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常宁市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常宁市乡村聚落空间的特征及问题、乡村聚落空间的优化内容与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2009—2014年,常宁市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连片、密集分布的趋势。其中,平原区乡村聚落邻近度高、景观连接性好;丘陵区乡村聚落密度较大,但乡村聚落分布较为随意;山地区乡村聚落数量少,密度小,平均最临近距离大。(2)常宁市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乡村聚落体系优化、乡村聚落内部结构优化和乡村聚落功能整合提升。(3) RROD模式则是常宁市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的理想模式,不同地形地貌区的RROD参数取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平原区RROD单元半径、人口规模与RROD之间的距离取值分别为600~750 m,2 000~3 500人和3.5~4.5 km;丘陵区相关参数取值分别为450~700 m,2 000~3 000人和4.0~5.0 km;山地区相关参数取值分别为450~650 m,2 000~32 500人和4.0~5.5 km。  相似文献   

2.
甘肃洮河流域汉、藏、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该地区优化聚落格局及乡村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ArcGIS10.5空间分析软件及空间地理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聚落空间分布类型、形态、分异等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甘肃洮河流域多民族聚居地区聚落空间分布既具有共性、又呈现差异性特征。共性特征体现在聚落均呈凝聚型分布,平均密度较小,其主要受高程、坡度、水系和交通的影响。差异性特征体现在,汉族聚落分布均衡,核密度呈带状聚集形态;藏族聚落所处海拔较高,分布极不均衡,核密度呈散点状聚集形态;回族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则介于汉族与藏族之间,分布较为均衡,核密度呈团状聚集形态,这些差异性主要受到了高程、坡度和宗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少数民族山区不同地形因子对聚落生态位分布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岷江上游少数民族山区为例,基于DEM和遥感影像及GIS技术,研究了山地县域聚落生态位在不同地形因子上的分布特征,结合6个景观指数的计算,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聚落生态位格局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聚落生态位总面积较小,仅占区域面积的3.98%,单个面积也较小,平均仅为0.61 km~2,分布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特征,且集中分布于15~35°之间的缓斜坡及斜坡,45~135°与225~315°的半阳坡以及135~225°的阳坡面上;景观格局指数也显示出聚落生态位分布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坡向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聚落生态位的大小、形状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了卓尼县生态环境特点,依据建立的生态功能区划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明确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此为基础,结合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将卓尼县划分为5个生态区,13个生态功能区,21个生态功能小区,以期为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聚落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聚落选址影响因素研究既是对农村聚落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是科学确定农村聚落选址,保障居民生活和生产安全及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农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遴选出影响农村聚落选址的主要因素,并进行较为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村聚落选址影响因素的自然因素主导-地质构造和生态安全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因素主导-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并重的动态演变过程,同时探讨了农村聚落选址综合性和主导性取向.  相似文献   

6.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0、2000、2006、2012年的常住人口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半方差函数等方法,研究武汉城市圈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城市圈人口密度呈现"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特征,人口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对应关系;1990年以来,人口密度相似的地区在空间集聚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人口分布越来越不均衡,由空间相关引起的人口分布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除东南—西北方向,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度在另外3个方向均增强;人口向以武汉中心城区、黄石市辖区集聚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乡村可持续性内涵,从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农民生活3个方面,构建乡村可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以典型平湖农区洞庭湖区为例,对2010年和2018年的乡村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解释其空间格局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洞庭湖区乡村可持续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可持续性指数和农民可持续性指数提升明...  相似文献   

8.
探究民族山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规律,对振兴民族山区旅游经济、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指导意义。以贵州为案例地,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实证探讨其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贵州省旅游景区等级分布上呈现"梭形"特征,不同类型景区地域分布差异较为明显。自然景区与人文景区整体均呈现集聚分布特征,但局部空间集散特征差异较大。自然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分散的点状格局,且具有沿行政驻地中心向周边扩散的特征;而人文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密集、外围稀疏"的"十字架"放射状格局,且呈现明显的等级性与沿铁路网分布特征。贵州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交通条件、政策法规、区域经济与人口等人文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合理规划、强化提质、整合规划、完善保障、人才建设等措施可优化贵州旅游景区的空间布局与业态提升。  相似文献   

