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分析非对称型门极换流晶闸管缓冲层的特性,提出了缓冲层结构的设计方法,根据该设计方法建立了门极换流晶闸管的结构模型,利用MEDICI软件对缓冲层的特性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引入缓冲层的GCT结构能够很好地调节阻断特性和通态特性,使GCT的综合特性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用于弹簧操动机构的侧切式阶梯型缓冲器的结构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探究了其缓冲动态过程.根据伯努利定理建立了缓冲器缓冲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对当量直径计算的雷诺数进行修正的方法,解决了由月牙形节流缝隙造成的压力损失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通过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对弹簧操动机构作用下的缓冲器缓冲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侧切式阶梯型缓冲器的活塞铣面间距以及铣面长度对缓冲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侧切式阶梯型缓冲器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电磁弹射式火箭炮后坐力巨大造成的发射系统结构变形和强度破坏问题,该文应用粘滞流体流经小孔产生阻尼力原理,设计了一种小行程液压缓冲装置。该装置能够在火箭炮允许的弹性变形范围内,以较小的行程实现火箭炮后坐力缓冲。根据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缓冲行程,设计了缓冲装置的后坐运动轨迹,并推导求解了该运动轨迹下节流孔开口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控制节流孔的开口面积来控制系统流量,以使后坐按照设计的轨迹运动。针对不同的缓冲行程,利用AMEsim和Adams进行了液固联合仿真。结果表明,该文设计的缓冲装置能够实现小行程时某电磁弹射式火箭炮的后坐力缓冲。  相似文献   

4.
以战斗部用典型缓冲材料为对象设计了三类不同的缓冲结构,并采用大型落锤装置对其进行了撞击加载试验,获取了经不同缓冲结构衰减后的应力波形,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缓冲结构的缓冲特性,提出了战斗部缓冲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缓冲结构厚度一定的前提下,阻抗顺序组合的双层缓冲结构应力波衰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中被缓冲对象复杂、难以最小化系统机械冲击的问题,提出一种规划动触头运动求解缓冲器结构参数的方法,对侧切式阶梯型缓冲器的活塞进行设计。以某CT-IV型弹簧操动机构为例,建立缓冲器作用时操动机构的等效动力学模型,设计动触头的等减速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分析,计算缓冲器应当提供的理想缓冲力。为保证实际缓冲力与理想缓冲力接近,根据缓冲器的缓冲动态特性,将缓冲器活塞铣面长度的设计问题转换为最大铣面间距及最小铣面长度的取值问题,根据中间位移的缓冲力与理想缓冲力相等求解每级铣面的间距。采用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搭建的弹簧操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在运缓冲器相比,设计缓冲器断路器分闸特性曲线中的缓冲时间增加了0.005 s,缓冲末速度减小了63%,分闸特性曲线更加平缓,且未出现动触头在开断区间内停止的现象,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战斗部用典型缓冲材料为对象,设计了三类不同的缓冲结构;并采用大型落锤装置对其进行了撞击加载试验,获取了经不同缓冲结构衰减后的应力波形;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缓冲结构的缓冲特性,提出了战斗部缓冲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在缓冲结构厚度一定的前提下,阻抗顺序组合的双层缓冲结构应力波衰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普通橡胶缓冲装置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普通橡胶缓冲装置进行了性能试验并得到装置的力—变形曲线,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缓冲装置的计算模型,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法.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其耗能和不耗能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表明本设计方法可以为缓冲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改进并发展了仅能分析分支轴系扭振特性的常规传递矩阵法,提出了“分叉惯性元件”概念,建立了能计算带有多个封闭环的复杂轴系之自由扭振特性的新的传递矩阵法,设计了用于AppleⅡ型微型计算机的BASIC程序,并用若干算例验证了本法。  相似文献   

