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南巡谈话中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的三条标准,他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标准,是辩证的、统一的,而其中更为根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正确理解生产力标准,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三条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①“南巡谈话”公布后,学术界有不少同志认为,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我却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它们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后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说到:‘训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  相似文献   

3.
<正> 1992年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今年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把握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更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时指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只能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已故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和新的党章,载入史册。这实际上是为我们今后一百年反“左”树立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最高衡量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继承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理念。把握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更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进行了一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对全面否定人道主义的观点进行了否定,但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异化现象等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认识。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是否存在异化问题?如果存在,怎样认识和处理?等等。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改革进程中,屡屡出现的姓“资”姓“社”的困惑而提出的,是衡量改革成败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不能简单的将“三个有利于”标准看作是区分姓“资”姓“社”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和社会主义标准的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既不能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简单等同起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标准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要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作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前深入开展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对于恢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一元论的权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前段时间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歧见颇多。分歧的焦点在于,究竟是一个标准还是多个标准?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讲生产力标准,不讲其它标准(如生产关系、政治思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及数学课程改革,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进行数学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于是新的数学课程应运而生,而《标准》的特点给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引导及要求和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又应该有怎样的观念来对待教学,在标准中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理论研究中的几个新问题何根富,翁光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是评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而,生产力的研究也自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历史教师的专业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给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历史教师应作怎样的变革,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呢?将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马明权 《科技信息》2009,(7):253-254
本文通过在体育教学中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班采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几种新举措,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措施,来验证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是否优于对照班,从而论证这几种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举措是否优于传统教学措施,通过实验发现实验班中体能、运动技能、体育运动动机及课堂和谐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这些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举措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彭洋美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273-274
随着社会发展及数学课程改革,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进行数学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是一个迫切而重要的问题,于是新的数学课程应运而生,而<标准>的特点给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引导及要求和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又应该有怎样的观念来对待教学,在标准中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6.
吕长征 《科技信息》2012,(35):I0049-I0050
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产品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地地位。各种数码产品、电子设备是人们工作、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工具。那么这些产品在人们使用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么多产品是否都给使用的人群带来生活的便利?不同的人群对相同的产品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这些都是现在电子产信息品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从产品宜人化设计角度出发是本文将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当代大学生将以怎样的面貌步入社会并与之接轨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内容,而就业问题是衡量是否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标准。我们应该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设计与研究纳入素质教育中,使之贯穿学业生活始终。  相似文献   

18.
物理实验教学一般是学生阅读实验讲义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实验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和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规律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应该怎样进行实验教学,在教学中要突出抓些什么?要求学生要掌握什么?这些实际上都是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普通物理实验课教学中,根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应该怎样发挥高校图书馆所独具的教育功能,应该怎样发挥图书馆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学校图书馆内部改革的深入,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会有明晰的认识。而在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分析学生的阅读倾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变革必然影响到社会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也自然影响到人们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变革。对此,高校学生是极为敏感的,这完全可以从他们对期刊、报纸文献的需求中体现出来。如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四大的召开、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以及关贸总协  相似文献   

20.
市场的实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利用市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经济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本文对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一什么是市场?马克思指出:“市场就是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2页)。很明确,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列宁是这样论述的:“市场这一概念,和社会分工——即马克思所说的:‘任何商品生产(我们加上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