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明暘  付聪聪 《科技信息》2010,(29):I0244-I0244,I0187
掌握一门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它涉及到文化能力的培养。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这既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力求探索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郭巧懿 《科技信息》2012,(6):194-194
谚语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通过对谚语的学习和比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方的传统文化。本文以谚语为切入点,对中英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有助于中国大学生们更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准确地掌握英语语言,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目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学习和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两方面论述了文化背景知识在培养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结合作者教学实践,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堂教学内容,介绍目标语中的文化内涵、习俗文化、心态文化、思维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同时,还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外籍教师的作用来丰富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以帮助他们提高英美文化能力与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文章指出文化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是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同时输入的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巍 《科技资讯》2006,(7):127-127
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与社会文化教学的密切关系。成功的外语教学应是在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音知识的同时,介绍文化背景,结合社会文化的各种因素教授语音的交际原则,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能力。本文试结合社会语言学的知识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组织法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化障碍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春艳  张芬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19-120,128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因汉英两种文化的不同而反映在语言习惯上的种种差异,说明了文化障碍对语言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措施,以便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跨越文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曹庆芳 《科技信息》2009,(28):I0154-I0154
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泛读课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增进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培养学生熟练地运用阅读技巧正确理解文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交际的符号,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化与交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但真正的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因此,英语教学既应该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又应该包括语言文化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论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通过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提高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  靳继凯 《科技信息》2012,(15):280-280,289
提高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作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适量进行文化教学.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忽视文化教学,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导入为手段,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论述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层面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一系列的途径,使文化意识的培养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让学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讲出合适而得体的话语,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孙金秀 《科技信息》2009,(27):I0245-I0245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新世纪课文内容涉及科技与社会、西方文化常识与中国文化精髓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很难想象他能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违反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则,就可能导至交际的失败。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今天,文化习得问题也就成了外语教学界一个重要的讨论内容。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积累文化背景知识,与单纯开设有关《概况》或《文化背景知识》课程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新春 《海峡科学》2004,(11):69-71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因此本课教学以英语课教学原则为依据,以“动态真实原则”为指导,采用现代信息技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大学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要培养其语言能力,更要提高社会文化能力。通过对英汉语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把文化导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树立文化意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田慧琴 《科技信息》2009,(9):216-216,259
本文通过分析外语教学与文化内涵的关系,指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指出渗透文化教学的关键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孟祥丽 《科技信息》2008,(15):192-192
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和得体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乃语用能力。缺乏语用能力正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大学层次英语口语课教学上,教师要从全面增强学生的语用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入手,灵活采用有效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其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现代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转变以往只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语言社会文化背景的传统教育模式,把文化意识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新教学目标,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对学生C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正军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1):76-76,78
C语言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计算机语言,它已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C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途径,旨在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