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的2’,3’—双脱氧核苷类抗艾滋病药物的合成路线,以四氢呋喃甲醇为原料制备双脱氧核苷的合成方法.通过对映体拆分,用D—樟脑—10—磺酰氯成功地从四氢呋喃甲醇中拆分出(S)—异构体,得到光学纯度90%以上的(S)—乙酸四氢呋喃甲酯.用~1H—NMR法研究了乙酸四氢呋喃甲酯的自由基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制备2’,3’—双脱氧核苷的中间体5—0—乙酰基—2,3—双脱氧—D—呋喃戊糖基氯.对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测定,获得了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使产率从10%提高到50%,并讨论了该中间体与核苷碱基进一步缩合获得2’,3’—双脱氧核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从二乙醇胺出发,经五步反应,通过中间体4,N,N—双(2—氯乙基)—4—硝基苯甲酰胺,合成子一个不对称的开链窝穴体,即标题化合物(Ⅴ)和中间体(Ⅳ),(Ⅴ)和(Ⅳ)均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1HNMR,IR及MS分析数据鉴定.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Ⅴ)对碱金属离子的液膜(CHCl_3)迁移性能优于结构类似的线型开链王冠类似物,而与开链窝穴体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3.
N—乙基乙二胺合成方法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乙基乙二胺合成方法新探高占亭(1)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250014,济南;57岁,男,副教授)N—乙基乙二胺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较多,如β—氯乙胺盐酸盐与乙胺反应,β—溴乙胺氢溴酸盐与乙胺反应,但产率仅仅40%左右,并且...  相似文献   

4.
采用量子化学MP2方法对煤燃烧过程中的氯化汞系列化合物生成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通过计算确定了 7条生成氯化汞系列化合物反应通道 ,优化了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 ,在QCISD(T)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 .同时 ,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 7条反应通道的速率常数 ,并与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计算所得的反应速率常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Ⅰ)为原料,先经 Skraup 反应制得一种关键中间体—6,6′—双喹啉甲烷(Ⅱ)然后再用硫酸亚碘酰关环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碘杂环化合物(Ⅳ),它们的结构为元素分析及各种波谱数据所确证.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2—溴甲基—4—羟甲基—2—(2.4—二氯苯基)—1.3—二氧戊环与四丁基三唑基铵盐作用,合成1—[2—(2.4—二氯苯基)—4—甲醇—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1H—1.2.4—三唑,收率75—85%。讨论了通过聚乙二醇单甲醚合成它的中间体。该化合物和它的中间体的结构经红外和核磁氢谱鉴定。本文的合成方法比现有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从量子化学理论角度探讨了甲醛在有水条件与无水条件下的臭氧氧化机理.主要应用密度泛函中的MPW1K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以及产物的结构,并计算了各个化合物的振动频率.通过内禀反应坐标的计算确认了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为了得到准确的能量信息,用HL方法进一步精确计算了反应路径上所有结构的能量.结果发现,在有水条件下甲醛与臭氧反应活化能更高,对反应不利.  相似文献   

8.
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经常遇到对酚羟基进行甲醚化保护和选择性去甲基的问题,可供选择的去甲基的方法很多,其中也包括许多选择性去甲基的试剂。1,4一二(2_′,4_′,6_′,—三甲氧基苯基)—1,4—丁二酮(1)是我们合成双黄酮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它可由丁二酰氯和1,3,5—三甲氧基苯的付氏反应制得。若用于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时,还需要对其选择性地去掉羰基邻位的甲基保护基。文献报道,三氯化铝一苯,三氯化硼真都具有这种选择性,并已应用于一些天然产物的合  相似文献   

9.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和甲醇为主要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PEPA基无卤有机磷阻燃剂-双(2,6,7-三氧杂-1-氧基磷杂双环[2.2.2]辛烷-4-亚甲基)磷酸甲酯(PTC).在二氧六环溶剂中,季戊四醇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中间体I,收率86%;中间体I在乙腈溶剂中,继续与三氯氧磷反应,生成中间体II,收率78%;中间体II和甲醇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PTC,熔点264℃~265℃,收率69.1%.讨论了生成目标化合物PTC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FT-IR、LC-MS及1 H NMR表征了目标化合物PTC的结构,TGA分析表明PTC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  相似文献   

10.
长碳链对称二酮化合物是合成具有旋光活性的天然产物(如昆虫性信息素)和具有生理活性的大环烯烃等的重要中间体[1,2].而长碳链对称二酮的合成工作只是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兴趣[3].本文报道以癸二酸为原料经反应合成1,10——二苯基——1,10——癸二酮.其反应如下:  相似文献   

