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强度瞬态电磁场下动物细胞的电穿孔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低强度瞬态电磁场处理动物细胞后,一些胞内蛋白可以溢出细胞,荧光标记抗体蛋白(IgG)可以进入细胞,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红细胞膜上有电致孔洞,证实了低强度瞬态电磁场作用能起电穿孔。  相似文献   

2.
低强度瞬态电磁脉冲对淋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强度瞬态电磁脉冲对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免疫能力等影响的实验入手,通过人的T-淋巴细胞为受试对象,以其结合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结百分率为指标,测试了不同波形参数的脉冲电磁场、不同照射时间对E-玫瑰花结形成率的影响,为解释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细胞产生非热效应作用的机理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计算离子在细胞膜外与在细胞膜内的吉布斯自由能,并考虑外加电场的影响,分析离子进入细胞膜的自发性,对低强度瞬态电磁场作用下细胞膜的电穿孔机理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以人的T-淋巴细胞为受试对象,以其结合绵羊红细胞形成E-玫瑰花结的百分率为指标,测试了不同波形参数的脉冲电磁场,不同照射时间对E-玫瑰花结形成率的影响;并讨论了瞬态电磁脉冲(TEMP)对长白猪巴细胞转化率等遗传学效应的影响,为解释低强度瞬态电磁脉冲对细胞产生非热效应作用的机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ELF电磁场对细胞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分别通过(a)从单个肝细胞内钙离子振荡的动力学模型出发,以细胞膜上IP3受体浓度作为作用因子的数值计算和(b)ELF电磁场对细胞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电磁场对细胞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钙振荡的周期与IP3受体的浓度成非线性关系,外加ELF电磁场影响胞内钙振荡的周期和胞浆Ca2 浓度:强度为53v/m、频率为16Hz、45Hz和频率为16Hz、强度为80v/m的电磁波可使细胞胞浆Ca2 浓度上升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强度为53v/m、频率为32Hz和60Hz和频率为16Hz、强度为26v/m的电磁波作用后细胞胞浆Ca2 浓度上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和它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并着重从血液对激光的吸收、激光的电磁场作用和经络传导理论三个方面对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为这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与低频电磁场联合作用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方法对40只普通级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前腿双侧桡骨中段横断面骨折建模,并将实验兔随机分为Ⅰa、Ⅰb和Ⅱa、Ⅱb4个组,每组10只。Ⅰa和Ⅱa左侧进行低强度脉冲超声和低频电磁场联合治疗(U组),右侧仅进行低频电磁场治疗(E组);Ⅰb和Ⅱb左侧仅进行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B组),右侧进行假治疗作为实验对照(C组)。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强度为40m W/cm2,每天1次治疗20min,低频电磁场强度0.9m T,每天1次治疗40min。Ⅰa、Ⅰb组治疗2周和Ⅱa、Ⅱb治疗4周后,采用X线片指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表明,不论治疗2周还是治疗4周,U、B、E 3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与实验对照C组(P<0.05),但U、B、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和低频电磁场体外治疗都可以通过影响骨折愈合的愈合期和塑形期而促进骨折愈合,但两者叠加使用加速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纳米颗粒结合低频低强度超声诱导EMT-6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碳纳米管结合低频低强度超声对EMT-6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在细胞悬浮液中加载碳纳米管,以低频超声辐照EMT-6细胞,通过对比超声作用前后贴壁细胞显微镜照片、消化后的细胞悬浮液计数,观察细胞凋亡效果。结果发现,细胞液中加载碳纳米管,并使用低频低强度超声辐照,能够显著强化EMT-6的凋亡。实验显示,随碳纳米管浓度的加大、超声强度的提高、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肿瘤细胞凋亡更加明显。