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距离我们几十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有一类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们以比太阳明亮万亿倍的光度发出光芒,它们的名字叫做“类星体”。至今已经发现的类星体为数不少,然而奇怪的是,在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附近却一个也没有见到。想来,在遥远的过去,银河系附近曾经也应该是有过类星体的。那么,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呢?类星体真可以说是“谜一样的天体”。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已经逐渐搞清楚了它们的一些情况。本文介绍类星体是怎样的天体以及它们的诞生过程,并探讨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远红外亮类星体是极亮红外星系中具有I型活动星系核光谱特征的天体,光学光谱研究表明它们在光学波段的辐射主要由中心活动星系核主导,其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为107~108M☉,且有超爱丁顿吸积率.与光学选类星体相比,远红外亮类星体在远红外波段存在明显的辐射超出,这可能是由其核区周围~1 kpc尺度内的星暴活动(恒星形成率约为几百M☉yr-1)加热尘埃造成.对分子气体进行观测发现远红外亮类星体的宿主星系中存在约109~1010M☉的分子气体,这些分子气体可以为黑洞和核球的增长提供"原料".几乎所有远红外亮类星体都处于富气星系并合的晚期,是极亮红外星系向光学选类星体演化的过渡天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假设类星体θ—Z图截止线外的三颗星存在引力红移,认为这种红移由中微子天体(NAO)引起。从而给出类星体θ—Z图截止线外的反常分布一种解释,指出这些类星体可能位于NAO中。同时,推断出NAO的形成时间早于10~7年(宇宙时),并且中微子的质量约大于1ev。  相似文献   

4.
子虚 《创新科技》2009,(7):61-61
<正>宇宙大爆炸、黑洞、黑子、太阳系外星球、棕矮星、类星体、宇宙射线、银河系等一系列有关宇宙和太空的现象与名词,如果没有伽利略的发明也许都将不复存在。为了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体400周年,联合国把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  相似文献   

5.
在宇宙性红移的假设下,对152颗有光学对应体的射电类星体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有利于封闭式宇宙模型的α_m-M图。类星体在图上分布的规律性呈现了类星体在分类,非热辐射及演化上的一些特性。预言“光变幅度不大于0.5”可作为类星体“标准烛光”分类的一个新的内禀物理量。已在进一步的工作中获得证实。  相似文献   

6.
类星体、赛佛特星系等高能天体常具有宽的,轮廓显著不对称的原子发射谱线,其短波边陡直而长波方向则平坦下降。根据谱线的这些基本特征及对类星体内部物理条件的考虑,指出这种线辐射可能产生于相对论电子的切仑柯夫效应。如果包层的氢密度达到N=5×10~(20)(厘米~(-3)),则切仑柯夫谱线宽度将大于60■。  相似文献   

7.
<正>射电天文学诞生的近一百年来在天文领域取得了诸多载入科学史册的成就,突出代表是现代天文学"四大发现"——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1世纪,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等前沿研究方面仍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天文学已经进入全电磁波观测时代.随着引力波观测窗口的打开,射电天文在引力波探测、引力波天体物理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对建设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充满期待.为了展示并总结我国110 m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QTT)的最新成果,我们特别组织"大型全可动射电望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在电子速度大于光速情况下切仑柯夫辐射的形式。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说明超光速电子辐射在类星体辐射机制中存在的可能性,并讨论将其应用于类星体辐射得到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9.
作者讨论了在介质中的电子速度大于光速情况下契伦科夫辐射的形式,并将其应用于类星体辐射,通过对类星体辐射实际观测资料的分析,说明了契伦科夫辐射存在于类星体辐射机制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伽马射线暴     
戴子高 《科学观察》2020,15(3):29-32
正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是起源于大质量恒星坍缩(长伽马暴)或者致密双星并合(短伽马暴)等短时标极端剧烈的高能灾变天体,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猛烈的爆发现象,也是宇宙宏观速度最快的天体。伽马暴本身辐射及其余辉辐射来自新生黑洞或者磁星所驱动的极端相对论喷流,并且理论上预期其还伴随强引力波、高能中微子和高能宇宙线辐射。因此,伽马暴是研究黑洞  相似文献   

11.
在宇宙的演化过程当中,经历了暴胀、辐射以及物质为主时期.如果宇宙现在仍处于物质为主时期,那么理论上所得到的宇宙年龄大概是在80~100亿年左右.另一方面,人们测得一些古老星团的年龄超过了110亿年,由此可见,理论预言与观测结果不相符合,这就是宇宙的年龄问题.当前的观测表明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时期,人们通常将加速的原因归结于宇宙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暗能量的物质组分.人们进一步发现由于这种组分可以使理论上预言的宇宙年龄变大,从而缓解了宇宙年龄问题.可是,最新的观测表明,仍有一些天体的年龄比预言的宇宙年龄要大,比如说类星体APM08279+5255,它在红移等于3.91时的年龄大概是21亿年,超过了当时的宇宙年龄.事实上,通常人们在研究宇宙学中,仅仅考虑了理想流体这一简单模型,而该模型可能过于简单.因此,本文将考虑带有黏滞性的流体.通过引入黏滞性,宇宙的年龄问题被进一步缓解了.尽管,本文考虑一类被称为Ricci暗能量的模型,但是所得到的结论可以推广和应用到各种暗能量模型中.  相似文献   

