统的振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SYS系统和海洋平台自激振动Maattanen模型,提出了计算冰激疲劳寿命的一种新方法,并开发了与ANSYS系统集成使用的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实现对多自由度复杂平台结构的冰激动力精细分析,并能定量确定自激冰力、结构的动力响应和节点应力。运用该程序计算了实际平台的冰激振动响应和节点疲劳寿命,分析了不同冰力参数对平台自激振动响应的影响。对使用不同冰力模型计算出的平台疲劳寿命进行的对比结果表明,较高冰速下平台动力响应较小;自激振动是造成平台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情况一致,这进一步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平台冰激疲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attanen模型的冰激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ANSYS系统和海洋平台自激振动Maattanen模型,提出了计算冰激疲劳寿命的一种新方法,并开发了与ANSYS系统集成使用的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实现对多自由度复杂平台结构的冰激动力精细分析,并能定量确定自激冰力、结构的动力响应和节点应力。运用该程序计算了实际平台的冰激振动响应和节点疲劳寿命,分析了不同冰力参数对平台自激振动响应的影响。对使用不同冰力模型计算出的平台疲劳寿命进行的对比结果表明,较高冰速下平台动力响应较小;自激振动是造成平台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计算结果与现场观测情况一致,这进一步验证了新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平台冰激疲劳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能振动压路机在水平激振下恢复力与物料之间的对称滞回特性,采用双线性对称滞回模型,建立压实系统的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一次近似的前提下,利用谐波线性法将非线性作用力线性化为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通过数值仿真方法,研究压实进程中土壤参数、激振力幅和激振频率对振动轮动响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压实进程中应根据土壤实际压实状况,合理调整激振参数,从而减小压实力,抑制打滑现象,保证压实质量和提高压实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摇架式隔振系统对路面随机激励的响应。为该系统各部件安全工作间隙和振动限位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方法 建立了某装甲输送车摇架式双层隔振系统的整车动力模型,考虑了底甲板的一阶弯曲振型,编制了计算程序计算了三处响应的均方根位移值,结果 采用隔振器时发动机与车体的均方根值相对位移为1.95mm,分析了隔振器阻尼对响应值的影响。结论采用摇架式隔振系统须考虑系统对路面随机激励的响应,增加隔器阻尼可减小  相似文献   

18.
在材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摇臂钻床的悬臂梁在任意激振下的响应方程,并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钻床中工字型截面悬臂梁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以及瞬态响应分析,且与理论值吻合,为工程应用中悬臂梁的动力学设计和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边微动滑移的干摩擦阻尼模型,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模化叶片,建立了带干摩擦阻尼结构叶片的动力学方程.针对该微分方程的非线性特点,采用一阶谐波平衡法,进行了动力响应的计算分析.研究了阻尼器的正压力、位置、截面拉伸刚度,以及激振力的位置和大小等阻尼结构参数对叶片系统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阻尼器的正压力和截面拉伸刚度存在一个最优值,使系统响应最小;阻尼器的位置对共振频率有较大的影响;激振力的大小和位置同样影响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结果为叶片的最佳阻尼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阻尼最小二乘可行方向法,对一般的N自由度力学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了最优选择。根据本方法编制了可在多种意义下对系统的响应进行优化的通用程序。并通过较多的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计算程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