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PEG)与月桂酸钠(R11COO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电导率曲线出现两个临界浓度:T1(CAC),T2(吸附达饱和的浓度);体系中PEG浓度越高,R11COONa的解离度越大;核磁共振研究表明,PEG分子链的一部分穿过R11COONa的胶束,形成项链状结构,另一部分深入到溶液内部.  相似文献   

2.
活化MDEA水溶液中二氧化碳溶解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t=30-90℃,pCO2=14.88-724.4kPa条件下,测定了CO2在MDEA、MDEA+DEA和MDEA+PZ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并用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CO2在活化MDEA水溶液中的溶解焓。  相似文献   

3.
通过粘度法和GPC法,用计算机和作图法进行优化选择,订定了VDC-MA(质量之比为VDC/MA=94/6)共聚物在25℃、THF中的Mark-Houwink参数,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胶态分散凝胶(CDG)是由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柠檬酸铝(交联剂)形成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中铝的配比为20∶1.分别研究了CDG体系和不加交联剂的HPAM溶液在填充砂中的流动阻力以及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填充砂的粒度对CDG体系在填充砂中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交联剂的HPAM溶液在填充砂管中的流动阻力略有增加,而加交联剂的CDG体系在填充砂管中的流动阻力大幅度增加。CDG体系在粗砂中流动时,需流过65Vp(孔隙体积)的溶液,才能使填充砂管的阻力系数大大增加;而要增加同样的阻力系数,细砂管只需流过21Vp的溶液。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大时,所形成的CDG体系在填充砂管中的流动阻力比相对分子质量小的HPAM增加更快  相似文献   

5.
胡志国  潘勤生 《河南科学》1998,16(4):404-407
用乌氏粘度计和电导率仪测定了PEO-Ca2+-H2O溶液的粘度和电导率研究了在Ca2+存在下聚乙二醇(PEO)水溶液的电导率和粘度等特性随Ca2+浓度变化的情况,得出了粘度和电导率的关系式:κηsp·fn=m,其中m、n为常数。  相似文献   

6.
用粘度,电导率,核磁共振的方法探讨了聚乙二醇与月桂酸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EG与R11COONa在水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复合物,混合溶液的粘度表现出聚电解质的粘度行为,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丙烯酰胺──烯丙基磺酸钠共聚物(PASA)与无机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复配体系的粘度,结果表明,无机盐降低PASA溶液的粘度,而在AS存在下却随AS浓度的升高溶液粘度升高.NaCl和AS共存时,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溶液粘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用TbCl3,二乙三胺五乙酸二酸酐(简写为DTPAA)和对-氨基水杨酸的钠盐(简写为pAS-Na)在水溶液中制得Tb^3+的三元配合物,通过紫外可我谱和荧光光谱验证了此三元配合物的存在;用DTPAA与pAS-Na制得的含氮多羧基配体DTPA-pAS和DTPA-2pAS分别与TbCl3溶液制得了2种二元配合物。研究了此3种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考察了浓度、pH值、La^3+离子等对三元配合物荧  相似文献   

9.
胶态分散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胶态分散凝胶(CDG)是由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柠檬酸铝(交联剂)形成的,聚丙烯酰胺和交联剂中铝的配比为20:1。分别研究了CDG体系和不加交联剂的HPAM溶液在填充砂中的流动阻力以及H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填充砂的粒度对CDG体系在填充砂中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交联剂的HPAM溶液在填充砂管中的流动阻力略有增加,而加交联剂的CDG体系在填充砂管中的流动阻力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人参果中杂多糖F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参果渣中分离纯化获均一的多糖F.它是由Ara,Rha,xyl,GalA,Gal,Glc组成,摩尔比为:5.9:4.3:0.3:0.7:17.4:1.F的结构分析用高碘酸氧化,Sinith降解甲基化分析,G·C与G·CMS联用鉴定.结果表明F为多分枝结构.分子主干由β─(1→3)─D—Gal基构成,其中部分糖基在C4或C6位带有侧链,分子中尚有以1→4或1→6昔键相连的Gal基.分子的支链由Ara基(1→5),Rha基(1→4),Glc基(1→3),GalA基(1→43)组成.  相似文献   

