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是对大家皆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作词的探讨。因为他的词另辟蹊径,以诗为 词,扭转了在他之前的"温柔香软之态"与"婉约绸缪之情"的词风,而取词的躯壳并赋以诗的神韵,首创豪放词 风。他的词具有诗的沉郁、诗的豪放和诗的淳朴,刚健与柔婉并存,对词的发展不只是理论上的倡导,更突出表 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上。  相似文献   

2.
寻找自我这个话题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为人们广泛关注,随着时代变迁.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更有越要去探索真实的自我.尤其是青少年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转折期,青少年彷徨在童年和成年人之间,对自我更加缺乏明确的了解和定义.这个时期如果缺乏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关注,他们将会经历对找自我的危机.美国作家塞林格的著作<麦田的守望者>就真实描绘了青少年霍尔德寻找自我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3.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作对人性的深入探究激励着众多评论家围绕主人公麦克白的悲剧性展开长期的研究读解。从美国心理学家E.托利.希金斯(E.Tory Hig-gins)提出的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入手,通过社会心理学角度审视主人公麦克白自我实现过程的悲剧性,分析其在相互背离的自我激烈对峙下苦苦挣扎直至毁灭的悲剧性历程,可以揭示出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力图阐发的对于人类生存境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新思潮洗礼的林语堂,在新编历史剧《子见南子》和用英文编撰的《孔子的智慧》中,通过对孔子言行及孔子思想的伦理审评,消解了被汉宋儒家神圣化了的孔子形象,让孔子形象向人性化回归,把他还原成具有再接再厉的可贵精神、顺乎人性的道德修养和近乎人情的、集智慧和喜怒哀乐于一身的活生生的“真人”形象。  相似文献   

5.
赵莉  蔡宁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213-213
本文运用形象学最常见的两组二元对立-自我和他者,本土和异域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大地》中的中国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作为形象观察者的美国本土作家创作的心理动机及对异域文化接受的深层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名利场》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旨在分析这两位女主人公只是一个人物的自我分裂的结果,而这种分裂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雌雄同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易勇 《科技信息》2009,(13):209-20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苏轼对古代英雄的向往。词中那洒脱的情怀、自由的音律,豪壮的情调、奔放的感情,严整的章法、独特的技巧,给人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一种“奔放美”。  相似文献   

8.
从自我实现这一角度对《蝴蝶梦》中的三个男性形象进行分析,能对他们的人格与性格有进一步的了解。迈克西姆,一个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男主人公从自我实现走向自我毁灭,这完全是由他的大男子主义造成的;弗兰克,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既是忠诚保护者的角色,又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成功典范;杰克,吕蓓卡的表兄,既是一个爱情的受害者,又是一个欲望的自毁者,他的失败归结于他无法面对现实并控制自己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艰辛的"自我建构"之旅——《紫色》的主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找自我身份和妇女主义精神两个主题相辅相成,贯串于小说《紫色》中。茜莉在寻找自我身份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主要变化:从女性的征服到女性的自由;从心灵的孤独到心智的健全。而在寻找妇女主义精神的过程中经过三次蜕变:从精神依附到精神叛逆;从精神赎救到精神再生;从个人主义精神到人文主义精神;最终达到精神的升华——“妇女主义精神”。文章通过对两大主题的分析,来探讨艾利斯.沃克的妇女主义(womanism)的独特性及其对女权主义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概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苏轼对古代英雄的向往。词中那洒脱的情怀、自由的音律,豪壮的情调、奔放的感情,严整的章法、独特的技巧,给人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一种鼓舞、一种"奔放美"。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12.
发表于1938年的《蝴蝶梦》是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之作,讲述了21岁的"我"在曼陀丽庄园遭遇的一连串离奇、恐怖的事件。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完成整个故事的叙述,作为范.霍珀夫人的伴侣,迈克西姆.德文特的夫人,女管家丹弗斯太太的主人,身份的迅速变化引发了一连串的心理和外部反应,而自我也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陷入身份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梅妃故事产生过程的梳理,可认为梅妃的形象是有意识地针对杨妃的形象而精心塑造出来的。但明代戏曲《惊鸿记》中梅妃的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她不但谴责、抨击杨妃,形成作品贬杨褒梅的倾向,而且还突破情缘层面,通过抨击和褒贬将矛盾扩大到政治领域、后宫生活、君臣关系、民族矛盾等。这是明代梅妃故事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运用了象征和心理分析手法巧妙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当时人际关系的异化以及两性关系的失衡。而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和运用心理分析等批评手法对书中杰拉德和古德伦悲剧性人格及其社会背景进行剖析,可以更深入地展示出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对处于现代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胸有成竹"与"心手相应"是文同提出的两种绘画思想,亦适合于书法.这两种思想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现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艺与艺通,艺中有道;技进乎道,乃臻至境.  相似文献   

16.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08,(19):259-259
铁凝小说包含着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叙述方式,但她大多数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是采用的女性视角,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对面》则是铁凝第一部完全以男性的视角进入叙述的小说。这种独特的叙事话语表现手法,更使得铁凝小说《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也使得我们随着小说中那位男性叙述者的眼睛,看到了女性隐蔽的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关爱、理解和体贴。  相似文献   

17.
次理论是《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拉丁语法的格而又不同于格。马氏基于汉语无词形变化的实际,抓住语序这一关键,探究词与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对于汉语语法分析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作为汉语语法初创期的产物,次理论还有矛盾失误之处,应客观看待。  相似文献   

18.
姜胜杰 《科技信息》2011,(32):I0092-I0093
日裔美国作家约翰.罔田的《不-不仔》被认为是亚裔美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对此作品的研究集中于创伤性的历史事件及日裔族群的创伤性记忆。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的另一个角度揭示日裔族群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所经历的处于精神分裂边缘的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对毛姆的短篇小说<午餐>进行语用分析,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具体的语用分析和抽象的语义分析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汤松波的《东方星座》讴歌了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选材新颖,手法独特,是诗坛一部重要的作品。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在抒写民族这样的重大题材时,坚持表现自我,贯注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同时还从“我”的角度出发,去处理素材,进行艺术构思,因此突破了政治抒情诗的藩篱,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