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钢结构在建筑业内,特别是在超高层建筑、大空间建筑和工业厂房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钢材耐火性能差,使得建筑钢结构防火成为重点考虑问题。该文从对钢结构防火设计目的及要求出发,通过分析防火保护层对钢构件升温的影响,总结目前可采用的防火保护措施及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劣。重点介绍最常用的方法即涂抹防火涂料法,并讨论了防火涂料的分类及提出其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纳米TiO_2改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纳米TiO2为添加剂来提高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各项性能.研究了纳米TiO2的改性,以及改性后的纳米TiO2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热极限、防水性能、黏结强度及抗菌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涂料的断面以及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采用6%的经硅铝复合包膜改性后的纳米TiO2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与纯钢结构防火涂料相比,纳米TiO2添加量为0.9%时,改性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其耐热极限由96℃提高到112℃,耐水极限由28h提高到37h,黏结强度由0.45 MPa提高到0.61MPa,抗菌率也由21%上升到99%.  相似文献   

3.
钢结构防火涂料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国内外钢结构防火材料的基础上,认为国产钢结构材料存在价位高,装饰性差。耐火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国内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和生产正沿着以下方向发展:(1)防火涂料产品向着多样化,系列化,专业化和功能化方向发展;(2)改进配方和生产工艺;(3)发展装饰性好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4)通过多种试验降低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改性新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采用纳米材料改性钢结构防火涂料,实验表明:采用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纳米粒子改性钢结构防火涂料,可解决无机纳米粒子在有机涂料中的分散问题,从而可有效地提高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实验还表明,不同的纳米材料及其加入量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最常用纳米TiO2、纳米SiO2和纳米B2O3这几种纳米材料中,纳米TiO2的效果最好,经其改性后的防火涂料的耐火极限可提高6min,防水性可提高17.9%;当纳米TiO2含量为0.9%时,改性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建筑用钢主要有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钢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在火灾中如无隔热保护会很快受热升温而产生较大形变或丧失其承载力。建筑钢材的临界温度约为538℃~594℃。因而,不受防火隔热保护的钢结构虽为不燃烧体,但不耐火,受高温或强烈火焰作用时很容易被破坏。对于轻钢结构的析架、腹杆等,如无防火保护措施,在火灾条件下受火后5min~10min即会垮塌。钢结构构件防火保护是提高钢结构耐火性能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材料因其质轻、高强、抗震性强、施工周期短和可回收利用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变电站设计中.但变电站建筑中主变压器和电容器等电气设备含油量均较多,发生火灾时危险性大,而钢结构材料防火性能、力学性能较差,因而采用防火材料对钢结构主体进行防火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毛 《科技信息》2011,(19):I0352-I0353
本文对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问题的起因、防火性要求及施工时的防火安全予以论述。提出不宜不惜代价的提高有机保温材料的阻燃性能来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而应重点考虑系统整体构造的防火性能,其中主要包括防火保护层、空腔和防火隔断3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高层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中被广泛采用,但是钢结构的防火性能比较差,钢结构的防火防腐问题也变得愈加突出。本文在分析高层钢结构建筑火灾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钢结构的耐火性能、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和耐火保护方法,提出了钢结构防火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钢结构具有的特点,浅谈了钢结构防火保护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钢构件在火灾条件下的破坏机理和钢结构防火原理的介绍,探讨钢结构几种防火的设计方法。参考国内外资料,并提出了今后工作中需大量研究的问题,为钢结构设计的完整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抗静电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薄(CB)型钢结构膨胀防火涂料(UFRC)在燃烧过程中可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选用氨基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为基体树脂,以多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为膨胀阻燃体系,以氢氧化铝(AH)为协效剂,制备了抗静电膨胀型防火涂料(AUFRC)。用红外(FTIR)、XRD等方法对防火涂料及其燃烧残渣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阻燃机理。当基体树脂(wt(氨基树脂)∶wt(丙烯酸树脂)=1∶2)为80份,APP为25份,PER为15份,MEL为10份,AH为5份时,制备的防火涂料阻燃、抗静电等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朱彦伟  杨慧芹 《科技信息》2007,(27):102-1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钢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形式以其重量轻、承载力大、施工简便、布局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体育馆和大型厂房等建筑中.但由于钢结构存在不耐火的致命弱点,发生火灾时极易发生倒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防火问题备受人们的关注。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钢结构建筑的火灾特点。钢结构建筑的梁、柱、屋架是建筑的骨架,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幢建筑的安全,它们大都采用钢材,钢材虽然是不燃材料,但其耐火性能很差,随着温度的变化,其力学指标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承载力和平衡稳定性会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下降。钢结构在温度达到350℃、500℃、600℃时,其强度分别下降1/3、1/2、2/3,在高温条件下其内部应力也会发生改变,使钢结构承重体系出现问题,按理论计算,在全负荷下,钢结构失去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500℃,一般火场温  相似文献   

12.
徐向东 《科技资讯》2007,(16):22-22
通过钢结构防火存在的问题和钢构件在火灾条件下的破坏机理和钢结构防火原理的介绍,探讨钢结构防火的设计方法、钢结构构造防火以及钢结构防火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倪允广 《科技信息》2012,(5):460-460
钢结构必要的防火措施:一是对钢构件进行耐火保护,使其结构在温度升高时能保持稳定性;二是合理安排室内排风排烟系统,降低火灾时的室内温度。  相似文献   

14.
刘磊 《科技资讯》2009,(10):113-113
阐述了钢结构的四种防火保护措施,重点阐述了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产品选型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钢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建筑物上通过对具有坚固韧性的钢材的使用,原因在于钢结构的质地比较轻盈,而且耐高温,抗震效果也非常好,而且对建筑物起到了延长寿命的作用。但是在防火方面,由于钢结构的构造不合理导致了钢结构软化,在火灾中随着温度的上升,强度和韧性降低,失去了在火灾中应有的承受能力,无法支撑起建筑物的重量,导致严重的建筑物坍塌及火灾的蔓延,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在防火涂料在钢结构上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运用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该文从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比的聚磷酸铵(APP)与季戊四醇(PER)混合物的理论热失重曲线和实际热失重曲线的差别,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协效作用与发生的化学反应。随后以醋丙乳液为基体配制了膨胀型防火涂料,研究了APP与PER的质量比对涂料防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物热解过程中存在3个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为180℃~320℃时APP与PER形成磷酸酯,320℃~550℃时生成的磷酸酯脱水环化,600℃~750℃时环状结构炭化形成石墨化片段;当mAPP/mPER为3∶1时,协效作用最佳,生成炭量最多,配制的防火涂料膨胀倍率最大,防火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钢结构建筑的火灾危险性防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钢结构防火的意义,探讨了钢结构火灾防治的相关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全面分析了基于防火涂料的钢结构防火技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钢结构防火问题一直而且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现实课题,国内外科研单位,特别是消防科技人员为此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使得钢结构防火技术与理论日趋成熟,本文笔者浅谈了自己对钢结构防火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钢结构防火的重要性,对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钢结构防火涂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钢结构防火涂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兴元  王虎  俞永根 《科技信息》2008,(10):113-113
钢结构具有结构轻、可靠性好、塑性、韧性好、高空间、大跨度等优点,钢结构在长期受100°C辐射热作用是性能变化不大,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但钢结构也有怕火、耐腐蚀性差等明显缺点,。特别是随着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防火问题越来越重要,钢结构的防火措施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