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相适应,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物质条件与理论指导,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为社会选择提供参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一直在改革中发展,"体教结合"是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应然选择.并从价值工程的视角,对"体教结合"提高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价值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新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模式,推动普通高校"体教结合"健康、持续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运动员的素质,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效益,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能充分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优势,是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体教结合"的内涵、形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形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后奥运”时代构建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由解析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模式,目的是倡导回归文化教育母体,做好"体教结合",培养文武双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6.
肖留根 《科技信息》2009,(36):199-200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方式,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反思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的“体育工作队或优秀运动队”、“训练、教学、科研三位一体”、“职业体育俱乐部”、“体教结合”四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发现在新形势下,这四种传统模式带来了运动员退役安置难、非体育专业技能弱、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水平运动人才培养走“教体融合”之路,并给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由解析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我国竞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模式,目的是倡导回归文化教育母体,做好"体教结合",培养文武双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9.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尝试“体教结合”新思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我县竞体体育,为上级体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为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1.
从体育产业人才的存量、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和体育产业人才引进三个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政策保障、建设机制、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人才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人才集聚机制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教体结合模式下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个案研究方法分析高级中学体育生招生、学习、训练、管理经验;通过文献法把握了解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内涵。结果统一招生与优秀苗子重点选拔是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体育特长班的建立是落实普通高中体育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的前提;依据训练基础,因材施训是体育训练普及与提高的关键;改革高校体育生培养机制,是提高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结论高中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加强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之间的衔接,以向高校输送优秀体育生源为目的,建立从招生、训练、学习、管理到输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何发挥体育、教育两大国家人材培养系统的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体育人材培养规律的新体制,是体教结合的核心问题.本文就两者的结合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讨论、以寻求解决人才培养主要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体育体制的深刻变革,传统的业余体育训练模式极大地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在乒乓球业余训练中,文化教育不仅仅是运动员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运动员能否全面提升运动技术水平和从事专业运动竞赛的需要。因此,体教结合已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趋势和方向。本文在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体教结合的江苏省乒乓球业余训练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的竞技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强国长久之计的顺利实现,应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以保持我国的体育大国的地位。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索,并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获得内在规律,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林小静 《科技信息》2012,(35):303+259-I0303,I0259
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应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本文试将作为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的篮球课程通过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实行课程标准“均衡化”、教学内容“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以及课程实训“公司化”的“四化”改革模式.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于一体并达到够用、管用、实用的一线的高素质综合型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现今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状况,以安徽省7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从办队现状、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办队条件和管理现状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竞技水平不高;高水平运动队生源严重匮乏;选材监管工作存在疏漏,在组织和管理方面与先进省市的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