11.
大豆分离蛋白接枝甲基丙烯酸的溶液流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2-巯基乙醇为蛋白质变性剂,在浓度为8mol/L的尿素溶液中进行了大豆分离蛋白接枝甲基丙烯酸的反应,并通过比较其^13C核磁共振谱图证明了甲基丙烯酸成功地接枝到大豆分离蛋白上,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及其接枝产物溶液的流变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在尿素体系中表现为牛顿型流体,而其接枝产物在该体系中表现为典型的非牛顿型流体,外加盐以及调节pH值将影响溶液的流变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以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酸钾(简称Ni(Ⅳ))为氧化剂、纤维素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纤维素表面引发苯乙烯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不同的Ni(Ⅳ)浓度、单体与纤维素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pH值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接枝共聚合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得到了高接枝参数的接枝共聚物.用红外光谱(IR)、电镜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3.
运用Brabender粘度计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粘度曲线进行了测定,研究考察了不同阴、阳离子取代度不同pH值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并同原淀粉及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性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磷酸型两性淀粉经阳离子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冷粘稳定性;阳离子取代度及阴阳离子比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性质有很大的影响;磷酸型两性淀粉还具有一定的抗酸降解能力,在pH值为9.0的稀碱溶液中,碱对磷酸型两性淀粉的糊化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Cobalt tetra(N-carbonylacylic) aminophthalocyanine was supported on cellulose fibres by graft reaction to obtain a novel polymer catalyst, catalytic cellulose fibres (CCF),and the optimal supporting conditions were pH = 6, 80℃,t = 120 m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activity of CCF towards oxidation of 2-mereaptoethanol (ME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CCF had good catalytic oxidation activity on MEA at room temperature, causing no secondary pollution and remaining efficient for the repetitive tests with no obvious decrease of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采用粘度法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氧乙烯两亲接枝共聚物(PMMA-g-PEO)在选择性溶剂中微胶束的形成,探讨了共聚物质量浓度、溶液温度、接枝链长、PEO含量和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对微胶束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质量浓度和溶液温度的变化,溶液粘度随之改变,接枝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也发生变化;两亲接枝共聚物的接枝链长、PEO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临界胶束浓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热力学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春南湖水体培养生物膜, 研究自然水体生物膜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特性及pH值对生物膜吸附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影响. 结果表明, Freudlich方程、 Langmuir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膜对苯酚及对硝基苯酚的吸附. 生物膜吸附苯酚、 对硝基苯酚的过程中表现出对酸、 碱的缓冲能力, 具有两性表面特性. 生物膜对苯酚的吸附在pH=5~9范围内, 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 生物膜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 溶液中pH值的变化, 改变了酚类化合物的存在形态, 从而影响生物膜对酚类的吸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 (CMC)与丙烯酸丁酯 (BA)的共聚物 ,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对共聚物吸水吸油性能的影响 ,并证实只有采用硝酸铈铵 /偶氮二异丁腈复合引发剂才能获得双吸共聚产物 ,经红外光谱测试其产物含有羟基和酯基功能基团 ,吸水倍率为 5 g/g ,吸油倍率为 4g/g .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然高分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环氧丙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原料,制得了两性羧甲基纤维素絮凝剂,对马铃薯淀粉废水进行了处理.从处理的效果来看,絮凝性能明显增强,当水体的p H在7左右时,对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0%以上,从处理后的废水外观来看,对废水的脱色、除悬浮物的效果均不错.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自由基聚合和接枝共聚的机理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 ,用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钠制得高吸水性树脂 ,并且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和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该接枝聚合物是一种较好的超强吸水材料 ,它吸自来水和盐水的量都远远大于其它吸水材料 .其吸去离子水为 1 0 0 0 g/g,吸 0 .9%的盐水为 1 4 0~ 1 6 0 g/g,且保水性能好 .  相似文献   

20.
以质量分数为65%的氯化锌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微晶纤维素(MCC)与丙烯酸(AA)的均相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引发时间、接枝共聚时间、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FT-IR、XRD和TGA分析了接枝前后微晶纤维素的特性.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与MCC的质量比为1∶2、单体与MCC的质量比为5∶1、引发时间为10 min、接枝共聚时间为8 h、共聚温度为60℃时,接枝率达20.3%;随接枝时间的延长,接枝产物粒径呈减小趋势,电位呈增加趋势;接枝后的产物在1729cm-1处有CO的吸收峰,说明接枝上了丙烯酸单体;接枝后MCC的结晶度及热分解温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