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部分子模型,计算了高能重离子碰撞的大不变质量双轻子产生.分析了双轻子产生的Drell-Yan过程的领头阶贡献和次领头阶(夸克-胶子康普顿散射、夸克-反夸克湮灭过程)贡献.数值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解释RHIC能区Au+Au 200A GeV碰撞和SPS能区Pb+Pb、In+In 158A GeV碰撞产生的大不变质量双轻子实验结果,验证了Drell-Yan过程在不变质量M4 GeV区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RHIC能量下核一核碰撞中的横向集体扩张运动问题.利用高能核碰撞的模型——“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RQMD)”产生相应的数据予以分析,并与200GeV的^197Au ^197Au碰撞中的横动量分布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我们看到,高能核碰撞中的横向扩张起源于碰撞的初始阶段,但是却主要是在碰撞的后期完成.而一些多重奇异粒子,如A、Ξ、Ω,由于它们较早的离开碰撞系统,因而带有碰撞的早期信息.  相似文献   

3.
石墨烯二维材料有着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多个科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Cu-Ni合金表面制备了二维石墨烯薄膜并揭示其生长机制;研究生长时间、温度等对石墨烯覆盖度和晶格质量的影响.通过优化生长条件,成功制备了大面积单层及具有强烈层间耦合作用的AB堆叠双层石墨烯薄膜.进一步运用表面沉积技术在单层石墨烯上构建零维Au团簇和二维Au薄膜,研究其对石墨烯电导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Au的形态及覆盖度影响石墨烯电导特性的规律.据此制作了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通过精确控制Au的覆盖度,实现石墨烯电导类型和载流子浓度的有效调控,拓展了其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颗粒状椰壳活性炭对HAuCl4水溶液中Au(Ⅲ)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Au(Ⅲ)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当pH=2.5时其吸附率可达96.3%,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方程符合较好.热力学计算表明,椰壳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是放热过程且具有自发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金催化剂,测定了其对CO的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与催化剂的载体种类、焙烧温度和放置时间等因素有关;Au/TiO2和Au/Ce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而Au/Zn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低;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的性能,焙烧温度为400℃时,催化剂活性最高;较长的放置时间会降低催化剂性能,这可能与活性组分粒径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Au离子与树枝状纳米Ag的置换反应,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树枝状Ag/Au双金属纳米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形貌、成分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30min时,可以得到形貌保持较好的纳米枝状结构.产物的UV-V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Ag和Au之间的吸收峰,表明形成了Au/Ag合金纳米结构.随着温度升高,置换速度加快,有利于Au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Pd-Au-H3PO4/S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Pd-Au-H3PO4/Si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组成、焙烧温度、引入金属组分Au、Mo对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Au、Mo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H3PO4对催化剂的选择性影响较大,其中B酸浓度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而焙烧温度影响到催化剂的孔结构.在Pd-Au-H3PO4-Mo/SiO2催化剂上反应生成乙酸的选择性可达81.7%,乙酸的时空收率为142.8g/(h·L).  相似文献   

8.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Au/γ-Al2O3催化剂,对丙酮蒸汽进行催化消除反应,探讨了催化剂中金含量、活化过程中不同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了SEM和XRD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结果显示,控制活化处理温度为300 ℃、时间为1 h,以0.65 g、质量分数为2.5%的Au/γ-Al2O3催化剂能将浓度为4.66 g/m3丙酮在140 ℃下完全催化消除.图7,参14.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结合快速热退火的方法在SiO_2/Si衬底上制备Au纳米颗粒,研究了溅射条件、退火温度对Au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溅射后呈现分立且尺寸较小的Au纳米颗粒样品,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对于溅射后Au近似成膜的样品,Au颗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认为这是由于退火过程中存在着应力释放与表面能最小化2种竞争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降低溅射功率,最终制备得到高密度(1.1×1012 cm-2)、小尺寸(5nm)的Au纳米颗粒,并有望在金属纳米晶半导体存储器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指出算符^↑α描述独立于位形希尔伯特空间(即xyz的函数空间)之外的电子自旋空间,且与坐标无关;^↑α算符在坐标变换中保持不变.对易关系[^↑pi,^↑α]=0在坐标变换中保持不变.给出了任意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相对论性动量分量的算符形式。  相似文献   

11.
喷注淬灭现象是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可能产生高温高密新核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QGP)的特征之一.我们分别测量质子-质子碰撞和重离子碰撞中的各种强子谱产额,并通过比较不同体系强子谱的产额,发现重离子碰撞中强子产额相对于质子-质子碰撞产额有所压低,进而研究喷注淬灭机制.不同强子产额的压低程度检验了一些理论预言,并为新的理论的提出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最近更新的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研究了对称能对重离子碰撞中的直接流平衡能量(Ebal)的影响。以197Au+197Au半中心(约化碰撞参数为b0=0.15-0.4)碰撞为例,来研究不同密度依赖的对称势能对Ebal的影响。改进之后的模型给出的直接流斜率的激发函数能够很好的与最新的实验数据符合,通过50万次事件的模拟及利用三点直线拟合的方法,给出了非常精确的平衡能量。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流的Ebal依赖于粒子的种类,不同的密度依赖的对称能对质子直接流的Ebal影响很小(小于1 MeV),而对质子数为1的粒子(包括质子、氘核、氚核)及中子的直接流的Ebal影响较为明显,大约有几个MeV。  相似文献   

