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石河子地区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评价石河子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分别计算了1980~2005年石河子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与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对比,石河子地区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水资源是石河子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水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石河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其水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说明对石河子人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水资源,而不是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1993年-2003年的辽宁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并对2010年和2015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近10年经济的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减少为代价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以全国为参照区,分别计算分析了: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②新疆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新疆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综合资源承载压力远低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其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程度也低于西部整体水平.并指出新疆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以大连市金州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00~2005年金州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以及2004年各乡镇相对于金州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研究表明,金州区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和土地资源共同对金州的人口起支撑作用.金州城区和个别乡镇土地承载力较低,说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应当重视耕地资源减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方法,计算和分析了1996 ~2008年间,新疆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承载力的状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在新疆综合承载力中土地资源的承载力大于经济资源的承载力;(2)新疆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人口数,处于富余状态;(3)新疆相对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之间的不协调将是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计算分析了:①以全国为参照区,山东省1995~200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②以我国东部地区为参照区,山东省200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③以全省为参照区,山东省17市2004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①与全国和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山东省的综合承载力均处于富余状态;②山东省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占较高比例,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③山东省17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产业规划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环罗源湾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分析环罗源湾规划产业结构组成、排污特征和产业资源环境需求,采用SWOT方法分析罗源湾区域产业布局和区域定位的环境合理性,研究探讨规划产业结构、布局与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适宜性,为指导环罗源湾的产业布局提供环境综合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两广土地承载力对比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资源承载力与相对资源承载力在研究区域内存在着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差异。两广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及承载力状况的对比表明 ,广东在开放的系统内人口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 ,广西在封闭的系统内人口资源承载力相对超载。广西应重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地区土地功能区划及可持续利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就应当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土地资源划分出具有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生态功能相对一致的功能区划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文在分析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适应各功能区划内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开发保护策略,为实现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冠豸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冠豸山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和经济环境承载力,确定出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制约因子——空间环境容量。研究表明,该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利用强度偏低,旅游业发展空间较大,提出的旅游营销对策可为景区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以实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晋中市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选取与环境承载力相关的十四个指标层建立了晋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SPSS技术和AHP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县市为单位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研究表明:①晋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和较低水平,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减小对资源的开发力度.②榆次区、寿阳县和左权县承载力等级处于中等水平,这3个县总面积约占晋中市总面积的33. 28%,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小,发展空间大.③其他8个县承载力等级均处于较低水平,面积约占晋中市总面积的67. 72%,开发利用程度大,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应加大生态建设保护,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概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江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简述了其对江西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芜湖市的资源承载力水平,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以全国和安徽省作为参照区,动态分析了芜湖市1999-2006年各种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及综合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除1999年外,其它年份芜湖市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超载人口在5万人以上,以2001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以安徽省作为参照区,芜湖市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且富余人口在120万人以上.对芜湖市综合资源承载力贡献最大的是经济资源,其次是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将山西省作为参照区,分别计算了2000年~2010年间临汾市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并分析了三者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显示:①临汾市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以山西省为参照区,2000年~2004年与2010年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其余年份均为富余状态.③各县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别,而且每个县区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最后通过分析临汾市相对承载力存在的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移民环境容量入手,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人类活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制约重庆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的因素,分别以万州区和奉节县受淹区为例论证了库区的土地承载力与移民环境容量,并据以上分析提出了拓展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环境承载力方法,对山西环境承载力、环境变化机制和驱动力分析进行了分析,指出太原市、运城市、临汾市等地级市的人口压力大于水土资源承载力,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造成山西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直接诱因,进而提出了促进其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涪陵地区为例,提出了三峡工程建设中移民安置的设想与规划。根据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特点,在人口环境容量的计算和论证中提出了自然人口环境容量、社会经济人口环境容量及区域综合人口环境容量等概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为移民安置区的发展提出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平顶山市新城区规划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等,得出平顶山市新城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和大气环境容量缺失的结论.建议在规划过程中考虑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20.
陈曙光 《海峡科学》2007,(6):23-23,45
在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明晰排废者占有、处置和收益使用环境容量资源的权能,即合法的废物排放权(排废权).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进和卖出,以此实现环境容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废物集中排放控制区域内,排废权交易条件具备、简易可行.盘活集控区的排废权,有利于提高环境资源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