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硅砂表面高温改性提高水玻璃砂强度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等的研究表明,硅砂表面存在吸附膜.高温改性使吸附膜被牢固烧结在砂粒表面,改变了吸附膜和砂粒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大大改善了湿润性,使粘结桥的断裂形式从附着断裂向内聚断裂转化,提高了水玻璃砂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表面稠化酸是将稠化剂(PAM)、交联剂(GL-5)加到酸中配制而成,它具有缓速酸化和防砂作用。该酸通过稠化剂的体相稠化作用,控制氢离子的扩散速度,具有很好的缓速作用;随着H+的不断消耗,通过稠化剂与交联剂在砂粒表面适合的pH值(pH=3~5)下的交联作用形成冻胶膜(表面稠化),该膜是一种很好粘弹体,弹性大于粘性,对砂粒表面润湿,通过氢键及静电引力加强对砂粒表面的吸附,限制砂粒运移,达到防砂目的;该膜可以进一步控制H+的扩散速度,达到进一步缓速目的,保证表面稠化酸酸化深远地层。对表面稠化酸的防砂机理及防砂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将酸化与防砂有机结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镜分析表明,采用CO2法的水玻璃砂中,碳酸钠盐呈花草状存在于砂粒表面;采用酯硬化法的水玻璃砂中,杆状醋酸钠盐既存在于砂粒表面,又分布于水玻璃膜内部,水玻璃砂强度主要取决于脱水水玻璃膜的点桥连接强度.旧砂再生复用取决于盐类晶体的去除程度和相应工艺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常用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特性来比较和研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将自行合成的正电磷脂DPPEL膜铺展在金膜表面,测量了膜表面的接触角及对纤维蛋白原的动态吸附特性,并与裸金膜、中性磷脂DSPC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DSPC膜、DPPEL膜和裸金膜的接触角分别为38°05′,57°20′和78°24′。在相同的纤维蛋白原溶液浓度条件下,裸金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率最快,饱和吸附量最大(3.50ng/mm2);磷脂DSPC膜表面吸附纤维蛋白原的速度最低,饱和吸附量也最小(1.00ng/mm2);磷脂DPPEL膜吸附速率也较快,饱和吸附量为1.75ng/mm2。表明纤维蛋白原在界面上的吸附特性与材料表面疏水性质和带电特性相关。PC头良好的亲水性和电中性,是其能改善生物医用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等离子改性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抗凝血性能,方法 用二氧化硫(SO2)气体等离子体处理LDPE膜表面,通过接触角预测,研究磺酸基与表面浸润性,表面自由能之间的关系.用XPS能谱,ATR-FTIR对表面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体外凝血试验分析抗凝血性能。结果 SO2气体等离子体处理LDPE膜表面,可使磺酸基与LDPE表面分子共价结合,获得了具有抗凝血性能的表面分子结构。结论 SO2气  相似文献   

6.
用环块磨损试验机,在石蜡基础油及石蜡基础油加0.5%ZDDP添加剂的润 滑条件下,对Si3nN4陶瓷-金属摩擦副进行了磨擦磨损试验。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俄歇电子光谱(AES)和X射线能谱分析(EDAX)等表面分析技术对摩 擦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3N4陶瓷-金属摩擦副具有优异的摩擦学特性;在基础 油中加入 ZDDP添加剂作为润滑剂后,对增加磨损抗力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现象是与 在摩擦表面上形成含S,P和Zn的表面反应膜有关。  相似文献   

