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文献中收集了BL Lac天体PKS 2155-304在光学R、V和I波段历史光变数据.利用功率谱方法对PKS 2155-304在三个波段的光变曲线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PKS 2155-304在光学波段存在约311.8d的光变周期,该结果可以被螺旋喷流模型解释.利用离散相关函数法分析了三个波段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三个波段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他们的辐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从文献中收集了BLLac天体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从2004年至2011年共6310个观测数据点,获得了天体光学R波段的变化曲线。用Jurkevich方法分析了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的变化周期,发现PKS2155-304在光学R波段存在约314d(0.86a)的中短时标光变周期,用双黑洞系统的轨道驱动引起喷流的非弹道螺旋运动模型解释了天体存在的中短时标光变现象。  相似文献   

3.
PKS2155-304是一个典型的TeV源,在全波段都观测到光变.文章利用GeVγ辐射和X辐射观测资料确定GeVγ辐射的基本参量以及相关黑洞质量,利用光学光变周期分析中心双黑洞系统的结构参量,并利用TeV的光变时标确定TeV辐射的区域大小以及离中心的距离.从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在中心有一个双黑洞系统,大黑洞的质量是80.8×107太阳质量,而次黑洞的质量为(3.35-5.20)×107太阳质量.该双黑洞系统的半轴和为(3.67-5.15)×1016cm.②GeVγ辐射的参量与因子来自于离中心黑洞(次黑洞)18~20斯瓦西半径处.GeVγ辐射的Doppler因子为0.31~0.45,视角为8.5°~9.4°.这里的两个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系数λ.③TeVγ辐射来自于距中心2.5~2.8斯瓦西半径处.  相似文献   

4.
使用Swift卫星UVOT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得到耀变体PKS 2155-304从2005年11月17日到2017年9月8日的光学U、B波段的光变曲线.应用Jurkevich方法对光变曲线进行周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PKS 2155-304在光学U波段可能具有237d的准周期性光变,B波段光变可能具有242d的准周期,该结果得到DCF方法的验证.通过DCF方法还发现光学U、B波段的光变具有强相关性,且无显著的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5.
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1.26 m红外/光学望远镜,在2019年9月~2020年1月间对BL Lac天体3C66A进行了SDSS-g,r,i 3个波段的光学观测.利用功率谱方法、Jurkevich方法及离散相关函数分别对其光变曲线进行了周期性分析.结果显示,3C66A存在约32.0 d的光变周期,其可用螺旋喷流模型进行...  相似文献   

6.
收集了耀变体PKS 0537-441近11年红外和光学波段的光变数据,光变曲线表明PKS0537-441天体存在剧烈变化.利用功率谱方法和Jurkevich方法分析了PKS 0537-441各个波段的光变周期,发现其可能存在1 038d和583d的光变周期.若该源的长周期光变与吸积盘有关,则得到不稳定的区域为R=14.9Rg.用DCF方法对这几个波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光学和红外之间有延时同时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这表明它们的辐射区域不同但辐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用运用小波分析寻找类星体PKS1510-089射电波段光变周期的方法.收集了PKS1510-089在射电37和22GHz波段较为完备的观测数据,获得了从1990~2005年的射电光变曲线.使用小波分析方法较好地分析和认证了类星体PKS1510-089的光变周期值,结果表明:(ⅰ)PKS1510-089在射电37GHz有T1=(1.80±0.06)a和T2=(0.90±0.07)a的周期,(ⅱ)在射电22GHz有T1=(1.80±0.06)a的周期,(ⅲ)从等值线图的连续性,发现T1=(1.80±0.06)a为PKS1510-089的主周期,T2=(0.90±0.07)a可能为T1=(1.80±0.06)a的半周期.这些结果与Xie在2004,2005,2008年以及Wu在2005年,Liu和Fan在2007年采取其他数据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预测最近的一次大爆发将发生在2011年1月.  相似文献   

8.
我们从Swift卫星上得到了2005年2月到2008年5月X波段的观测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剔除粗差的处理,得到了PKS 1510-089的光变曲线.用Jurkevich方法计算分析PKS 1510-089 X波段的光变周期特性,结果表明其光变周期约为1.84±0.10年.针对这样的光变周期,我们用薄吸积盘理论进行了讨论,并估算了PKS 1510-089的黑洞质量.  相似文献   

