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并基于此制定合理用药干预措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天水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上报科室、致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ADR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共筛选出314例老年人ADR报告,其中男性178例(56.69%),女性136例(43.31%),平均年龄(77.59±6.36)岁,60~69岁老年人发生ADR的占比最高(46.82%);内科上报ADR的比例最高(52.87%);致ADR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7.71%),其次是中药制剂(22.61%);静脉滴注是导致ADR发生的主要给药方式;联合用药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较高,尤其是4种或≥5种药物联用;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附件(30.57%),其次是消化系统(22.61%)。老年人发生ADR的潜在风险较高,ADR涉及的药物品种较多,累及身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故应对老年患者规范用药,并加大用药监督力度,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规律。调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3月31日上报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3份帕博利珠单抗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其报告类型及来源、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既往ADR史和家族ADR史、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发生时间、处理措施和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等情况。结果显示:该药所致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占34.78%),涉及男性(占78.26%)明显高于女性(占21.74%),以皮肤表现为主(占43.59%),皮疹最为常见,且大部分症状并非在短期内发生,对症处理后情况均好转,对原患疾病影响较小,帕博利珠单抗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64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近4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项目包括: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给药途径;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不良反应描述.结果:本组ADR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44.79%),其次是输液样反应(15.40%)、消化系统(12.29%)及心血管系统损害(10.89%).结论:涉及的药物以抗菌药物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中成药.  相似文献   

4.
探究老年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庆阳市中医医院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84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对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进行总结,探究如何提高用药安全性。84例患者共分离出137株致病菌,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48.17%,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29.20%,真菌构成比为22.63%;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构成比最高(34.52%),其次为青霉素类、(17.86%)、大环内酯(14.29%);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30.95%)、消化系统反应(20.24%)居多;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过长偏多;不良反应多于给药后30min内发生,静脉给药的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种类较多,临床医师应掌握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酒泉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酒泉市人民医院2006年上报的74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ADR中,小儿和老年患者较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3.8%和23.0%;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由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引发的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40.5%和35.1%;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居主,其次是皮肤及附件损伤。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17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性别和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发生时间、药品分布、累及器官/系统、常见ADRs症状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统计和评价。结果在172例ADRs报告中,10岁以下的患者有56例,60岁以上的患者有62例。引起ADRs的抗菌药品有8个大类,47个品种。结论抗菌药物的ADRs发生与药物品种、给药途径、患者情况密切相关,完善ADRs监测和评价,能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探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选择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接收的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6例,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76例患者中发生病态反应情况占比69.74%(53/76),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占比11.84%(9/76),引起畏寒或发热情况占比6.58%(5/76),发生过敏性休克占比5.26%(4/76),出现明显头痛症状占比3.95%(3/76),引起静脉炎情况占比2.63%(2/76);采用口服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3例)明显低于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情况(18例);第1代、第2代、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用药后分别有7例、31例、27例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可见头孢菌素类药物第1代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第2代、第3代。临床在选择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合理、规范用药,并针对潜在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好相应的预防、应对策略,将不良反应程度最小化,用药安全性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李锐芳 《甘肃科技》2020,(14):145-147
分析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原因和应对方法。选取金昌市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5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1月~2019年6月。回顾患者的资料,对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出现时间、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用药措施。55例患者中,60岁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41.8%,其次依次为41~60岁(32.7%)、18~40岁(16.4%)、18岁以下(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36.4%)、肝肾(21.8%)、消化系统(18.2%)、血液循环系统(14.5%)、其他(9.1%);不良反应主要出现在24h以内(92.7%);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是溶媒选择不当(38.2%)、给药途径不当(27.3%)、输注速度快(18.2%)、个人体质问题(16.4%)。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和年龄、溶媒、给药途径、滴速、个人体质等有关。提示医生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评价喜炎平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日期2017年10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分析纳入研究喜炎平的用药剂量、适应病证、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溶媒及ADR。最终纳入文献158篇,共17334例(不包括对照组病例),发生ADR 970例,ADR类型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387例)、胃肠系统损害(271例)等,均经治疗好转。喜炎平在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并有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观察大剂量氨溴索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用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6年4月至同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54)及对照组(n=54),其中观察组剂量为600mg,每日单次静脉泵入给药;对照组剂量为80~100mg,每日单次静脉推注给药。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影像学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中共52例患者累及肺叶阴影完全消失,有效率达到96.30%(52/54),对照组中共44例患者累及肺叶阴影完全消失,有效率为81.48%(44/54),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氨溴索用于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调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选择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23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正常组(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和不良组(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236例患者分为185例正常组和51例不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1%。不良组60周岁以上、抽烟、喝酒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静脉给药、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患者例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最多。51例药物不良反应共涉及9种菌素类抗生素,以头孢哌酮发生率最高。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年龄、抽烟、喝酒、药物使用及药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临床使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2.
