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地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地”与“人”的内容都在不断变化、扩大、革新。人地关系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人地物质关系与人地精神关系。“世界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地理事物,在人地关系方面以人地精神关系为主体,这明显不同于以人地物质关系为主的一般地理事物。对“世界遗产”人地关系的这一认识既促进了人地关系研究的深入,也对“世界遗产”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泰山是世界上第一个“世界自然一文化遗产”项目,人地精神关系的重要地位在泰山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提供理论借鉴,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法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关系及特点.研究表明:独特的喀斯特环境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自然条件又制约了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也对喀斯特环境产生了正向改良和逆向破坏.结论: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喀斯特地区的人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界定了地理学对地理环境研究的范畴点讨了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人地系统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的组成因素出发 ,首先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提出区域人地关系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 ,对实施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统一地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了中国人地系统结构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并明确指出人地系统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即是中国人地系统宏观地域分异的基本特征,这为我国综合地理区域划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天山北麓人地系统演化是一部农业演化史,演化过程包括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前期两个阶段,对这两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人地系统状况研究发现,社会和平时期人地系统和谐,社会动乱时期人地系统失调,人地系统的演化机理是社会、人口、农业经济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伟  管相荣  曹艳杰 《河南科学》2013,(11):1941-1945
“人地挂钩”政策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延伸和拓展,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利用方面所采用的新政策,是一种新的土地管理和新的城乡互动发展模式.采用ArcGIS开发平台,ASP.Net,C#等技术建立的河南省“人地挂钩”动态监测监管系统,能够对全省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人地挂钩”指标交易实现在线监管和实时监控,加大了“人地挂钩”工作中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河南省“人地挂钩”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建设,为保障省域、市域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用地等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人地挂钩”政策的完善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科学解析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机理,寻求可持续发展途径,成为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时代“一带一路”与黄河流域国家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实施黄河流域人地系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科学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文梳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面临主要问题,解析黄土高原“三生”空间演化及其耦合特征,探讨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提出了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研究范式和“土”字样带。通过黄河流域人地系统智能化模拟、高质量发展情景分析,揭示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结构功能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生态安全的关键因子及其驱动机制,为全面构建黄河流域资源能源节约与集约利用技术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地系统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地系统正在由多学科研究走向跨学科研究 ,最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研究——人地系统科学 .综合研究的建立首先依赖于人地系统范型和科学共同体 ,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上至下综合研究体系 .人地系统研究最终必须落实到区域层次  相似文献   

10.
论区域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人地关系系统的组成因素出发,首先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区域人地关系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实施区域人地系统可持续战略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在不同阶段产生的自然控制论、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都是聚焦于人地关系的不同学派,反映了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人地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对于处理好日趋紧张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解决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位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和干旱过渡地区的宁夏,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地关系的敏感地区.从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时空分布和作用方式等探讨了宁夏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表现特征,并对划分3个大演变阶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宁夏人地关系演变中的敏感性、多民族的碰撞与融合,以及二元化地域结构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南区人地关系演进状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西南区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认为:①西南区资源环境基础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态日趋紧张;②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西南区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为关键;③西南区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生态修复工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具体措施之一,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以大同镇为代表,构建人地关系层次系统,建立模糊的协调刻度,评价赤水市生态修复示范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之后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经济板块作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产业集群、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等方面阐释了地理学视角下经济板块研究的内涵,从经济板块重力、支撑力和摩擦力等作用方式分析了区域经济板块的演变机理.研究认为,经济主体(企业-产业-城市)通过不同的组织与功能塑造了经济板块格局,经济板块基于自身特性在板块的支持力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作用下不断发展演化.经济板块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作用形成的空间地域实体,基于经济板块研究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加强国内外对比、创新方法、重视人地关系的相互反馈,不断深化理论、扩展实证研究,以期为协调人地关系、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0年、2001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和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估算各省区生态压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基尼系数和空间均衡指数考察中国省际生态压力空间均衡状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中国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基尼系数分别为0.2771和0.3779,生态压力空间相对均衡,但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在地理空间上的总体偏差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多属于人地和谐型空间模式,生态压力空间不均衡因子以东部发达省市居多;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相对关系的区域差异是中国人地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成因。从生态压力空间均衡格局出发,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态经济政策是协调中国人地关系矛盾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8.
依据海河工程局1892-1943 年的水文观测数据等档案资料, 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河道的冲淤变化, 发现人类活动产生较大的作用, 而潮差和径流量是影响河道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天维护海河泄洪防洪的功能。海河的治理过程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型阶段, 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绿色空间主要功能和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充分考虑人类意象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绿色空间的影响,从景观特征、生态容量、人地关系、威胁性因素等方面建立了界定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综合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市绿心为例,依据绿心的现状特征选取合适的具体评价参考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李尔特态度量表等方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并根据相关原则界定出绿心的具体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