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京师同文馆毕业生杨兆鋆(1854-?)的数学成就做出评价。方法历史文献考证和分析。结果杨兆鋆在“平圆容切”方面的工作,是在吸收和消化《几何原本》中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以欧氏几何做图方法研究圆之间相切问题的典型代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杨氏的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数学传入后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2.
17世纪,西方来华传教士采取学术传教的策略,他们在中国学者的合作下翻译了一批西书.因此,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随之被传入中国.分析其中传入的若干则流体知识,包括液体的特性、比重、浮力和压力等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随着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西方的解剖生理学开始传入中国.这是西方生理学传入中国之嚆矢.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当时的解剖生理学专著和一些“性学书”中所阐述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分析了这些知识的内容和特点,并探讨了这些知识来到我国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六合丛谈>中牛顿(Isaac Newton,1643-1727)经典力学和化学传播的来源与内容作分析讨论,为研究19世纪中期中国科学传播史提供文献支持.方法 原始期刊文献考证与分析.结果 最早传入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和许茨(George Scheutz,1785-1873)计算技术等数学知识;传入的物理学内容主要涉及杠杆、轮轴、滑车、劈、斜面、螺旋、万有引力等;传入的化学涉及化学定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贵金属提取、化学元素、化合、化学热、化学力等.结论 <六合丛谈>传入的力学知识不同于明天启六年(1626)王征(1571-1644)传入的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时代的机械力学,而是牛顿之后的经典力学.化学传播则首次为中文"化学"一词准确定义,并归入自然科学序列,比之前王韬(1828-1897)仅在日记(1855)中提及"化学"一词和之前合信(Benjamin Hobson,1816-1873)的<博物新编>(1855)仅提及相关知识是一大进步,从而一扫"炼学"、"质学"、"舍密学"等含混命名,在汉字文化圈发生深远影响,并使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以2—巯基吡啶为配体的钴(Ⅱ)、锰(Ⅱ)二种螯合物.经EDTA络合滴定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了螯合物的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配体2—巯基吡啶是以S,N两原子为配体原子,与Mn(Ⅱ)以2:1、与Co(Ⅱ)以3:1的配比形成中性螯合物。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教士自明朝中叶再度传入中国后 ,对中国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明清之际 ,更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南明政权进行实质的支持 ,作为交换 ,南明政权对西方传教士在传教与贸易方面也给予较多的便利。西方传教士对南明政权的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使明清政权的交替产生了拖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学>是晚清时期传入我国的第一部较完整的介绍西方经典力学的译著,其中多数知识,特别是动力学知识是第一次传入我国.以19世纪以前西方力学成就和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的力学知识为参照,分析了由<重学>传入的力学知识及其特征,认为<重学>中包含了绝大部分19世纪以前的初等力学成就,与明末清初传入的知识相比更加系统、丰富.  相似文献   

8.
在(α,β)—导子定义基础上,给出了Jordan(α,α)—导子的定义,证明了2—非挠素环上的Jordan(α,α)—导子是(α,α)—导子。  相似文献   

9.
《化学分原》是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实用化学工艺分析教材的中译本,首次将西方近代分析化学知识介绍到中国,标志着近代分析化学的正式传入,其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和科学仪器的介绍,为中国传统化学走向实验化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17世纪西方比重知识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分析了传入的本重概念、本重之比值、本重与浮力的关系、相关的算题及比例规金线的应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将创造性的理念用于小学语作业的设计,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也应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市场经济国家下令教育供给职能的分析。对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教育职能进行评价,提出教育是公共领域,是市场经济国家下令的主要活动领域,资金供给职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下令教育职能中最重要的职能,不能让市场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问题。本从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方法,优化环境氛围三方面就高校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等周定理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数学定理之一,也是现代数学中一个重要定理,本文简要回顾了这一定理被证明的历史,对历代数学家的证明等周定理所作的努力与尝试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也指出这一定理曾是明清时期中西数学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体育绘图》课的内容、范围、特性及其发展等作了简述,对试用教材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提出在多种教法灵活运用的同时,应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为主,其中以练习法的运用为根本。  相似文献   

16.
网格与存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及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计算的基础是存储,网格中的每一个运算都必须有强大的存储功能提供支持。本文针对网格环境下的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阐述开设创新性实验的意义和必要性。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特点,探讨开设创新性实验的方法,总结开设创新性实验的成效,并对创新性实验作进一步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草场是牧区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加强民族地区草场管理是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为此本文在论述民族地区草场管理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草场管理制度的内容以及畜牧业经济增长与草场管理制度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第二周期元素和第三周期元素价电子层结构及其重要参数的分析,得出了二、三周期元素在原子半径、成键轨道,P-P_π键及d-pπ键形成等方面的不同,从而讨论了二、三周期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较大的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字集成电路经历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过程。PLD器件由早期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编程逻辑阵列、可编程阵列逻辑、通用阵列逻辑发展到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器件使数字系统的设计更加便利和高效,FPGA/CPLD和ASIC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