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瓦斯综采工作面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大、开采强度大等特点,提出在回采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进行瓦斯立体抽采的治理方法,巷道掘进期间通过底抽巷穿层钻孔与掘进工作面顺层钻孔形成立体抽采系统;工作面回采期间利用底抽巷穿层抽采、工作面顺层抽采和高抽巷组成立体抽采系统,确定了瓦斯立体抽采的主要技术参数;结合赵庄煤矿1307工作面实际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进行了瓦斯立体抽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立体抽采大幅度降低了工作面的瓦斯含量,瓦斯抽排率达到69.28%,瓦斯抽采效果显著,是一种良好的瓦斯治理方法,实现了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石开阳 《广东科技》2013,22(8):131-132
为了解除煤巷掘进期间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和解决工作面回采时的瓦斯超限问题,在盛远煤矿31106工作面顶板上方布置高位巷,从高位巷内向下施工穿层钻孔在掘进前预抽掘进条带瓦斯,利用高位巷在工作面回采时抽采空区上部卸压瓦斯。采用一巷两利用的高位巷抽采瓦斯方法后,巷道掘进时无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工作面回采时回风流最高瓦斯体积分数不超过0.8%、上隅角最高瓦斯体积分数不超过0.94%。主要介绍了高位巷的一巷两用技术,通过矿井实例,加强了对瓦斯综合抽采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的规范性、标准性方案,以西山煤电集团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抽采方案为例,根据瓦斯来源将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方法归纳为本煤层、裂隙带、下邻近层及采空区4类,将这4类抽采方法和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组成复合指标体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并借助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把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划分为4个等级,并提出了不同等级工作面瓦斯治理的基本方法。该划分方法能提高制定瓦斯抽采方案的效率,对相似地质条件矿井的瓦斯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梁北矿11141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面,掘进期间瓦斯含量高,效检超标、掘进风流瓦斯超限问题;采用底抽巷施工水力压裂增透、卸压方法,强化抽采瓦斯;控制范围内瓦斯预抽率提高到32%,降低了风流中瓦斯浓度,效检超标率显著降低;保证了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安全掘进提供了瓦斯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涛 《科技信息》2011,(9):333-333,341
为了实现煤矿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下快速掘进,本文依据掘进巷道瓦斯来源及其浓度分布规律,以复杂地质条件下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新技术在界沟应用为背景,介绍了双路大功率局部通风机供风、掘进期间执行循环前探钻孔、巷帮抽放瓦斯技术,该技术重点突出稳定局部通风、加大瓦斯风排量、超前预测、超前治理瓦斯综合防治技术消除了高瓦斯给掘进工作面带来的安全生产隐患,提高了掘进速度,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适用于高瓦斯矿井高产高效掘进工艺要求,是一种很实用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开采石炭二叠纪煤层董家河煤矿22518综采工作面,随着采区延伸出现瓦斯异常的实际情况,设计在巷道掘进期间采用超前钻孔瓦斯排放、本煤层顺层钻孔瓦斯抽采、高位钻孔卸压瓦斯抽采、采空区埋管抽采等综合防治措施。结果表明:该套防治措施使该区域煤层瓦斯含量从4~8 m3/t降为2.346~3.654 m3/t;掘进巷道内瓦斯浓度稳定在0.1%~0.3%之间;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浓度稳定在为0.28%~0.46%之间;回风巷瓦斯浓度稳定在0.10%~0.21%,且再未出现瓦斯超限事故,效果显著,保证了该煤层巷道的安全掘进与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7.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通风的合理性、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生产的安全性。分析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进而研究瓦斯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8.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通风的合理性、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生产的安全性.分析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特点进而研究瓦斯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瓦斯富集煤层及受火成岩侵入、断层、褶曲、古河流冲刷等地质构造带煤、岩巷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受掘进影响,在工作面顶板及两帮形成压力松动裂隙圈,当掘进工作面接近煤、岩层地质构造带附近瓦斯积聚区域时,呈高压状态积聚的瓦斯、水会通过工作面及两帮松动的裂隙短时间内大量涌出,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严重时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大隆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预防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瓦斯、水异常涌出隐患,采取在掘进工作面施工超前瓦斯、水探放钻孔;瓦斯抽放钻孔并与瓦斯抽放管路连接进行抽放等方法,有效的预防了掘进期间瓦斯异常涌出。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距离突出煤层群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瓦斯压力大、含量高,煤层间距小、瓦斯治理难度大的问题,在工作面回采前、回采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了瓦斯零超限,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根据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总结出导致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的基本事件。运用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的求取,分析了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为煤矿瓦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金捷煤业于2006年建矿。井田位于王屋山南麓低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切割强烈。属瓦斯矿井,单水平开采,主采二4煤层,煤层较薄平均厚度为0.85m。回采较快,掘进进尺跟不上到回采速度,矿井面临接替工作面脱节的问题。为保证煤炭产量持续稳定,矿井良好发展,就必须解决好快速掘进的难题。工作面概况  相似文献   

13.
