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单一城市经济发展与多城市复合型区域经济集聚与扩散发展以及区域经济集扩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热点。在山东省区域经济格局调整之际,借助城市流模型对"两圈四区"格局下山东省17地市及各区域的经济集扩能力进行评价,并对不用阶段发展方向提出路径指导。研究表明:区域经济集扩能力的大小不仅与GDP紧密相关,而且与其综合服务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集扩初期阶段地市,小而全的发展模式效率较低;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东营市和威海市对"两圈四区"各区域有一定的带动效应;不同阶段的区域经济体有着不同的发展重心,各区域应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东省统计年鉴的人口与经济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借助Arc GIS及相关统计软件,对山东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度较高;沿海区域和内陆区域的耦合度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制约作用呈现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资源主导的经济向创新主导的经济转变。因此,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区域创新体系是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经济转型为中国区域经济创造了极大的创新空间。区域经济呼唤新的理论解释和新的发展模式。跳出梯度转移发展模式的狭隘思路,正视区域差异,倡导区域创新,是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关键。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人们也许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优势与竞争力不是十分熟悉,却对于硅谷的IT产业、新竹的计算机制造、班加罗尔的软…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佩  王慧  陈园园 《高师理科学刊》2011,31(2):80-84,98
选取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经济总量、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外向性5个方面的17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取客观赋权的方法建立加法合成评价模型,基于2008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做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对缩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商标大国,但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商标品牌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品牌经济的调节功能越来越显现,在品牌经济研究视角下,本文从企业商标战略意识、品牌战略性管理、品牌目标客户定位等方面,深入分析企业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发展品牌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用商标品牌引领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区经济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因素。利用Panel-data(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对各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及资本产出效率的影响,阐明地区经济结构存在的差异,指出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说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强化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本的产出效率(资本的产出弹性)、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月英  张国坤 《松辽学刊》2007,28(3):55-57,70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影响区域经济分异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来研究中国滨海地带区域经济分异的形成机制.不同时段中国滨海地带区域经济分异的形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运用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和泰尔指数T等指标,从陕西省不同空间尺度,对2001—2014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不同空间程度上看:空间尺度越小,差异程度越大,即县域市域区域。(2)经济发展快的地域,其内部经济发展差异越大;发展相对滞后的,其内部差异较小。(3)不同空间尺度的绝对差异呈现进一步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在波动中变化,相对发展率呈现出"北高南低夹关中"的倾斜趋势;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大成为总体差异的来源,整体呈现出"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8年我国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其它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分位数模型检验金融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的区域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扩大金融发展规模可以促进经济向前发展,且促进程度随经济分位数的扩大明显呈现出区域差异性;金融效率提升对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效率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经济发展呈高分位抑制作用,科技水平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程度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起到扩大作用,但西部地区扩大作用随经济分位点的变大而变小.因此,地方政府应扩大金融规模,加大科技投入,分区域提升金融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有针对性地提高城镇化水平,以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2017年安徽省61个县域的人均GDP,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I指数和Getis-Ord G指数分析县域经济的空间聚集性,通过标准差椭圆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及演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格局;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近年来发展差异程度逐步扩大,经济热点地区集中在东南部;经济重心较为稳定,有缓慢向东转移趋势,标准差椭圆呈西北-东南走向,呈空间收缩趋势.从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政策和加强地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1—2011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区绝对差异呈持续扩大,相对差异呈波动式缩小;四地市间差异和岳阳、常德内部差异是经济区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高水平县域为地市市区及周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向东高西低、南高北低转变;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呈"四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变异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分析2005-2011年省内各地州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总量的差距却逐渐拉大,出现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绝对差异越来越大的局面;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明显,各地州市之间的旅游经济有较强的不平衡性.结合累计循环论分析影响贵州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因素,最后据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益于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建构完美人格。通过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青少年(3268人)的科学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女青少年在科学价值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科学价值观基本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的科学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对科学技术及其价值认识的不足和片面性;还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科学价值观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哈齐高铁是黑龙江省开通的首条城际高铁,对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哈齐高铁开通后对区域发展带来的现实影响.研究显示:高铁的开通缩短了城际时空距离,加速了同城效应;加速了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城市可达性得到明显改善;打破了城市间地理边界的阻碍,哈齐高铁沿线区域人口、经济的空间极化现象将进一步提升,空间隶属关系模糊;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现实要求。本文从新疆企业的国际营销环境入手,指出了新疆企业在拓展中亚市场国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杨振 《甘肃科学学报》2011,23(1):139-142
在分析我国1990~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联变化的基础上,利用IPAT模型测算各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临界值与脱钩潜力,并探讨其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省区能源消费强度空间趋同趋势明显,但脱钩潜力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水平对脱钩潜力具有较大影响,鼓励和引导各地区充分利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的差异进行合作是增...  相似文献   

17.
以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为基础,基于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5、2009、2014年的数据,对金融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与技术创新的协调度有弱化趋势;从空间特征来看,协调度具有空间集聚性,呈现"东高西低,南北倒U型"的空间格局.据此建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应制定多元有效的技术创新与金融生态环境的互动方式,并结合金融和技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软硬兼施,协调有序",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采用Theil指数及其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7—2017年广东省不同尺度下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7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值、组内差异值、组间差异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呈逐渐缩小态势,四大区域的Theil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及格局演变,以期为陕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采用不均衡指数、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和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利用Arc GIS 10.3软件,对陕南2000—2016年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陕南人口与经济分布集聚趋势不显著,并且存在不协调发展现象;以2006年时间节点,2000—2006年呈现经济要素集聚为主,2007—2016年转变为人口要素集聚为主。(2)陕南各县区经济地理集中度逐年上升,集中分布趋势加强,相比陕南整体的人口与经济不均衡指数,各县区平均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较大,集聚趋势更显著。(3)陕南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核心—外围"分布,以汉台区为例的市辖区集中程度显著增强,留坝县、佛坪县、宁陕县和镇坪县一直是经济分散区。(4)陕南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一致的区域范围缩小,人口集聚略高于经济集聚的区域范围增加,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出现分离。陕南人口与经济不一致发展趋势明显,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陕南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起制约作用。为了促进陕南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注意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14个地市为研究单元,通过确立相应的分析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各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排序,并且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将发展层次相似的地市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了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呈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态势,各地在主成分上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与现状较为一致,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