9.
观测表明BL Lac天体具有明显的双峰结构,引起双峰结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喷流中相对论电子的同步自康普顿过程.在理论上对同步自康普顿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典型的BL Lac天体PKS 2155-304进行能谱拟合,讨论BL Lac天体的高能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10.
BL Lac天体表现出一系列特殊的观测性质。按照巡天方式可以分为X-选择和射电选择BL Lac天体。很多人讨论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的主要工作是:①选取了两个样本;②收集了最高观测偏振读,寄主星系的绝对星等、核主导系数等;③计算了热光度、同步辐射峰频以及峰频所对应的光度、有效谱指数。基于这些数据,考察了两类BL Lac天体的性质。结果表明:X-选择和射电选择BL Lac天体在热光度、核主导系数以及有效谱指数等性质是不同的,但它们具有很相似的同步峰频光度。  相似文献   

11.
以304不锈钢做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极化曲线,极化时间分别为4h和10h的交流阻抗谱,用伏安法测量了304不锈钢表面氧化膜/钝化膜与碳纸之间的接触电阻。实验结果表明,304不锈钢能够钝化且钝化电流密度低于16μA·cm^-2;随着极化时间增加,不锈钢表面生成的钝化膜的界面极化电阻增加,表面钝化膜有增厚的趋势;经过恒电位极化后,304不锈钢的钝化膜与碳纸的接触电阻显著增加,模拟阴极环境的接触电阻大干模拟阳极环境的接触电阻。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金相、显微硬度、板式拉伸检测方法研究了304 L不锈钢带在真空钎焊前后截面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变化情况。本文针对钎焊后晶粒有明显长大倾向、显微硬度有所降低、材料的延伸率变化明显的现象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工艺参数的改进建议,为其在工业生产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晶间腐蚀试验及万能材料拉伸试验机研究了晶界工程处理对304不锈钢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经8%冷轧变形及1 100 ℃退火6 min处理后的304不锈钢,与1 050 ℃固溶处理30 min的304不锈钢相比,低重合位置点阵(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ΣCSL) 晶界比例从45.1%增加到77.8%,Σ3晶界比例从42.0%增加到65.5%。并且在迁移的随机晶界上引入了具有低晶界能的特殊晶界片段退火孪晶,降低了大角度晶界网络的连通性,优化了晶界分布,提升了304不锈钢抗晶间腐蚀性能。晶界工程处理对304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晶界工程处理后,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小幅度降低,分别降低了20 MPa和13 MPa,伸长率提高了8%。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Cl~-质量分数对304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和动电位循环伏安法2种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温度和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对304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二者对点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氯离子质量分数的增大,304不锈钢点蚀坑的孔径和数量均变大,电流密度也变大,击穿电位Eb负移,钝化区变窄,因此二者的升高使钝化膜的修复能力变差,点蚀敏感性增加.同时得到Eb与温度、Cl-质量分数都呈线性关系:温度每升高10℃,Eb向负方向移动约30 mV.Cl-质量分数每增加0.5%,Eb向负方向约移动10 mV.Eb-Ep随着温度或Cl-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变大,但其与温度或Cl-质量分数并不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法和浸泡法研究了Q235碳钢与304L不锈钢在典型含硫环境中的电偶腐蚀行为.采用SEM观察试样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实验体系中304L的阴阳极过程均为电化学活化步骤控制;在pH为4和7的实验溶液中,Q235钢的阴阳极过程均受电化学活化控制;而在pH=13.3的实验溶液中,Q235阴极过程受电化学过程控制,阳极过程受离子扩散控制.在三种实验溶液中的电偶腐蚀效应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但电偶电流随阴阳极面积比的变化并不呈现出对数正比规律.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Q235钢的电偶腐蚀速率明显减小,但电偶腐蚀效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基于Metshovi射电观测数据库获得的PKS 1510-089在22 GHz射电波段从1991到2005年的流量变化数据,利用χ2评估方法分析其周期性,得到3.2年的变化周期,与先前报道的1.8年有所不同.通过复原折叠周期计算了它与光变曲线的相对误差,得到3.2年的误差26.8%要比1.8年的误差30.3%小.最后,利用薄吸积盘理论估算了PKS 1510-089的中心黑洞质量下限,并对粘滞系数和多普勒因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