回采工作面瓦斯超限现象经常发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为了掌握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状况及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寻找瓦斯富集地点,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采用单元法原理对平煤新峰四矿12160工作面的瓦斯来源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分布规律,为工作面防止瓦斯积聚及改变瓦斯运移通道等瓦斯治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戴保华 《科技信息》2011,(36):369-369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煤矿有80%的瓦斯超限的次数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同时也有70%的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因此,控制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应作为矿井瓦斯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杨建良 《山西科技》2014,(1):140-142
通过对巴彦高勒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得出以下结论:该矿井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3-1煤层0.120 m3/t、2-1煤层0.023 m3/t,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3-1煤层0.092 m3/min、2-1煤层0.038 m3/min,生产盘区瓦斯涌出量0.133 m3/t,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161 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58 m3/min,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霍州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店坪煤矿掘进巷道过程中瓦斯涌出的不均衡性,提出了通风—瓦斯—供电联控技术,即掘进工作面通风量根据瓦斯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实现对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的不间断控制,最终保证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两进一回通风系统邻近层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回采工作面"U+L"两进一回通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回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涌出及流动特点。依据瓦斯渗流理论、能量方程和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采空区瓦斯运移的数学模型,即采空区气体流动方程和瓦斯在采场中的动力弥散方程。运用FLUENT软件对沙曲矿14205工作面"U+L"两进一回通风系统下采空区瓦斯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采空区内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垂直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而总结出回采工作面邻近层瓦斯运移规律和采空区内高浓度瓦斯聚集区域。为采煤工作面防止瓦斯积聚及选择合理瓦斯抽放点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海斌  张红霞 《科技信息》2011,(11):350-350
煤层瓦斯治理工作在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中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采面回采过程中,瓦斯绝对涌出量一般较低,遇到过瓦斯带时,绝对涌出量就会明显提高,给采面的正常回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一般是加大工作面的供风量、施工排放钻孔等措施.但遇到瓦斯涌出量异常时,这些方法的效果很差,基本不能解决瓦斯涌出异常问题。文章结合平煤煤矿工作实践,采用加大工作面供风量、综采工作面卸压区浅孔抽放和采面上隅角埋管抽放综合治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瓦斯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如何安全有效地掘进穿过14138工作面运顺高瓦斯富集块段的问题,我们采用了风排、瓦斯抽放钻孔及排放孔、瓦斯基础参数收集分析、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防护设施和现场规范管理的采煤面瓦斯富集段掘进瓦斯治理方法,安全地掘进通过了工作面瓦斯富集块段,促使工作面顺利贯通,在掘进期间未发生瓦斯超限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刘克生  王旭  张中山 《科技信息》2007,(16):358-359
施工超前钻孔是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喷出和瓦斯突出的局部性有效措施,但在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施工相对较繁琐,工程量较大,也容易影响正常掘进工作。本文介绍了在大隆矿东三采区七层瓦斯富聚区域煤巷综掘工作面,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合理组织施工超前钻孔,并边掘边抽,有效的预防了高瓦斯区域综掘工作面瓦斯和水的异常涌出,保证了安全快速掘进,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