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调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选择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2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正常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不良组(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236例患者分为185例正常组和51例不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1%。不良组60周岁以上、抽烟、喝酒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静脉给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患者例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最多。51例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9种菌素类抗生素,以头孢哌酮发生率最高。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年龄、抽烟、喝酒、药物使用及药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2.
分析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并探究对策。回顾性分析民勤县中医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民勤县中医院口服中药汤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3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不良反应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其中消化系统发生率高于其他系统,全身性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2.47%;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配伍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炮制方法不当、服用不当、个体差异、误服误用等8个方面,其中药物因素占比最大,其次为疗程过长与炮制方法不当;动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21例,占比为28.77%。植物类中药所致不良反应有52例,占比为71.23%,不良反应平均转归时间为(2.05±0.66)d。口服中药汤剂所致不良反应应得到临床医师重视,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从医师、患者、监管等多方面进行干预以预防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分析抗菌药物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953例妇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统计单一及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一般情况及不合理使用情况。953例妇科疾病患者中85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14%。平均使用时间为(4.26±1.08)d;两药联合使用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率及三药联合使用率(P0.05);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多的为克拉霉素、头孢羟氨苄、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青霉素;本研究859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患者为257例,占比为29.92%;其中,用药时间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为主要不合理使用类型。妇科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用药量大,多为联合用药,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干预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共筛选出314例老年人ADR报告,其中男性178例(56.69%),女性136例(43.31%),平均年龄(77.59±6.36)岁,60~69岁老年人发生ADR的占比最高(46.82%);内科上报ADR的比例最高(52.87%);致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7.71%),其次是中药制剂(22.61%);静脉滴注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尤其是4种或≥5种药物联用;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附件(30.57%),其次是消化系统(22.61%)。老年人发生ADR的潜在风险较高,ADR涉及的药物品种较多,累及身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故应对老年患者规范用药,并加大用药监督力度,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药师干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卫生院治疗且未经药师干预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102例经药师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临床用药合理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用药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的使用、联合用药、用药及用法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药师干预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费用,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选取2016年3月某院出院病历638份进行分析,调查统计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本研究638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507例,使用率为79.47%;外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89%;内科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15%;预防用药有69例,构成比为13.61%,治疗用药有438例,构成比为86.39%;单一用药有400例,构成比为78.90%,二联用药有74例,构成比为14.60,二联用药有33例,构成比为6.51%;用于抗感染治疗的438例患者中,有6例送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37%。507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中,有51例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不合理使用率为10.06%,其中用药方法不合理有8例,构成比为15.69%,选择适应症不合理有28例,构成比为54.90%,用药时间不合理有15例,构成比为29.41%。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存在使用率过高、送检率低、使用不合理等现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李莉  顾万红 《甘肃科技》2012,28(19):152-154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内容。通过剖析临床药师对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服务,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切入点,对易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药学监护。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多变,抗生素使用种类较多,易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肝、肾功能损害,临床药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监测肝肾功能,应深入了解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结合患者特点,慎重选择适宜药物及其剂量,并开展全程药学监护,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探究影响社区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常见因素及应对措施。对红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内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给予诊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统计整理不合理处方及用药情况,并总结出相应的应对措施。210例研究对象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共18例,不合理用药占比为8.57%。具体原因为:重复用药5例,占比2.38%,抑酸药物使用过量3例,占比为1.43%,抗生素使用不合理4例,占比1.91%,联合用药不当4例,占比1.90%,药物与病情不符2例,占比为0.95%。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现象时有发生。事关患者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应引起临床医生和院方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经过努力,我服务中心这种现象已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9.
