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权滨  曾锋德 《甘肃科技》2009,25(15):63-64
在针对兰州石化公司除盐水装置反渗透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蕴藏的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和测算的基础上,对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证,并在该装置实施应用。通过该水资源回收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总结了此类工艺的节水特点、能力和优势,为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水资源利用率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实施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理论和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2.
汽轮机控制水回收方案是对凝汽式汽轮机组的轴加疏水、高加联成阀控制水及水控抽汽联动装置控制水提出的简单、实用、节能的回收方案。它介绍了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这一方案使得轴加疏水漏空和机组控制水难回收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间歇精馏实验装置中,研究了二甲基亚砜和水的精馏分离。通过实验考察了塔顶与塔釜浓度的变化以及回流比、压力、填料等工艺条件对间歇精馏过程的影响,为工业上回收利用二甲基亚砜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小型海水/苦咸水淡化系统简化工艺、降低能耗的要求,在海水淡化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差压式水压缸替代阀控式装置中原有的等径压力交换缸,实现能量回收功能和压力提升功能的有机结合.将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与纳滤脱盐系统耦合,在进水水质为苦咸水(1.06%)、操作压力为2.0 MPa条件下研究分析了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与纳滤脱盐系统的耦合运行特性及对系统节能降耗的贡献.结果表明,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现场运行稳定性良好,能量回收效率为95.55%,与未配备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相比,节能降耗贡献率达27.61%,与配备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相比,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降低了系统投资和产水能耗.  相似文献   

