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本文从城镇空间格局、社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特征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该区城市功能、区域管理与分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2.
论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运输与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以及WTO与我国运输业的发展三个方面出发,较详细地论述了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内在本质联系,从而说明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它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军 《科技资讯》2011,(33):103-103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电力行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连择。本文依据这一发展趋势,从电力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入手,对电业行业践行电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各种有效手段及措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在低碳经济基本发展形式下对电网建设的规划与发展方向作出研究在推动整个电力行业与低碳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不断衔接.整合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与农业、城乡经济的结合部,是行政区域经济的基本环节.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发展县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县域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及东西对比分析入手,探索研究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经济全球化回波效应与发展中经济的脆弱性进行阐述,探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刘世锦 《科技潮》2002,(8):18-19
解决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当其冲的是必须要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结构的顺利转换。借鉴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迅速提升城市结构,改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区位配置、功能分工与利用效率,推动“两化”建设,这是北京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段时间以来区域经济地理研究艰难地由旧思维向新思维转换,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探索描述区域经济地理基本特征的思维系统与结构.提出了区域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核心问题和集中表现是"区域发展与运行",并对这一全新概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随后对区域经济地理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认为可以通过区域条件影响的评价、区域发展水平、区域发展过程、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差异、区域运行战略与对策等6个要素较全面地说明一个区域的经济地理基本特征,具体说明了这6维要素为何使用、在何处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同时还解释了区域经济地理基本特征描述系统的灵活应用问题.我国是一个经济地理特征十分复杂的国家,有效完成区域经济地理特征描述思维的转换,突破传统描述思维的束缚、建立新的描述思维系统,具有理论与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万山  张小京 《科技信息》2007,(17):29-3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趋于一体化,广泛地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和政治联系,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谋划。新发展格局是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必然要求我国经济治理彰显出更高水平的开放性、更深层次的内外联动性,也必然要求我国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我国开放型经济治理要坚持以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蓝图,重点促进治理目标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调整与完善,是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治理原则的巩固与发展,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治理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是对科技创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大战略协同发力、全球经济治理等治理重心的转变与统筹,从而加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实体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政策支持、产业结构升级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人口与资源优势等良好发展机遇下,针对河南省实体经济存在的产业空心化、制造业科技水平不够高、处于产业链中低端水平、科技创新体制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提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实体经济与科技协同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企业的社会生存能力、加强教育与科学事业的投入等对策,以期为河南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本文运用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表明金融发展能够较好支持河南省经济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没有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经济在总体上存在经济相对落后。与主体民族经济发展差距大、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化程度低、经济结构单一以及与所在国政府存在较强的经济关系上的依附性等共性的经济特征。只有充分认识这些经济特征,从总体上制定加速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打破封闭意识和落后观念,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基本思路出发才能不断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繁荣县域经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以,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具有经济与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本文运用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交通基础设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表明金融发展能够较好支持河南省经济增长,交通基础设施没有成为推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林芝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西藏江南,发展生态经济是将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林芝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对林芝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整理论对沈阳市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沈阳市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关系,并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沈阳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存在稳定的关系,工业发展在短期内对全市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工业发晨可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又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17.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琳  李有琴 《科技信息》2007,(16):318-319
县域经济发展对四川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经济必须转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载体;发展县域经济能够直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抉择。本文阐述了在县域经济解决好五个问题基础上,提出四川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繁荣县域经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以,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具有经济与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决定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是新常态下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绿色发展、创新、共享和稳增长是新常态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同时,必须处理好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的关系、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的关系、投资拉动与消费和创新驱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要素贡献与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作为我国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其显著特征表现为人均GDP较低.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西藏必须利用后发优势,提高经济产出的数量与质量,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的产出数量与质量不仅取决于传统投入要素的数量与质量,还取决于其它投入要素的优化程度,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匹配度.鉴于此,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来分析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素贡献,以利于要素投入的高效率与要素结构的合理化,保证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