9.
常用的缓冲装置,无论是机械的或液压的,其大多数都不能均匀地消散动能,减速特性为非线性,因而要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利用特殊设计的液压缓冲器,可易于获得理想的等减速或近似等减速特性。 本文通过适当的分析和公式推导,提出一种多孔式渐变节流液压缓冲器的设计计算新方法。比法简便、精确,并可推广到新型油缸端部缓冲装置的设计中。 这种液压缓冲器可制成通用或标准部件,使用方便,易于调整,能用于某些工业机器人和其他机械的位置控制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液压技术已在我国各行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油缸作为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以直线往复运动或回转摆动的形式,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在油缸的设计过程中,缓冲装置的设计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对油缸缓冲装置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并指出油缸缓冲装置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该文详细介绍了通过位于汽缸盖和汽缸体之间的汽缸垫( 它是影响发动机密封性能的主要部件)的表面和其试验专用孔内分别放置压力感应纸和软金属材料,按照工厂制定的有关压紧力试验标准进行的压紧试验。将由实验所得的压力感应纸上所呈现的黑白图素通过CCD图像扫描仪扫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同时根据软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量测试汽缸垫压紧前后的变形量,判断发动机汽缸密封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气缸气缓冲特性,建立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通过调节气源压力和缓冲针阀开度,测试不同工况下缓冲腔及主气路压力、气缸行程以及振动加速度等参数,并分析过缓冲、欠缓冲及最佳缓冲等几种典型的气缓冲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气缸活塞与端盖的机械碰撞是造成振动冲击的主要因素;一些过缓冲过程仍存在机械碰撞,从而造成缓冲效果变差;最佳气缓冲只存在于某些工况.  相似文献   

13.
液压缓冲油缸具有与钢胚剪断机相似的载荷特性,文章采用带缓冲油缸的液压系统来对钢胚剪断机载荷特性进行模拟,给出了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对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方程组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基于Simulink软件包对液压系统进行了可视化的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液压系统很好地模拟了钢坯剪断机的载荷特性。  相似文献   

14.
提高气垫导轨实验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垫导轨是普通物理实验中最常用,较精密的仪器,利用它可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测重力加速度g值及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研究等多个实验。它采用了光电计时和气垫漂浮,可以准确计时并将运动摩擦所引起的误差降到最小程度。本仅对用气垫导轨测重力加速度g值的实验进行研究,重点介绍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完善测量条件,减小实验误差,提高测量值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垂直弹簧振子、水平气垫式弹簧振子、旋转矢量法简谐振动合成装置、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简谐振动演示装置设计了一台多功能简谐振动演示仪,能演示和合成几种不同情况下的简谐振动过程,演示仪可操作性强,演示效果好,经使用能对简谐振动进行很好的演示和合成,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Pneumatic Cylinder with Curved Groo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Pneumaticcylindersareeconomic,convenientandcanbedrivenathighspeed;therefore,theyarewidelyusedinmachinery.However,theiraccelerationanddecelerationcharacteristicsarefarinferiortohydraulicandelectricactuatorsduetotheaircompressibility.Improvedi…  相似文献   

17.
电动缸性能参数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电动缸测试系统和测试方法不能满足电动缸产品出厂参数快速测量的问题,研发了一套以PC机作为上位机,雷赛DMC5480运动控制卡作为核心控制器,高精度磁栅尺为检测装置的电动缸性能参数测试系统。根据测试需求设计了开放式电动缸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和功能测试模块;结合数据测量装置,基于VB和API函数研发了开放式电动缸自动测试系统软件平台,包括电动缸的位置精度、回程误差、重复定位精度、误差分析与补偿及跟随误差测试等功能模块。该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公司电动缸出厂参数快速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同心筒垂直发射装置排导燃气流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在发射过程中导弹周围高温燃气环境对导弹产生的影响.通过同心筒内筒尾部收缩段的尺寸设计,减少高温燃气的反射,在发射筒口采用导流装置,将从内外筒间排出的燃气流导向发射筒周围,从而减少高温燃气对导弹出筒部分的烧蚀.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两种改进措施进行计算模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进对改善导弹发射过程中的热环境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接触式圆柱体直径测量方法的缺陷,提出一种新型的接触式圆柱体直径测量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原理,并对装置的总体方案、控制系统的硬件进行了设计,测量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圆柱体直径的测量,并可为其他回转体零件直径测量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B6135Z型绝热复合原理样机用的陶瓷缸隔热缸盖底板的设计和实验装 置。对于绝热机用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及陶瓷盖底板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对底 板的考核实验装置及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最后指出了初期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 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