5.
1 目前对母液水常用的处理方法 1) 简单沉降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离心母液水经过收集后,送入母液沉降池,经过一级或者二级沉降后溢流排至地沟.采用这种处理方法时,没有回收利用母液水,只是对其中的悬浮物进行了沉降处理.由于母液水中含有微量的有害化学成分,对水资源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采用此方法,虽处理成本低,但处理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钉螺主要通过吸附在各种载体上随水流漂移扩散的特点,研制了一种与渠首节制闸融为一体的钉螺截留装置。该装置由分离池、沉降池和集螺池组成,在分离池中,借助水跃水动力作用使钉螺与载体分离,然后被分离的钉螺借助重力的作用在低流速的沉降池中沉降到集螺池中,最后将钉螺集中杀灭。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在役机械通风冷却塔循环水蒸发损失深度回收,提出了有限空间型冷却塔(CSCT)概念,设计了机械通风CSCT冷凝消雾收水装置结构模型,并建立了装置设计数学模型。构建了装置设计软件流程,基于C++ Builder耦合水物性数据库开发了机械通风冷却塔凝消雾收水装置设计计算软件,实现了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凝消雾和水深度回收,并通过软件仿真计算实例预测了CSCT冷凝除雾收水装置性能和完成装置阻力优化。研究结果为在役机械通风CSCT冷凝消雾收水装置技术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工具性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有1#-7#反渗透装置所排放浓水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搜集整理浓水回收的相关技术,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探索最适宜电厂反渗透浓水的回收再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速赛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及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的研究开发和尽快在企业中推广使用,提高我国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水平,使企业的节能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国家科委1995年批准以辽宁省能源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单位,成立“国家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心的任务和目标是继续研究和完善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生产蒸汽节能设备,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推广“密闭式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及其它蒸汽节能设备。逐步将中心建成全国性的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热力合网代化设计及蒸汽节能设备的研究、生产和开发综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废玻璃的水选回收方法,并论述了分选装置及其工作原理。从理论上阐述了分选效果与被选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最后给出了玻璃回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使玻璃回收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薄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无相变、无污染,且分离效率、浓缩倍数高等优点,我们利用它成功地开发出电镀废水零排放系统并实现重金属回收再用。该系统采用二级膜分离技术,来实现分离、浓缩电镀器件漂洗水。设计浓缩倍数为100倍,处理流量为500m^3/Hr(25.℃)。被膜分离后的浓缩液经过特殊研制的萃取刑,将浓缩的重金属自动萃取回到电解槽再用。本装置适合各类电镀系统,处理后电镀废水污染物含量优于国家最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膜集成技术用于电镀废水资源化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回收了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变害为宝,使水资源得到再利用,从而推动我国电镀工业的持续发展。一年多使用证明,本装置不仅由于实现电镀废水处理的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重金属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也为在两年过渡期内全国所有电镀企业这标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饱和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现场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后沉降与差异沉降是影响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为加快施工期及预压固结期间的沉降速度,减小工后沉降,对四川达州-重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进行了塑料排水板预压固结处理,并利用沉降探头、沉降杯对其进行了沉降观测,得到软基沉降变形的规律;同时通过孔压探头对其进行了现场孔隙水压力消散测试,得到孔隙水压力发展变化的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加快软基的沉降速率,缩短预压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减小工后沉降变形与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火灾双层模型思想及基本物理定律,通过分析单个水颗粒与热气流的相互作用,研究水颗粒群对火灾烟气层的影响,建立了水颗粒作用下火灾烟气层沉降的数学模型,模型与实验值的对比误差为±0.3 m.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发现:增大喷头流量速率、减小水颗粒喷射夹角、减小水颗粒粒径会加剧烟气层沉降;在同一喷水条件下,低温、薄烟气层更易于沉降,当烟气层厚度薄于某一临界值时,烟气沉降距离会大幅度增加;常用的12.7 mm喷淋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20 m.该模型可有效缓解喷水对实际火灾烟气层的沉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由于丢弃的饮料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合理地处理并回收丢弃的饮料瓶,一方面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实现资源的二次利用,因此开展了基于饮料瓶材质的自动分类回收装置研究。结合电阻式传感器的识别功能及PLC的转换功能实现质量识别装置结构的设计,采用尖刺刺破饮料的方式对投入的饮料瓶进行放气、挤压,满足饮料瓶回收装置整体工作流程的设计,通过对比试验,证明设计的回收装置对饮料瓶识别的准确性,为构建环保型生活环境贡献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冷凝消雾收水装置可实现冷却塔水蒸气深度回收,基于对间壁式冷凝消雾收水装置结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CSCT和FSCT冷凝消雾收水装置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冷凝收水装置热力计算模型、冷凝量计算模型及阻力计算模型;并构建了冷凝收水装置设计计算流程。计算方法可为冷凝收水装置的设计及优化提供参考,是机械通风冷却塔冷凝消雾收水装置技术研发和推广的关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某炼钢厂为例,详细介绍了炼钢企业如何将炼钢车间余热锅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污水通过设置回收管路、阀组、换热装置、储存水箱及泵组系统进行回收,再经过处理作为除尘降温水使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普通水龙头容易出现跑水现象,设计了一种装有闭锁装置的防跑水水龙头。利用闭锁装置工作原理,对防跑水水龙头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及对活塞组件、闭锁装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并模拟生活中水龙头工作情况进行了多次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防跑水水龙头结构合理,可实现防跑水功能,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现20万吨/年石灰窑生产线废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为最终目的,对余热烟气成分、温度、流量、密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应用方向与工艺路线,明确系统参数及主要设备明细,完成了余热烟气用于高炉水渣烘干制粉的研究与应用,填补我国烟气余热利用的多项空白,成为我国第一套余热烟气用于高炉水渣烘干制粉的系统装置.  相似文献   

19.
大型高速低温风洞冷量回收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低温风洞排气冷量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实现大型低温风洞科学建设,分析了目前大型低温设备冷量回收利用的现状和方法;针对低温风洞高雷诺数试验运行中排气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特点,对大型高速低温风洞排气冷量进行了初步计算,结合当前低温工质气化冷量回收技术方案的流程分析和国内外低温系统冷量回收利用的技术特点,对低温风洞液氮喷雾制冷后冷量回收与高效利用的方法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考虑技术难度和投资经济性,提出了通过蓄冷设备、空分装置、固态氮制取进行冷量回收的3种主要技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蓄冷设备需要周边用冷设备支持,回收效率低;利用空分装置无需额外投资,经济性较好;固态氮制取回收效率高,硬件投资大,经济性较差。通过合理调整风洞试验流程,选取合适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大型低温风洞的冷量回收。  相似文献   

20.
从焦化工序余热资源量及余热回收利用现状出发,分析了千熄焦装置传热强化的途径与技术,并介绍了强化传热技术在干熄焦装置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