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了在TI公司TMS320DM642硬件平台上实现H.264基本档次视频编码器时所进行的结构级优化,选取H.264三大开源代码之一的X264(代码版本为06-05-06)作为参考代码,在深入分析了基于PC的X264编码程序并将其成功移植到了DM642后,首先对代码进行了最初的简化,去掉了和平台无关以及和实现档次无关的冗余代码和数据结构,而后结合DM642的特点,以充分利用DM642片上资源为出发点,以提高DM642高速缓冲(CACHE)的命中率为目的,提出了一种结构级的优化策略,该策略从程序和数据两个方面对X264算法参考代码进行了结构级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取的优化策略对CACHE命中率和编码速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医用人体运动的检测与跟踪是人体运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用人体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在DSP开发平台DM642系统上的软件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视频的采集、处理和显示任务,并为系统配置了远程网络视频显示,最终实现了基于DSP的运动人体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算法对红外弱小目标进行检测跟踪时,由于算法的复杂性以及所处理数据量大等原因,使得该系统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在RF5框架下实现基于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算法的改进方案,并成功地在DM642上实现了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线程方式相比,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可以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TI公司DM642实现了H.264整数变换.首先对H.264中整数DCT变换编码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根据DM642的硬件特点对其进行线性汇编改写优化,有效地降低了整个模块运行的时钟周期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该设计介绍了火焰图像的识别,提出基于DM642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利用CCD摄像头采集火灾的火焰图像,再由芯片TVP5150转变为数字信号送入DM642的Vp口,并由DM642对送入的数字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实现火灾的自动报警.  相似文献   

6.
针对异型传像光纤束成像的算法结构,提出一种基于DM642的异型传像光纤束成像算法的实现与优化方法.该方法结合DM642的硬件结构和汇编指令执行流程,并针对这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系统在速度和效率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满足成像算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DM642图像数据传输的实现和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H.264视频编码器在DM642DSP上的移植和优化工作,主要介绍了DM642存储空间和EDMA控制器的特点,给出了EDMA在视频实时编码系统中图像数据传输的具体控制和实现方法。实测结果表明,灵活使用EDMA不仅能够提高图像数据传输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DM642的高速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DSP系统可以脱离仿真器和PC机独立运行,同时满足系统便携性和实时性的要求,DSP系统需要具备自启动加载FLASH中应用程序的功能.基于DM642平台,本文在分析了DM642自启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用FPGA控制大容量FLASH多页加载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FLASH多页加载的实现过程,编写了基于C语言的二次引导程序,为DM642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新途径,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给出基于TMS320DM642实验平台的MPEG-4实时编码实现方法.为了达到实时编码,在分析DM642硬件结构和指令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视频编码器的实现和优化策略,最后达到CIF格式(352X288)图像的实时编码.说明采用高性能性的DM642芯片,可满足视频实时编解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TMS320DM642的视频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和软硬件设计。 阐述了利用DM642的12C总线实现音视频数据的实时控制,讨论了实现音频和视频的采集保持同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图像的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时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以及提高行驶过程的安全性,本文对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的必要性、特点、功能及其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针对图像采集、处理、分析与控制需求,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车载行驶安全监控系统硬件构成,该系统中央处理单元采用TMS320DM642嵌入式DSP芯片;根据汽车行驶特点,进行了软件工作流程设计。实验证明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接触式视线跟踪系统中注视点估计算法鲁棒性差的问题,对单相机双光源的视线追踪系统进行了改进.在空间相似三角形注视点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黎曼几何的视线落点补偿方法.在眼球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眼球角膜曲面对视线落点偏差的影响.根据人类眼球生理特点,在黎曼几何中对眼球曲面结构进行建模,提出以最短测地线长度为边长构造平面三角形,以补偿欧式几何中直线距离造成的视线落点的误差.利用非线性多项式模型对眼球视轴和光轴之间的偏差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视线落点.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最大误差均小于1 cm,对视线落点补偿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不同光谱波段图像配准算法复杂、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像素空间相关度的双通道图像融合效果评价方法,将该指标用作实时图像配准的控制参数,在基于DM642的视频图像实时处理仿真平台上,对微光双谱图像进行了实时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基于控制点、边缘等图像配准算法相比,该文提出的实时配准方法准确、有效,且不受图像灰度变化、噪声及不同微光成像波段成像器的光谱响应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TI公司的DSP芯片DM642图像处理平台为硬件开发平台,在CodeComposerStudio软件开发环境下,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实现了视频图像中动态目标的获取和特征提取。系统结合了软件算法的灵活性和硬件DSP的高速度,同时利用CCS对程序中的关键代码进行了优化,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软件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5.
人眼检测的混合加权特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眼动跟踪的目视瞄准技术可使无人武器的目标跟踪瞄准操控摆脱对肢体的需求,是未来无人武器的重要操控方式.提出一种混合加权特征方法,通过Gabor算子滤波、计算积分图、引入局部区域方差作为权重对混合特征编码进行加权运算并与级联分类器训练结合,获得人眼区域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优于常用的Haar-like、LDP方法,并且随着级数的增加误检率呈下降趋势.该方法可提高人眼检测率、降低误检率,为满足无人武器目视瞄准对实时性和准确率的要求提供可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非接触式视线跟踪系统中注视点估计算法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度映射的注视点估计算法。首先,根据人眼特性及视觉成像原理,瞳孔中心相对于角膜反射光斑的位置与注视点相对于红外光源的位置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映射关系,据此估计出注视点近似位置。然后,在眼球模型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眼球角膜曲面对注视点造成的偏差,通过弧长对误差进行补偿。最后,利用非线性多项式模型对眼球视轴和光轴之间的偏差进行拟合,得到最终的视线落点。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自由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最大误差均小于1 cm。  相似文献   

17.
基于DM642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给出基于DM642平台实现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分析常用图像边缘检测算子基础上,引入适用于具有灰度渐变、噪声较多图像的边缘检测算子,结果证明在该系统下能实时完成视频图像的处理,给出的边缘检测算子能较好的消除噪声的影响,边缘轮廓清晰.  相似文献   

18.
光斑的检测和定位是视线跟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定位精度直接影响视线跟踪系统的精度.目前常用的基于灰度二值化的光斑检测方法,容易受到光斑亮度变化和镜面反光等因素的影响.径向对称变换(RST)是一种有效的圆形目标检测技术,对上述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但计算代价偏高.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径向对称变换(IRST),有效降低了算法的计算代价.在引入IRST实现光斑检测之后,再结合自适应二值化和重心法实现光斑的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IRST算法的光斑检测鲁棒性明显高于基于灰度二值化的方法,而计算代价明显低于基于经典RST的光斑检测算法,最终的定位精度也优于其他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套针对煤矿系统应用的视频监控系统,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前端采集、视频压缩编码处理、网络传输控制等模块组成。视频采集部分采用面向数字多媒体应用的DSP—TMS320DM642完成高分辨率视频数据采集,完全满足实时性要求。为了对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处理,在DM642平台移植适合嵌入式应用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视频压缩处理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AudioVideocodingStandard(AVS)编码标准,完成AVS编码在达·芬奇平台TMS320DM642移植。网络传输控制使用SIP做访问控制协议。RTP/RTSP做传输协议。本系统通过对煤矿系统的实时监测,可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