7.
对酸碱度场的观察证实 ,表面稠化酸在酸化过程中能够形成冻胶膜。由Laplace公式得知 ,冻胶膜最终可在砂粒接触处形成冻胶 ,从而起到对砂粒的胶结作用。对冻胶的粘弹性进行了测定 ,并对冻胶对砂粒表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表面稠化酸主要通过冻胶粘弹性中的弹性、冻胶与砂粒之间的氢键及静电引力、冻胶对砂粒表面的润湿性等起防砂作用。对冻胶粘结力的测定结果证实 ,冻胶对砂粒有很好的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镜分析表明,采用CO2法的水玻璃砂中,碳酸钠呈花草状存在于砂粒表面,采用酯硬化法的水玻璃砂中,杆状醋酸钠盐既存在于砂业表面,又分布于水玻璃膜内部,水玻璃砂强度主要取决于脱水水玻璃膜的点桥连接强度,旧砂再生复取决于盐类晶体的去除程度和相应工艺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以微波激励氙(Xe)发射的真空紫外(VUV)光作光源,乙炔(C2H2)作反应气体,氮(N2)、氩(Ar)和氢(H2)气为稀释气体,采用直接光化学汽相淀积(CVD)工艺,在硅(Si)、钼(Mo)及玻璃衬底上进行了类金刚石碳(DLC)膜的淀积生长。通过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测试与观察,研究了在同样工艺条件下不同衬底材料对DLC膜成膜初期碳原子的吸附、凝聚及成核过程。实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仪中测量全反射角x射线谱(简称RHEED-TRAXS)的表面化学分析方法。对这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主要优点及应用作了概略介绍。本文还介绍了在扫描电镜中进行全反射角x射线谱(简称SEM-TRAXS)测量的方法及结果,并在文章的末尾指出了在扫描中实现(SEM-RHEED-TKAXS)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表面稠化酸的固砂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酸碱度场的观察证实,表面稠化酸在酸化过程中能够形成冻胶膜。由Laplace公式得知,冻胶膜最终可在砂粒接触处形成冻胶,从而起到对砂粒的胶结作用。对冻胶的粘弹性进行了测定,并对冻胶对砂粒表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稠化酸主要通过冻胶粘弹性中的弹性、冻胶与砂粒之间的氢键及静电引力、冻胶对砂粒表面的润湿性等起防砂作用。对冻胶粘结力的测定结果证实,冻胶对砂粒有很好的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12.
CO在NiO(100)表面吸附的DV—X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C-DV-Xα嵌入簇模型方法,研究了CO/NiO(100)吸附体系。比较表面电场作用与轨道作用对CO性质的影响,并考虑到BSSE校正,对CO在NiO(100)面上的吸附行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计算结果表明,CO以C端垂直吸附阳离子吸附位;O与表面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表面电场作用是使得吸附态CO的IR峰蓝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SiCp/ZA-27复合材料SiC颗粒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SiC粒子进行子多种预处理工艺试验,得出SiC粒了在920℃高温焙烧氧化,再在HF酸(1.5vol.)%)与丙酮混合液、丙酮中清洗球磨工艺是较优的预处理工艺。应用搅熔铸造工艺,处理后的SiC颗粒能较易分散到含镁的ZA-27合金流中,用SEM、EDS、XRD和TEM测定和分析了预处理前后SiC表面状态,得出SiC颗粒表面物理,化学吸附的气体是阻止其分散进入ZA-27合金流的主要原因,SiC表面的微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对钇(Ⅲ)离子及其配合物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吸附的速度曲线和等温线,研究了浓度、温度、溶液pH值、无机离子、配体和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服从通用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是焓驱动的放热、熵减的自发过程;吸附最佳pH值为4.8~5.5;OX-,SCN-,P2O4-7,EDTA等配体与Y(Ⅲ)的配合物的吸附符合Leckie提出的吸附模型Ⅰ和Ⅲ;各类表面活性剂在活性炭的等电点前后,对吸附有转折性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有明显的增吸作用,而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明显的抑制吸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SCC-DV-Xa嵌入簇模型方法,研究了CO/NiO(100)吸附体系。比较表面电场作用与轨道作用对CO性质的影响,并考虑到BSSE校正,对CO在NiO(l00)面上的吸附行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计算结果表明:CO以C端垂直吸附于表面阳离子吸附位;CO与表面的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表面电场作用是使得吸附态CO的IR峰蓝移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提出半讨论了采用X射线色散谱(EDX)技术表征纳米多层膜调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对TiN/NbN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并与模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多层膜的调制比,EDX是一种更为精确和方便的方法,采用EDX结合X射线衍射(XRD)技术可以准确、方便地表征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  相似文献   

17.
Co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催化性能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表面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修饰的CoO纳米粒子,初步探讨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IR)和X光能谱仪(XPS)研究了样品的性质,并将其用到一氧化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研究其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制备的CoO纳米粒子呈球状,属立方多晶结构,粒径可以控制,表面活性剂DBS以SO3^2-形式与Co^2+相结合。对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负载型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及其对应的晶态Ni系催化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测定(BET)及氢吸附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Ni-B/SiO2)对己二腈气固相常压加氢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工业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树脂固砂剂一直存在固砂强度与地层渗透率保留率之间的矛盾,开展了磷酸酯改性呋喃树脂固砂剂的研究,研究中以磷酸、聚醚(L35)、呋喃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羟基缩聚制备出磷酸酯改性呋喃树脂水性聚合物,并将其用水稀释3倍后作为油田固砂剂使用,一方面,以水作为天然增孔剂,另一方面,在水环境下成膜固化,既保证了固砂强度,又保证了高地层渗透率,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化学防砂效果的难题。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酯改性呋喃树脂用水稀释3倍浸入砂粒后,于水下环境中60~80℃保温48 h可固结砂粒,固砂强度大于4 MPa,适合油田水下环境固砂。截至2019年3月,现场应用10口油井,控砂成功率达100%,累计增油13 000 t,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垂直井筒携砂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助砂粒在水和煤油中的静态沉降实验,优选出实际油井出砂自由沉降末速的预测公式。并计算得到了砂粒的不规则形状校正系数,通过流动携砂实验获得了砂粒在流动液体中的沉降规律。由于受管道内流速度场的影响。砂粒的实际沉降速度并非自由沉速与流体平均流速的矢量和,而是与平均流速和砂粒自由沉降末速一个线性的统计关系式。该研究最终确定出砂粒在井筒中表现为沉降、悬浮及上升运动的临界条件,此临界条件可作为有铲实施井筒防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