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些年对其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从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和性状改良6个方面进行.现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中华鳖育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华鳖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荣田教授     
李荣田教授,1963年生,198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199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工作。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棉花育种工作落后于稻麦等其它作物,其原因之一是种质资源贫乏。通过远缘杂交,是获得新的种质、提高棉花丰产性能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棉花远缘杂交的孕性不好和后代不易稳定等问题,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故往往收效甚微。目前,正研究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以提高育种效果。据国内外报导,利用单倍体人工创造新品系的方法,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以诱导单倍体植株;另一途径是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单倍体。由于棉花花药培养难度大,因此,截止目前,国内外均未诱导出独立植株,而应用无融合生殖,即半配合的方式产生单倍体,在国外已见成效。本文《棉花单倍体的半配合产生》材料,系根据单倍体的遗传是与嵌合体的遗传,即是一种半配合的特殊受精现象产生的。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半配合的产生、转移、遗传及利用半配合产生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各种基因重组的、遗传性稳定的纯合新品系。利用这种方法,如抓紧时间进行温室加代,可望一、二年内见成效。这就为现代的棉花育种和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 在作物育种工作中,株高、生育期以及产量性状,是在确定育种目标中所考虑的主要内容,这些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被广大育种者所基本掌握。但是,随着育种工作的发展,对一些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仍需进一步探讨。玉米的这些性状在杂交后代的表现与其他作物不尽相同。本文即通过试验、观察和分析,对株高、生育期以及产量性状在杂交种后代的遗传表现规律作了进一步探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的从事小麦科研和工程化开发的科研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3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中心科学研究部设有小麦遗传育种、生理生态、生物技术、耕作栽培、品质分析5个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核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利用核辐射技术创造农作物遗传资源和选育良种,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和环境保护,同时也用于农副产品和食品的辐照加工。 辐射育种传统的农业辐射育种方法是用钴-60y射线照射农作物种子,使其诱变为改良品种。 据统计,截止1994年我国利用辐射技术已在37种植物上共培育出422个优良突变新品种,已有345个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占世界诱变育种总数1/3,居世界各国之首,其中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6个。如新育成的浙辐802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40万hm2,获…  相似文献   

7.
“九五”以来,我省积极开展优质专用型育种和抗逆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如在小麦品种方面,先后育成了综合性状优异的高产品种豫麦34、豫麦47等适合加工饼干、蛋糕、面包、面条的优质专用型小麦品种。我省广泛开展生理生化、遗传规律和种质资源创新等农作物育种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采用了诱变育种、太空育种、花药培养、离子束及同位素辐射、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的育种手段,促进了育种水平的提高,缩短了品种选育周期,加快了品种选育步伐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从进化的机制角度研究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这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在吸取以往进化论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把文化的概念扩展到人类以我其他生物种群,推广了威尔逊的基因-文化协同进化论,提出“基因、文化和生态协同进化论”。我们认为,文化并非为人类所独有,其他生物种群也在其长期进化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只不过其他生物种君的文化远比人类文化低级,正如动物的心理远比人类精神低级一样,生物种君的文  相似文献   

9.
里程 《河南科技》2000,(8):12-12
据报载,6月 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美、英、日、法、德、中等国科学家已联合绘制完成有史以来人类第一张基因组草图。这项复杂工程的初步完成,标志着世纪难题一一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它昭告世人,人类从改造自然的领域进人改造自己的全新领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这幅人体基因图谱草案,已被科学家们称之为揭示人体奥秘的“生命天书”;该项研究也被科学界誉为“生命登月计划”;基因草图被誉作新世纪的“元素周期表”;生物界学者更认为,此次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是达尔…  相似文献   

10.
染色体组概念的学习是探讨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及遗传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生物相关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通过辨析澄清这一概念的易混淆之处,并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用于加速器腔设计的遗传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性,即能根据基因的约束条件自动调整演化过程中的染色体,使染色体仍属于同一类型的腔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遗传算法(GAs)的参数选择问题,分析了自然进化各阶段对物种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模式生存的各种因素,引入了模式形成概率(PCS)的概念.通过分析模式的形成概率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从理论上建立了遗传算法参数与其性能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算子的遗传算法(GALO),并在实验中从多方面对GALO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捕食机制的元胞遗传算法,当优化复杂多模函数时,该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全局探索能力.算法通过模拟生态系统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捕食机制替代元胞遗传算法中的演化规则,使得遗传个体生存与死亡状态的演化既与其适应度相关,又与邻域内捕食及被捕食个体密度相关,并通过群体规模控制策略维持捕食与被捕食群体间的个体数目动态平衡,实现了全局搜索与局部寻优之间更好的协调与均衡. 对典型的多峰函数进行优化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抑制早熟收敛以及提高全局收敛率方面获得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改进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其在PID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提出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采用新的拥挤距离计算方法,改进非支配性的比较方法,并引入双重精英策略,提高了进化效率和解的质量,更有效地保持了解的多样性. 将该算法应用于PID优化设计,使系统可同时兼顾快速性、稳定性和鲁棒性,决策者可根据当前工作需求在所得的Pareto解集中选择最终的满意解. 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壳菜果4个自然种群共4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壳菜果天然种群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各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广西凭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广西那坡种群的最低.通过PopGen32分析表明:有82.4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而17.5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75 8,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2.344 7,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流动足以抵制遗传漂变的影响.利用UPGMA法对4个种群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广西凭祥、广西德保和广西靖西3个种群聚为一类,广西那坡种群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遗传相关阵、相关遗传力阵估算遗传距离的两种方法,应用样本容量不同的4种遗传相关阵(其中一种是加性遗传相关阵)及对应的相关遗传力阵,共估算出8种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对不同估算方法及不同样本容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各种遗传距离都与杂种F_1代单株产量或离中优势显著正相关,其中加性遗传相关阵估算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7.
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切割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的下料切割方法,并给出了用遗传算法求解此问题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自然遗传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刚 《应用科学学报》1999,17(3):337-342
在为种群大小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种群阈值”及“移民”等概念,并采用动态调节交配率及变异率等措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遗传算法。该算法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生老病死”过程来实现问题求解,并力求解决遗传算法的参数控制及过早收敛等问题。且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思路,并对其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TSP组合优化问题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其潜在解的搜索空间增长速度比指数函数增加的速度还快.TSP问题的NP-hard使得求解这些问题的最优解非常困难.提出了通过改进经典遗传算法来求解TSP问题近似解的一个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态环境中多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的遗传算法。该算法路径表示简单,所设计的基于知识的遗传算子并入了领域知识和局部搜索技术,同时,把领域知识并入初始种群,大大提高了遗传算法的效率;将协调路径适应值矩阵引入基于知识的遗传算法,实现了多移动机器人协调路径规划。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多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