11.
首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直接测定1-溴代萘分别与片呐酮碳负离子和苯乙酮碳负离子在铁硫簇合物(Et4N)2[Fe4(SPh)10]催化引发下的SRN1反应产物3,3-二甲基-1-(1-萘基)-2-丁酮和2-(1-萘基)-1-苯乙酮的含量差异.以甲醇/四氢呋喃/水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在254nm检测波长下,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04mg/L和0.011mg/L,线性方程分别在0.012mg/L-1.4mg/L和0.011mg/L-0.8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6.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1-(4-硝基苯基)-3-(4-羟基-6-甲基-嘧啶)-三氮烯(NPHMPDT)的合成及其与镉的显色反应研究。在OP的存在下,pH11.0的Na284O2-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镍发生显色反应,镍与NPHMPDT形成摩尔比为1:3型的配合物。在47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40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70nm为参比波长,540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8×10^5 L/(mol·cm)镍的浓度在0~400u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铝舍金中微量镍,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新偶氮化合物1-(2-吡啶偶氮)-2-氨基萘(PAAN),并研究了它与钴的显色反应,在pH4.0~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Co~(2+)与PAAN形成红色螯合物,λ_(max)=550nm.ε达1.0×10~5L·mol~(-1)·cm~(-1)(乙醇-水溶液)和5.16×10~4 L·mol~(-1)·cm~(-1)(OP-水溶液),钴与显色剂的组成比为1:2.钴量在0~11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该显色反应选择性好.仅Ni~(3+).Fe~(3+).Cu~(2+).Pd~(2+)干扰,可通过加入盐酸酸化至1mol/L,破坏上述离子的配合物而消除,在不加任何掩剂的情况下.测定了土壤、茶叶和维生素B_(12)中的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对鲁米诺-亚铁氰化钾化学发光反应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5-1.0×10-7mol/L范围内,发光强度与PAN的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极限为5.6×10-8mol/L。同时发现一些金属对此化学发光反应有强的抑制作用,为此建立了用此反应测定这此金属离子的新方法,测定Ni2+,Cr3+,Zn2+,Co2+和Cu2+的检测极限分别为1.0×10-9mol/L、1.0×10-8mol/L、1.0×10-8mol/L、5.0×10-9mol/L和6.0×10-9mol/L,相对标准偏差在1.28-3.10%(n=1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2,2’—二苯基—[2,3’—联—1H—蚓跺]—3(2H)—酮(1)的过氧苯甲酸氧化反应主成2—苯基—3H—吲哚—3—酮(3)和(或)2—苯基—4H—3,1—苯并嗪—4—酮(6),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重金属对多环芳烃降解过程中降解菌产酶及酶促降解过程的影响,本实验以菲和Cd(II)为代表物质,探究了多环芳烃降解菌Bacillus sp.P1降解菲的过程中,不同浓度Cd(II)对Bacillus sp.P1产生的蛋白浓度、组成及降解菲程中的关键开环酶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酶活以及其对菲酶促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d(II)对Bacillus sp.P1的产酶过程和酶促降解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当Cd(II)浓度由0mg/L增加到150mg/L时,蛋白分子条带的表达量明显减少,胞外蛋白及胞内蛋白条带总浓度分别由8.37×106,1.54×107降至5.49×106,6.01×106(Gelpro软件分析值);且当体系中Cd(II)浓度由0mg/L增加到300mg/L时,胞外和胞内酶中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酶活分别由266.96,886.30U/mg下降至38.93,290.26U/mg;且胞外酶和胞内酶对菲的酶促降解率分别由79.86%,87.96%下降至64.59%,74.83%.以上实验结果共同表明Cd(II)对降解菌Bacillus sp.P1的产酶过程及酶促降解过程的影响是其影响多环芳烃降解菌降解能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该文用改良的Pinner反应(通过加乙酰氯到甲醇中产生HCl,取代直接通HCl气体),将7-氰基-7-脱氮-2'-脱氧鸟苷(dPreQ0)转化为7-甲脒基-7-脱氮-2'-脱氧鸟苷(2'-脱氧古鸟苷,dG+),产率为92.59%,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分析确证.优化了关键中间体dPreQ0的合成纯化工艺.采用改良的Pinner反应,以2-氨基-4-氯吡咯并[2,3-d]嘧啶为起始物,通过7步反应制备dG+的总反应产率达到33%.dG+及其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对其规模化合成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2,3-二取代-4(3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几种重要合成方法,包括苯并恶嗪酮中间体合成方法,氮杂-Wittig反应方法,聚合物支载方法,金属有机催化方法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9.
以1,6-二甲氧基萘为原料,经Na/C2H5OH还原生成5-甲氧基-2-四氢萘酮,与正丙胺还原胺化生成外消旋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甲氧基四氢化萘,经拆分得到手性的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甲氧基四氢化萘,再去甲基反应得到化合物(-)-2-(N-正丙基氨基)-5-羟基四氢化萘。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NMR和13C-NMR表征了中间体和产物的分子结构。通过合成工艺的研究,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反应总收率达16.8%。采用一步法的还原胺化反应,不仅简化了反应步骤,而且收率提高了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