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Al2O3作载体,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改变钯盐母体种类以及洗涤阴离子的方式对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Pd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纯烃加氢反应中,催化剂制备中加入PEC-400、使用硝酸钯母体且不洗涤阴离子的情况下,催化剂单独抗硫性能和同时抗硫、氮中毒能力均有提高。采用硝酸钯为活性金属母体,可制备出具有高抗硫中毒及同时抗硫、氮中毒性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研制的FCC汽油加氢催化剂GFH-1/GFH-2.以大庆未脱硫醇FCC汽油为原料,经脱臭处理,然后切割为轻、重2个馏分,重馏分加氢产物与轻馏分混合后产品硫含量小于25.0μg/g,辛烷值损失不到1.3个单位,达到国Ⅳ汽油标准,研发的催化剂对FCC汽油加氢脱硫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3.
载体对草酸二甲酯加氢铜基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为基础,研究了二氧化硅载体对铜基催化剂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催化剂分别以气相硅溶胶、硅胶、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wCu=0.20),分别记为CS1、CS2、CS3,催化剂的活性从CS3、CS2到CS1依次增加。XRD测试物相结构表明:氧化态CS2和CS3中存在CuO晶相,而氧化态CS1中活性组分呈无定形分布。还原态催化剂的XRD测试表明催化剂中有Cu2O和Cu0存在,且Cu2O/Cu0的比例按CS3、CS2、CS1顺序增加,XPS分析证实了3个催化剂表面Cu2O/Cu0的比例有相应的变化趋势。这说明Cu2O和Cu0与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活性相关,提高Cu2O的含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Ni(NO3)2·6H2O为活性金属前驱物,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Ni/HZSM-5、Ni/HY、Ni/Al_2O_3、Ni/TS-1、Ni/ZrO_2和Ni/CeO_2催化剂,Ni的质量分数由TPR结果计算可得分别为9.2%、9.1%、9.2%、9.5%、9.2%、9.3%.考察了催化剂对苯酚加氢反应的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N_2吸附、NH_3程序升温脱附、H_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的孔结构、酸度的强弱和酸中心数量与苯酚加氢活性具有紧密联系.在反应温度493 K,氢气压力5 MPa下反应180 min,Ni/Al_2O_3具有最高的苯酚转化率,达到85.63%,产物中环己酮选择性最高,达到79.2%;Ni/HZSM-5也有较高的苯酚转化率,而此时产物中环己烷的选择性最高,达到93.9%.  相似文献   

5.
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树脂加氢采用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体系。为了研究催化剂的性能,对兰州石化公司采用Pd/Al2O3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催化剂中含有Al、Pd、Ba、Ca、Be、Mg、Mn、Na、Sn、Sr、V、Zn等元素,活性组分Pd的含量为0.98wt%,除了Al外,其它元素含量均为微量;晶相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载体主要为α-Al2O3相,并有较少量的θ-Al2O3;能谱分析发现活性组分Pd分布在载体的表面,呈蛋壳型分布,Pd层厚度约200μm。  相似文献   

6.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来源于木质纤维素基可再生生物质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与石油相比,生物质油含氧量高,导致其能量密度低、黏度高、热和化学稳定性差,因而必须进行脱氧提质才能用作发动机燃料.在生物质油提质方法中,加氢脱氧(HDO)最具应用前景.综述了木质纤维素基生物质油HDO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磷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贵金属,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过渡金属以及非晶态合金等.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用于HDO时,会因S被氧化物或水中O逐步取代而失活;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高HDO活性和选择性,但因价格高、资源受限而无法大规模应用;过渡金属氮化物、碳化物和过渡金属催化剂活性较高,但会在HDO中因结焦或氧的嵌入导致催化剂失活;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具有较高HDO活性,但热稳定性较差;过渡金属磷化物的HDO活性高,稳定性好,是一类优良的HDO催化活性相.载体的表面性质和孔结构对其负载的HDO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碳沉积和结构破坏是HDO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XRD,TPR和以H2,CO为探针分子的TPD—MS,TPSR-MS技术研究了Ni-CU合金负载于氧化物SiO2,MgO和γ-Al2O3上的性质变化,以及对CO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载体对于负载于其上的活性组分均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SiO2对金属相的结构和电子状态不产生影响,而γ-Al2O3和MgO对金属相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活性组分对H2和CO吸附能力的变化和CO加氢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对糠醛气相加氢铜铬催化剂(简称BHK型催化剂)进行综合分析,对催化活性组分提出新见解。根据加氢小试结果,讨论铬铜原子比对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及负荷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适宜铬铜原子比及相应的加氢条件。  相似文献   