13.
拓扑不变量如陈数、Z2拓扑不变量等是表征拓扑非平庸固体系统的拓扑物相的特征量,其来源于固体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能带即体能带所具有的不为零的Berry相.在开边界条件下,具有拓扑非平庸物相的系统的有限尺度能谱将出现位于能隙中的能带,并且这些能带可能对应着一个边界模.推广了一维Su-Schrieffer-Heeger模型,通过计算其拓扑不变量即Zak相,得到了其包含几个不同拓扑相的拓扑相图.在开边界条件下,研究了这些拓扑相对应的有限尺度能谱以及系统处于这些物相时能谱能隙中的能带所对应的边界模,进而采用有限尺度能谱和其能隙中的能带所对应的边界模表征了这些不同的拓扑相.  相似文献   

14.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Pt nanoparti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core-Ptshell (Au@Pt)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by reducing K2PtCl6 with hydrogen in the solution containing Au colloids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The particles obtained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UV-Vis, TEM and XPS techniques.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surface plasmon absorption feature of Au colloids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reduced Pt. TEM images that the metals are found always appear as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sizes grow apparently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PtCl6^2- ions, indicating that Pt is deposited from solution onto Au particle surface and forms a Pt-layer with uniform thickness. In the XPS spectra, the signals of Au metal decrease due to the reductive deposition of Pt on the surface of the Au colloids. UV-Vis and XPS data are consistent in showing that when the amount of Pt in the AuPt colloids is increased to reach an overall atomic ratio of Pt/Au=2, the Pt deposits form a shell covering completely the surface of Au particles, demonstrating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AuPt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5.
以~(197)Au为标准,用飞行时间方法,测量了10—100keV能区,~3Nb、~(169)Tm、~1Ta、Ag、Hf和W的中子俘获截面.通过~7Li(p,n)~7Be反应产生运动学准直中子,用两个Moxon—Rae探测器探测俘获事件,其结果与有关文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采用CVD方法在管式炉中生长了ZnO纳米线, 并通过SEM、TEM和PL光谱仪表征了其形貌、结构及光谱性质。利用Au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在ZnO纳米线表面镀上Au膜, 发现其对ZnO纳米线的PL光谱有明显的改善, 纳米线本征发光增强20倍左右, 缺陷发光有显著的减弱。通过高温退火, 结果显示ZnO纳米线的本征发光和缺陷发光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 在入射光功率一定的条件下, 高温退火后ZnO纳米线的本征发光明显地减弱, 缺陷发光显著地增强。对退火后的ZnO纳米线镀上Au膜, 发现其本征发光增强了30倍左右。这些结果比现有的报道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第一性原理,对Si原子在Au(111)表面和体内掺杂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Au(111)体内掺杂时,Si原子与周围六个Au原子成键,p电子更局域。电荷密度分析表明,掺杂Si后,Au原子周围的电子密度明显减少,而SiAu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明显增加,电子由Au原子向SiAu原子之间转移。通过计算Mul-liken键级表明,SiAu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表面掺杂时的SiAu键级比体内大。吸收谱的计算表明,在体内掺杂Si原子时的吸收谱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研究τ轻子味破缺衰变,有助于探索超出标准模型的具有轻子味破缺(LFV)机制的新物理.在代非普适Z′模型中,对τ~-→μ~-(e~-)KK衰变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共振和非共振的贡献以及来自B介子衰变的限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参数范围内,这些衰变的分支比都能达到目前的实验上限.最新的实验上限将模型参数B_(τμ(τe))~(L(R))限制在O(10~(-3)).其中,s夸克末态的贡献远大于u(d)夸克末态的贡献,共振部分形状因子的贡献最大.分析了τ~-→μ~-(e~-)KK微分衰变率与双K介子不变质量s~(1/2)(s=m~2KK)的关系.在双K介子不变质量范围内,矢量介子φ(1020)共振占主要地位,τ~-→μ~-KK衰变的共振峰比τ~-→e~-KK衰变的共振峰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Geant4程序模拟270,500 keV  4He和12C离子垂直入射Au,Ag,Cu薄膜上的Rutherford背散射谱(RBS), 并讨论材料、 厚度和入射离子能量对背散射谱的影响. 结果表明, 能量较大的12C离子具有较好的质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Lewis和Riesenfeld不变量的方法以及超对称性量子力学求得受平方反比势作用的变质量变频率谐振子的精确的Schrdinger波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