9.
对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进行分析。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典型柑橘种植区为研究区,以不同高程、不同坡度与坡向采集的柑橘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测定不同地形下柑橘叶片光谱反射率,通过经验正交变换分析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并借助GIS工具分析地形因子对山地柑橘叶片光谱反射率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存在5个显著的变化区间,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在空间上呈现整体一致性,且叶片光谱反射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种植区西北部,反射率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种植区西南部;地形对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叶片光谱反射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600~800 m、坡度6°~25°和南坡(158°~203°)。经验正交变换可以有效地揭示由于地形差异所造成的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的空间差异,该变换方法揭示了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空间分布规律,适合于分析地形对山地柑橘叶片光谱特征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为山地柑橘叶片营养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岷江上游山区杂谷脑河流域佳山-桃坪-增头位于同一纵断面上的三个少数民族聚落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田野实地调查与勾绘,并辅以文献分析及农户深度访谈佐证的形式,从自然条件分异、区域政策实施、社会文化导向及经济技术发展等角度,定量刻画聚落的分布规律、变迁模式,深入剖析其驱动机制,展现了在特定的地域条件及历史时段内经由不同主导因素影响下,山区聚落多元化的动态剧变过程,力图为整个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科学的认知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区作为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交汇地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类型特征、等级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对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武陵山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差异显著;其等级规模结构以高等级旅游资源为主,中低级旅游资源相对偏少;其空间分布上具有交通指向性特征,主要沿县级城市、交通干道及河流集聚分布,总体呈"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其分布密度的地域空间差异明显,且呈负的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地域单元对周边地区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不强,扩散效应尚不明显.湖北武陵山区可以通过构建南北旅游发展轴,打造两条旅游发展带,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确立四大旅游功能区等措施来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游憩业空间分布特征与分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  李东来 《松辽学刊》2006,27(3):94-95
本文通过对城市游憩业个体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入手进一步论述了城市游憩业的空间分级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依据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建立村域尺度的林地生态风险模型,探讨乡村林地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1)林地生态风险与地形因子有较大相关性,村域坡度越小,风险水平越高;(2)林地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风险水平较高(或较低)的村域趋于和同类的村域相邻;(3)每个村域的风险关联模式及空间分布不尽相同,"低—低"型村域在县域北部高海拔地域上呈现出连片分布态势,"高—高"型村域在县域中南部地域上形成连片分布格局,"低—高"与"高—低"型村域则以分散分布为主.研究结果为有效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市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和服务设施网点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其人口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超市网点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具有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银行网点分布则表现出明显的中心"高—高"集聚.另外,灰熵关联度分析结果也表明,在微观尺度上上海人口分布与服务设施布局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面积-高程积分值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理解流域地貌构造形态和发育特征.以ALOS-PAL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SAR生成的12.5 m分辨率DEM数据,对渭河中上游以南秦岭北麓之间区域的面积高程积分(H I)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貌构造形态差异和地表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首先分析了面积高程积分地学含义及面积空间依赖...  相似文献   

16.
以河西走廊107处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区域地理的视角,以地理探测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等方法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达性。结果表明:河西走廊A~5A级旅游景区数量分别为1处、8处、54处、41处、3处;景区以斑块状聚集在敦煌市城区及周边,嘉峪关市和肃州区、张掖市中部以及凉州区,县域空间分布不均;交通站点密度、县域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对其空间分布影响较强;研究区A级旅游景区整体交通可达性程度较低,且差异显著。河西走廊A级旅游景区数量可观、等级较高,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交通因素主导了其空间分布,交通可达性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活动参与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方形镜对称共焦球面镜腔自再现模的表达形式,本文运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阶次的自再现模的振幅分布和强度分布.研究表明,计算结果清晰明了,展示了自再现模振幅和强度的空间分布;图样直观、形象,有助于分析激光振荡模式的场振幅分布和强度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根据钻井、岩心及薄片分析等资料,并结合物性和储层储集空间资料,对南门场石炭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南门场石炭系为沉积黄龙组地层;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间(内)溶孔、砾间(内)溶孔等,孔隙型溶洞及构造缝也较为发育,总体上属于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类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Ⅰ类储层主要分布于C2hl2段,平面上零星分布,Ⅱ、Ⅲ类储层主要分布于C2hl2段及C2hl3的中下段,平面上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19.
从图斑的微观角度,以GIS为平台,通过计算临高县居民点分布的泰森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CV值),结合人口密度图及地形模型,分析了临高县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临高县有11个乡镇均为集群分布.同时计算了CV值与最近邻点指数的相关系数,表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表达点状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形理论的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理论对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维数计算和牛鸦维数的比值分析揭示出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较为紧凑、城市空间格局呈线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特征,分析也表明黑龙江省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各地市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交通建设、依托八大经济区发展推动路网覆盖、加快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是黑龙江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