11.
采用TMSOTf、SbCl5和活性炭制备固体酸催化剂.以环己烷为溶剂,对葛亭煤进行非催化和催化加氢裂解,用石油醚对反应混合物进行溶剂萃取,分别得到萃取物E1和E2,并对两种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在E1和E2中共检测出200种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8类:芳烃、烷烃、烯烃、酚、酯、酮、其他含氧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其中芳烃含量最高;E2中8类产物的含量均高于E1中对应产物的含量,其中芳烃含量差别最大;与E1相比,E2中荼、菲和芘及其同系物的含量均有所提高,在E2中还检测出了角鲨烯和几种茚酚.结果表明,所制固体酸催化剂可促进葛亭煤中Car-Calk和Car-O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从植物油皂脚提取的混合脂肪酸的加氢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已研制成功,定型为HS-1型催化剂。它是以氧化硅为载体的镍催化剂,其生产原料立足于国内。测试表明,HS-1型催化剂的加氢活性与进口催化剂相当,而对不同来源的混合脂肪酸的适应性好于进口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裂解汽油加氢脱噻吩中二段反应器入口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生产的实际数据对实验关联的噻吩加氢脱硫表观反应动力学方程加以修正,得出反应动力学方程:r=6.935×1-0 12exp-45 054RTp1.H 42p0.T h83。研究了等温条件下温度对噻吩加氢的影响,并对二段反应器中实际温度的测定曲线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表明:温度是噻吩脱除反应的关键因素,入口温度应随着床层绝热温升的下降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炭负载Co-Mo催化剂的二苯并噻吩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120℃和26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50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Co-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Mo/γ-Al2O3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Mo/AC体系中,Co与Mo原子比为0.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Al2O3负载的Co-Mo催化剂;而Co与Mo原子比为0.2,0.35和0.5的Co-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Mo/γ-Al2O3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以TiO2-SiO2为载体的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TiO2—Si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制备了加氢脱硫催化剂.通过噻吩、汽油、柴油的加氢脱硫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组成及金属组分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S系列载体随组成不同,其酸性特征也不一样,TS-1具有较多的B酸位,而TS—4则具有较强的L酸.对于噻吩脱硫反应,以TS—1为载体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以TS—4为载体的催化剂在重催柴油的加氢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加氢脱硫活性.对于以汽油为原料的加氢反应,在高温和低温时载体对催化剂的性能影响呈现了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 ,改进了加氢催化剂配比及浓度 ,减少了催化剂流失 ,解决了催化剂在管道内结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含量Ni-W、Ni-Mo金属组合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含有w(NiO)=4%和w(WO3)=26%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效果最好的结论.同时认为先浸渍W,再浸渍Ni的制备方法有利于增强催化剂的脱芳率,且金属在载体上分散性较好.处理FCC柴油的结果表明,研制催化剂的加氢脱芳烃性能优于一种已经工业化的参比剂.  相似文献   

18.
在磁力搅拌高压釜内进行了文题的研究。考察了五种石油加工工业催化刺单独和混合使用时,对煤加氢液化的影响。发现加氢裂解催化剂和加氢精制催化剂按1:1混合使用,可获得较高的煤转化率和油产率,氢耗也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混合催化剂适于在较低温度下使用,最佳液化温度随其它操作参数变化。当有催化剂存在时氢压对转化率的影响比无催化剂时显著。催化剂用量增大对液化有利,但操作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聚甲基丙烯酸单酯(PMMA)微球为模板剂,采用三嵌段共聚物F127辅助胶体晶体模板的方法合成介-大孔复合孔道结构的Al2O3载体,通过浸渍还原法制备了Pd/3DOM Al2O3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其在苯乙烯加氢反应中的活性.采用氮气物理吸附-脱附(N2-BET)、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