12.
活动星系核的演化研究在能量产生、辐射机制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性质及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搜集到的数据,通过分析发光度、中心黑洞质量、吸积率与红移的关系图,进一步支持了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存在的两个演化序列的观点:一个是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逐步过渡到BL Lac天体,然后过渡到射电星系RG,最后过渡到椭圆星系;另一个是从类星体Quasars过渡Seyfert星系,然后过渡到正常漩涡星系。  相似文献   

13.
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用现代科学理论和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较详细地批驳了唯心主义的有限时空观,揭露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根本性错误。论述了宇宙的膨胀和收缩循环往复,交替进行,大爆炸奇点不存在,同时阐述一种与膨胀着的无限时空相联系的新的稳恒宇宙演化模型,星系和天体是随着时空的膨胀不断增长形成的,新物质在天体内连续生成,宇宙的密度不变,合理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一些观测到的不为通常知识所解释的引力反常。  相似文献   

14.
以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运行来最初3个月观测的Blazar为样本,给出了74个(46个平谱射电类星体,28个BL Lac天体)伽玛射线噪Blazar天体的射电(5 GHz)和伽玛射线流量,计算了射电到伽玛射线辐射的有效谱指数αRγ.研究了有效谱指数及射电光度与伽玛射线光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射电和伽玛射线光度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通过Blazar的伽玛射线光度与亮温度的关系讨论了伽玛辐射的喷流效应.从一些文献中收集了50个伽玛射线噪Blazar天体的伽玛射线、X射线资料和相应的亮温度.该样本中包括16个蝎虎天体(BL Lac)和34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研究了光度与亮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亮温度与伽玛射线和X射线光度都存在相关,这一结果说明伽玛射线和X射线都具有强喷流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1 7日,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们宣布探测到与原初引力波相关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一模偏振信号。如果得到证实,这将是人类宇宙认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间有一种人们尚且不了解的发能方式,它远远超过核能。这种现象离我们并不十分遥远。人类的地球所在的银河系以及每个银河系的中心,所含的能量比类星体只小了100倍左右,这说明宇宙普遍存在着非核能的存在方式。而对其它情况,现在人类仍一无所知。 其二是暗物质,人们发现,在银河系里有一个叫星系群的圆球,在星系群里有3/4的物质,人们用光学、红外、放射等手段看不见,这就是暗物质。,它占据了人类所在的宇宙的绝大多数质量,有很高的能量,人类现在不知其为何物,来源如何,, 以上两个谜是当代天体研究上的两大问题.当代人研究天体问题的方法,一是…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17日,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John Kovac 等人(BI-CEP2团队)召开发布会,宣布首次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找到由引力波留下的B模式极化信号。被誉为“时空涟漪,大爆炸回响”的原初引力波被认为是人类迄今为止可以捕捉到的来自最早宇宙--约138亿年前的信号。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相对论天体物理中的两个热点问题:黑洞吸积盘的观测效应和类星体光谱证认;对用吸积盘模型给类星体1604+179谱线作重新证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非黎曼几何的传统力学分析方法,对当代天体物理中大尺度天体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了较系统全面的探索研究:(1)导出了原初典型星系的起源、形成和生死循环演化的基本规律.揭示了类星体、活动星系核现象和类星体反常红移未解之迷.证明了星系核中均都存在一超级不稳定黑洞.(2)导出了大尺度层次天体的基本特征和层次攀升演化的一系列基本规律.并对此系列唯象规律,作了相对论力学分析的理论证明.导出了星系分布中存在的”星系长城”、“星系空洞”和”星系分布红移周期性”等可观测天文现象.由此证明了总星系中质元星系非均匀和各向异性的分布规律.(3)导出了由排斥起主导作用形成的第二类引力黑洞: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总星系M’S4).揭示了星系红移和类星体特大红移之迷.(4)证明了相对论性牛顿万有引力是一种力程λG=R'54的远程饱和有程力.(5)定量导出了总星系中潜藏的“场暗质星”和发不出光的“非场暗质量”,证明了“场暗质量”高度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分布规律.(6)导出了宇宙的“双饱和稳定临界黑洞理想气体分子结构模型”,导出了质量无限,尺度无边、没有中心、没有始终、永恒运动的无限宇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