观察药师干预对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效果。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酒泉市人民医院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等变化,验证干预措施是否有效。较干预前,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所致ADR比例下降了15.1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尤为明显,不合理用药条目导致ADR发生的数量均有所下降。药师全面开展临床用药干预工作,对不合理用药所致的ADR的改善效果明显,可为基层医院药学人员深入开展ADR工作及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应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利用信息管理系统调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5月-2019年2月634份出院病历,统计分析其年龄构成、药物种类分布、应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634份病历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高,为57.10%;在涉及到的21种药物中,使用频率居于前三位的是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构成比依次为30.91%、27.92%、25.55%;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赖诺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5种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其他药物≤DUI1;不合理用药占比为17.98%,包括药品遴选不当(3.63%)、配伍不合理(5.84%)、重复用药(2.05%)、用药剂量不合理(3.31%)、用法不当(1.89%)、疗程不当(1.26%)等。氨氯地平片、贝那普利片、赖诺普利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心血管内科常用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此外在用药上还存在药品遴选不当、配伍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不当等问题。提示需加强药学干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患者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选取卓尼县阿子滩乡卫生院药剂科参与管理前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对照组,参与管理后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总合理用药率为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70.89%(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时机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药物联用方面中单一抗菌药物与未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联抗菌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剂科参与到抗菌药物管理中,可提升合理用药率,减少多种药物联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分析中成药常见不良反应(ADR),并提出改善对策。回顾性分析陇西县中医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集的112例中成药ADR报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分布、致ADR的药品类别、给药方式、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因果关系判断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112例ADR报告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20,年龄60岁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2.14%);ADR5~30min内发生(41.96%);致ADR的主要中成药类别为活血化瘀类,构成比为56.25%;静脉给药所致ADR最为常见,构成比高达67.86%;联合用药所致ADR比例74.11%高于单药应用的25.89%;ADR累及最多的部位是皮肤及附件(33.93%),其次是神经系统(18.75%);停药或对症处置后,91例治愈,20例好转,仅1例遗留面部肿胀。结论:中成药所致ADR较为常见,考虑和患者年龄、中成药类别、给药途径、用药情况等因素有关。提示应做好ADR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规范化管理,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华亭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经过整理统计,探讨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胜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4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有27例,占32.14%;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的30min内的有52例,占总数的61.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有32例,占32.1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三个方面.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有效预防,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疗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酒泉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酒泉市人民医院2006年上报的74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ADR中,小儿和老年患者较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3.8%和23.0%;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由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引发的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40.5%和35.1%;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居主,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伤。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总结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推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及体会,探讨改进方向及具体方法。选择2015年7月~10月本院收治的926例患者,包括治疗用抗菌药物432例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94例,对其临床病历进行回顾,分析药费、有效率、不合理用药情况等指标,确定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73例(16.90%)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额外增加了35.33%的用药成本;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132例(26.72%)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额外增加了37.57%的用药成本。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05例,整体医院感染率为11.34%,平均住院天数增加了5.67d。目前临床使用抗菌药物仍然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管理工作需要重点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不合理应用的发生,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探讨针灸配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影响。选择甘肃省临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PSD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42例)给予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48%,明显较对照组的69.05%高(P0.05);两组治疗后HAMD-17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PSD患者采取针灸配合帕罗西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抑郁状况显著改善,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54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605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占同期药物不良反应的39.11%(605/1547),品种以β-内酰胺类居首(44种),例次数也以有关β-内酰胺类最多(286例)。其表现累计例次最多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8例),最严重的表现是过敏性休克(6例)。因此,加强合理用药,慎用抗生素药,必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调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上报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3份帕博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其报告类型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既往ADR史和家族ADR史、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处理措施和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显示:该药所致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占34.78%),涉及男性(占78.26%)明显高于女性(占21.74%),以皮肤表现为主(占43.59%),皮疹最为常见,且大部分症状并非在短期内发生,对症处理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影响较小,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9.
探究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安宫黄体酮与抗生素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81.9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显著低于对照组16.39%(P0.05)。子宫内膜炎患者采用安宫黄体酮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临床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针对不良反应原因提出几点对策,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收集的178例发生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本组178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过敏反应,占33.71%,其次是药物原因,占23.03%,然后是患者用药后饮酒,占12.36%;涉及的药物种类主要有8种药物,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为头孢替唑钠,占29.77%,其次为头孢哌酮,占25.84%.其中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里较高,占87.64%.本组178例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其次为恶心、呕吐等;其中累及系统——器官最多的为全身性损伤,占35.96%,其次为消化系统,占23.60%.结论:临床在对患者实施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个体因素有针对性用药,同时还应该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严格控制用药方法和用量,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