分析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患者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选取卓尼县阿子滩乡卫生院药剂科参与管理前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对照组,参与管理后158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总合理用药率为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70.89%(P0.05),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剂量不合理,时机不合理,给药方法不合理,用药种类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药物联用方面中单一抗菌药物与未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联抗菌药物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剂科参与到抗菌药物管理中,可提升合理用药率,减少多种药物联用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药师干预对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效果。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干预前后酒泉市人民医院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等变化,验证干预措施是否有效。较干预前,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所致ADR比例下降了15.1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尤为明显,不合理用药条目导致ADR发生的数量均有所下降。药师全面开展临床用药干预工作,对不合理用药所致的ADR的改善效果明显,可为基层医院药学人员深入开展ADR工作及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海平  张元  包玉琼 《甘肃科技》2010,26(10):136-137
了解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合理购药提供参考;采用金额排序和用药频度分析法,对兰州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05年~2009年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中成药销量平稳上升,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妇科用药居销售第一位;在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中,妇科用消炎药占较大比例(62%);兰州市妇幼保健院中成药临床应用和采购均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分析抗菌药物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953例妇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统计单一及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一般情况及不合理使用情况。953例妇科疾病患者中85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14%。平均使用时间为(4.26±1.08)d;两药联合使用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率及三药联合使用率(P0.05);抗菌药物使用量较多的为克拉霉素、头孢羟氨苄、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青霉素;本研究859例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患者为257例,占比为29.92%;其中,用药时间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为主要不合理使用类型。妇科疾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用药量大,多为联合用药,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干预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对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有效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用药举措。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依据临床资料,了解发生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的人群分布,统计症状、累及系统情况,分析原因,记录转归治愈时间。①不同性别人群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60岁。②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累及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44/136,占比32.35%)、皮肤黏膜系统(29/136,占比21.32%)。③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药物因素(38/136,占比27.94%)、剂量不当(35/136,占比25.74%)、配伍不当(29/136,占比21.32%)。④因服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136例患者转归治愈时间较短,80.15%患者转归治愈时间不超过5d。清热类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5岁年龄≤60岁,会引起消化系统、皮肤黏膜系统等出现损害,主要由于药物因素、剂量不当、配伍不当等造成,可通过把控质量、加大宣传等多个方面促进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了解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干预措施。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的年龄、体质特点及过敏史,以及与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输液操作流程的相关性。中药注射剂ADR有患者因素(年龄、体质和药物过敏史),护理人员未按中药注射剂使用规范,如护理人员在输注中药注射剂时未做到现配现用、输注速度过快、未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使用说明使用溶媒等因素。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应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操作流程,建立和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加强中药注射剂输注过程中的用药监护,是降低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期间华亭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经过整理统计,探讨引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针对胜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4例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的患者有27例,占32.14%;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的30min内的有52例,占总数的61.91%;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有32例,占32.14%.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自身性质、患者个体差异以及临床用药规范化程度三个方面.结论: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并有效预防,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疗效,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多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华亭县东华社区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9例。对照组给予多药治疗,观察组在多药治疗基础上结合药学干预。观察两组用药依从性、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满意情况,并比较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多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药学干预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了解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因素作进一步调查分析。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65例结核病确诊患者,监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对可能影响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65例患者中,其中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63.08%。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发生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的41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85.37%、12.20%、2.44%。抗结核药物常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是否患有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偏高,以泌尿系统异常、肝胆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合并糖尿病可在一定程度增加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