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着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尤其是青少年反社会人格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学校教育在矫汉反社会人格方面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有的优势,在学校学习阶段,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攻击的遗传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人类的许多行为一样,攻击具有遗传学基础.随着行为遗传学的兴起,研究者主要运用双生子研究与收养研究模式对攻击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攻击,特别是严重的或终生持续的攻击或反社会行为具有明显遗传性;遗传与环境在攻击发生发展中具有交互作用,消极环境因素在高攻击性遗传危险的个体身上效应更大,攻击或暴力遗传危险使处于不利环境中的个体更可能出现攻击与反社会行为.这些研究发现对攻击干预具有重要实际价值.本文最后提出了在理解和解释遗传对人类攻击的作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攻击行为作为反社会行为的一个范畴,与反社会行为一样,不仅危害他人的利益、幸福,也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综合国内外关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对攻击行为的一般模型、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提出要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对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最后对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赵伟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6):57-57,63
在公寓管理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严重危害到校园的安全与稳定。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学生攻击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的问题;人格障碍;情绪唤起水平的问题;道德发展水平的低下;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等。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宣泄、移情能力的训练、完善人格的培养等方式,帮助学生消除攻击行为,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家庭视角下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与矫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家庭在造成和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居于重要地位的现实背景,较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家庭导致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家庭对于矫正大学生反社会行为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和功能,并提出了矫正家庭与家庭矫正两条具体的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矫正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反社会行为越来越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引起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原因众多,心理契约的违背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这对于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应对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外临床心理学界研究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效果,主要采用了同质组研究和控制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其基本结论是:对人格障碍实行心理治疗是有效的.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主要有人格障碍病例的确诊、共病、随机化、治疗的特异性、疗效的客观测量等问题;国外人格障碍疗效评估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评估人格障碍的疗效,随机化控制组设计是必要的;对疗效的评估应考虑治疗的长期性、整合性及方法和理论的一致性及治疗的顺从性  相似文献   

8.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依赖。具体表现有无助、依赖和轻信别人、胆怯 ,认为自己无能和内向投射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 ,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 (如过度保持等 )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自恋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可以减弱或阻断依赖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9.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寻求关注。具体表现有装腔作势、轻佻、浅薄、情感易变、善交际和分裂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表演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行为方式,可减弱或阻断表演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0.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自我中心。具体表现在傲慢自大、好利用人、思维散漫随意、自我感觉良好、自我夸大和好文饰自己等。自恋型人格障碍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 (如溺爱、超值评价等 )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自恋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可以减弱或阻断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酒精对肝细胞损伤的自由基机理,首先研究酒精对体外培养的L-02肝细胞的增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表明,酒精浓度在100mL·L-1以上时,共培养结束后30h内细胞存活率始终低于50%;当酒精浓度控制在80mL·L-1以下时,细胞恢复过程中存在存活率突降又上升的时间段;当酒精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为2、3、4h时,存活率突降又上升的时间段分别为18、12、6h.结果表明,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因浓度和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不同而造成化学损伤(即由酒精及其代谢产物本身的毒性直接杀死细胞)和自由基损伤.酒精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具有滞后性;随着与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自由基攻击的时间会提前,并且所需的酒精浓度会降低.实验结果证实了酒精对肝细胞损伤确实与自由基有重要的关系,也为从清除自由基途径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青春期慢性反社会行为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理心理社会模型是在对单一因素模型理论和组合模型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综合各项反社会研究成果发展而来的,它全面地诠释了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的交互作用对青春期反社会行为发展的决定作用,是迄今描述慢性反社会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完善的模型,对预防性干预及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要保护好自己的网络不受攻击,就必须对攻击方法、攻击原理、攻击过程有深入的、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防护。本文通过对攻击方法的特征进行分析,来研究如何对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相似文献   

14.
浅论大学生反社会行为法律矫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地受到冲击,生活在这一复杂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因内心的躁动而时时引发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如何抑制大学生群体中的反社会倾向,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以法律机制的构建为思考路径,以求建立一种新的校园法律机制,使法律在防范和抑制大学生反社会行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酒精性肝损伤与小肠通透性改变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肠道内毒素及其激活肝库普弗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机制是酒精性肝损伤机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酒精不仅作为一种肝脏毒剂,可削弱正常肝细胞的代谢及肝细胞的稳定性,损伤线粒体功能;同时酒精可致小肠通透性增加,使肠源性内毒素渗漏形成二次攻击,加重肝损伤。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有悠久历史,其中健脾、调理脾胃运化功能,“升清降浊”是重要治则。这提示中药可能可以通过纠正酒精引起的小肠通透性改变以防治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攻击意图将基于攻击行为的报警事件转换为基于攻击意图的报警事件,减少事件的种类,使之更易于在组合攻击知识库中进行匹配.提出了一个基于组合攻击知识库的事件匹配和可信度计算算法,该算法将报警事件与组合攻击知识库的攻击模型进行匹配,预测可能的组合攻击并计算可信度,提高了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17.
据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显示,在汽油中掺入适量的酒精,能够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可降低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这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氧,可以帮助汽油更充分地燃烧,同时酒精的燃烧不再产生有害物质。另外,二者的混合还能提高燃料编比和辛烷值,从而提高热效率,使发动机性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掺入汽车燃料油中的酒精有化学合成的,也可用生物方法制取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植物为原料,以生物制取的酒精日益获得青睐。其中以玉米为原料制成的酒精更因价格低、质量好、原料分布广泛而倍受推崇。汽油掺酒精可降…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玉米酒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酒精醪液采用哪种处理工艺更适合本厂实际的情况?通过对已经运行企业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DDG酒糟处理工艺适合中、小型酒精企业,而DDGS酒糟处理工艺是大型酒精企业以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严重威胁了网络的安全性。网络攻击的攻击树建模方法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提出的一种以结构化、可重用的方式来描述攻击信息建模方法。本文介绍了攻击树建模方法,研究了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攻击树,给出了程序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具体的攻击树模型,并分析了其可重用性,探讨了如何结合攻击树采取措施提高网络安全性;安全分析和设计人员可借此构造更安全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方文平 《科技资讯》2007,(21):115-115
本文对网络钓鱼攻击的行为、特点和常用技术攻击手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范策略,使我们对网络钓鱼攻击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为更好地防范网络钓鱼攻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