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缓慢型淀粉是一种最近几年刚刚出现的一种淀粉,这种淀粉实际上有着非常多的功能,本文中主要以玉米粉作为主要的材料对酶控制降解技术优化设计进行简要的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羧甲基化对淀粉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淀粉经羧甲基化变性,不仅能改变理化性质,而且会影响其消化性能和抗酶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羧甲基基团的引入可以加快淀粉颗粒的总碳水化合物平均消化速度,但却大大降低淀粉期的这一速度,羧甲基淀粉中的抗酶解淀粉含量低于原淀粉,取代度同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4种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为研究对象,利用Brabender黏度仪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淀粉糊性质与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糊化及糊化后4℃条件下保藏24h两种处理方式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直链淀粉含量与玉米淀粉消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对淀粉的峰值黏度、消减值、DSC糊化温度影响显著;在in-vitro消化模型中,4种玉米淀粉经两种方式处理后产生的消化产物总量以及消化速度均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升高而降低;4℃条件下保藏24h处理后,凝沉淀粉消化产物总量与消化速度均低于糊化淀粉,且降低程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温挤压酶解干法脱胚玉米,在挤压机内完成淀粉的糊化过程和液化过程.此项技术与目前国内外传统酶法以玉米淀粉(乳)为原料生产糖浆技术相比,省去淀粉生产过程和淀粉乳的喷射液化过程,糖化时间减少1/3~2/3,糊化度增至95.53%~96.67%、还原糖含量增至9.44%~9.78%.实际生产表明,本技术与目前传统酶法使用淀粉(乳)生产糖浆相比,每生产一吨糖浆(浓度75%),可降低糖浆生产成本200~270元,玉米原粮用量节省0.1t,用水量减少4.0t.  相似文献   

5.
湿热处理对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普通玉米淀粉和高链玉米淀粉(Hylon Ⅴ和Hylon Ⅶ)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湿热处理前后其抗性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热力学性能、膨胀度及消化性等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3种玉米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有所提高;湿热处理提高了3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使糊化变得困难;湿热处理后偏光十字没有消失,...  相似文献   

6.
湿热处理对不同淀粉颗粒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湿热处理不同种类淀粉,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和布拉本德黏度仪等测试方法测定了颗粒结构和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前后玉米淀粉的颗粒形貌基本未发生变化.经过湿热处理后,淀粉的结晶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表现为特征峰的部分融合、峰强度的下降以及结晶度的降低.与原淀粉相比,经湿热处理后,淀粉的黏度、膨胀率、溶解率、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以早籼米、黑米米糠为原料,通过稀碱法提取早籼米中的淀粉,采用有机溶剂酸化甲醇提取黑米米糠中游离酚,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多酚含量,将黑米米糠游离酚加入到淀粉-碘复合溶液中,通过扫描吸收光谱的变化来考察酚浓度对淀粉-碘结合的影响,进一步加入a-淀粉酶,考察黑米米糠游离酚对a-淀粉酶催化淀粉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黑米米糠游离酚抑制淀粉和碘的结合,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且随着酚浓度的增加,最大吸收峰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即发生蓝移,其原因可能是酚与淀粉结合,改变了淀粉性质,从而改变其吸收峰;黑米米糠游离酚能抑制淀粉的消化,其原因可能是酚与淀粉疏水基团结合。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内口腔加工为对照,以期优化馒头类产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方法。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加工后的食团粒径(155~350μm)和含水量(62%~64%)均高于体内口腔咀嚼(110~300μm、57%~59%);而模拟口腔加工的食团硬度(0.73~3.77N)低于体内口腔咀嚼(2.44~4.39N)。与未添加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人工唾液后得到的模拟口腔加工食团在物理特性和消化特性方面均更接近于体内口腔咀嚼。所有的体外方法中,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方法最能够模拟体内咀嚼,可作为馒头类制品体外模拟淀粉消化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机械破坏的方式和水平以及固体颗粒与唾液混合的方式都会影响团块的形成,进而影响馒头的消化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馒头类制品在消化后期的最终水解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0.93494,P<0.05)。考量各指标,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体外模拟口腔处理方式最适合馒头类制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  相似文献   

9.
低温短时热水解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70~120℃,20min热水解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溶出、重金属释放及厌氧消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DNA及氨氮(NH4—N)等指标的溶出在110℃以下都随着温度增加而增加,且在90~100℃之间有显著跳跃性增长,在120℃反而有所下降.污泥中微生物细胞在100℃时破裂.通过研究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来表征低温热水解对厌氧消化的影响,这2项指标均在110℃取得最大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的有机物溶出指标及厌氧消化性能均与预处理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单位降解VS产气与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溶出率呈很好的多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提出了一种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一定比例的碱和醇混合液的作用下制备非晶颗粒态淀粉(NCGS)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原淀粉在一定温度下经碱醇混合液处理,使颗粒发生有限膨胀,经中和后,以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洗涤,烘干即得到非晶颗粒态淀粉.采用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淀粉结晶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确认.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碱处理醇水分散体系的淀粉来制备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双酸铝铁和次氯酸钙联用处理玉米淀粉废水,研究了聚合双酸铝铁投加量、次氯酸钙投加量、pH值及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双酸铝铁投加量为0.6 g/L,次氯酸钙投加量为6 g/L,搅拌后静置120 min,水样COD去除率为74.55%,处理后水样清澈透明,pH值6~7.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玉米淀粉厂的生产工艺,研究和探讨了利用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玉米淀粉厂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配水使用改进型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应器研究了温度对处理城镇污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型BGSB反应器在低温时(7~13℃)能正常启动,启动后反应器中pH值保持在6.2~7.6之间,略高于高温(大于25℃)阶段的6.0~7.4之间;在高温下反应器的启动比在低温时有更好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启动时间也更短;低温启动后反应器出水的碱度为400 mg·L-1、挥发性脂肪酸(VFA)值为120 mg·L-1高温时出水的碱度为600mg·L-1、挥发性脂肪酸(VFA)值为180 mg·L-1.稳定运行阶段,随着温度的升高,改进型EGSB系统COD的去除率从逐步升高.低温时,COD的去除率均值为63.7%,高温时,COD的去除率均值为87.0%.温度和反应器内的氧化还原电位(0RP)呈明显负相关,反应器温度变化范围为7~29℃时,ORP变化范围为-410 mV~-520 mV.  相似文献   

15.
玉米淀粉醋酸酯的制备与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改性剂,在水相体系中、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低取代度的玉米淀粉醋酸酯。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该反应的发生,并探讨了反应介质酸度、温度、时间等反应条件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对淀粉醋酸酯的性质研究表明,与原淀粉相比,玉米淀粉醋酸酯糊化液表现出黏度增加、透明度提高、凝沉性减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许春红  刘永德  李建  张玉洁 《河南科学》2010,28(12):1601-1603
本实验主要研究常温条件下IC反应器处理土豆淀粉废水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I,C反应器对高浓度土豆淀粉废水具有很高的处理能力,运行40 d左右时,进水COD=(5 000~7 000)mg/L,其去除率即可达到70%以上;启动阶段HRT=6 h时,絮状污泥可被有效洗出,污泥颗粒化效果明显;运行50 d时,有黑色、灰白色颗粒污泥形成,粒径约为(0.5~3)mm,其中细菌主要为G-杆菌,也有部分球菌和丝状菌存在.  相似文献   

17.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及形成机制是目前环境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使用细胞自动机的方法,提出一个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直观地揭示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放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