研究表明,碳纳米管能够强化低频低强度超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果,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显微操作方法捕获精子细胞及对其DNA分型结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显微操作方法捕获精子细胞的可行性,及精子细胞的分型结果。方法:用显微操作方法捕获精子细胞,并用QIAampDNAMicro-kit提取DNA,应用Identifiler试剂盒,采用二次扩增和添加酶量、增加循环数的方法进行扩增,最后用ABI3100遗传分析仪检测分型结果。结果:用显微操作方法成功提取到了细胞数目为100、50、10、5个的精子细胞样品并得到其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一本关于电磁场生物效应的新著。电磁场可以对各种生物产生影响,包括低频率和高频率及不同强度的电磁场的作用,因此,电磁场的研究和技术应用及环境作用等方面都十分重要。本书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电磁场的机理、模型化、生物效应、治疗效应、国际标准、照射判别准则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异硫氰基荧光素和~(125)I标记的野花生豆凝集素,对A型细胞和牛精细胞表面的凝集素受体的定位、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这些细胞表面的凝集素受体比较复杂,难以用一般动力学方法加以说明。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和N-乙酰半乳糖胺等糖类和Con A、PHA、BSA对标记凝集素与A型细胞结合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饱和曲线计算出A型细胞和牛精细胞表面的凝集素受体数目,分别为1.29×10~7和3.09×10~6个/细胞.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解剖观察、石蜡组织切片及苏木精-曙红染色方法,利用显微镜照相获取图像,研究了斜纹夜蛾幼虫到成虫精巢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2个精巢在预蛹期开始融合,并在蛹期融合成1个;在成虫期,随着精子的排出,精巢体积逐渐减小;斜纹夜蛾雄性生殖细胞发育为有核精子和无核精子,2种精子的发生都经过精原细胞囊期、精母细胞囊期和精细胞囊期;精子的形成主要区别在于有核精子的细胞核有一个变形过程,而无核精子形成过程中不经过细胞核变形,且后期将细胞核丢弃.综上所述,有核精子的主要发育时期为6龄到蛹期,而无核精子的主要发育在蛹期.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精子形成以及利用生殖机理防治斜纹夜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鹅掌楸雄性生殖单位的二维结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鹅掌楸花粉属二细胞型,观察了6枚在异己-北美鹅掌楸柱头沟中的花粉管。在花粉管进入柱头沟时,管长为花粉直径的4-10倍期间,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精细胞,同一花粉管的两精子在大小、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精子两形,两精细胞相互邻接,位于管的先端,两精子被营养细胞内质膜包围,大的精细胞通过细胞延伸乌黑营养核,同时部分地被营养核的裂片所包围,两精子和营养核形成的共同包装即为雄性生殖单位。败育花粉管中,精细胞几  相似文献   

14.
精子载体法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子作为基因的载体制作转基因动物,以其简单、高效和广泛适用等特点而吸引众多的研究小组在不同水平上进行研究。本就四个方面:不同种动物精子与DNA结合的研究;精子与DNA结合的调控机制;与精子结合的DNA的定位及去向;利用精子载体法制作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对他们的研究加以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精个体和异种动物精浆对小鼠精子转染外源DNA效率的影响,以探索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建立转基因小鼠的影响因素。方法从性成熟小鼠的输精管及部分附睾管中取出精子,用DIG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和比较精予转染效率,因素为供精个体和异种动物精浆。结果不同供精个体间转染效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有的个体问差异极显著(P〈0.01),而有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共孵育体系中异种动物精浆可显著降低转染效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6±1.7)%VS(51.3±5.3)%,P〈0.01)。结论小鼠供精个体和异种动物精浆可影响小鼠精予转染外源DNA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白蜡虫雄虫的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其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7.
保存液及保存条件对中华绒螯蟹精子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精子存活率和精子密度作为判据,研究了低温(4 ℃)条件下6种保存液体外保存中华绒螯蟹精子的效果.精子存活率采用伊红染色法检测,六种保存液分别为无钙离子人工海水I、无钙离子人工海水II、海水等渗NaCl溶液、无菌中华绒螯蟹生理盐水、海水等渗KCl溶液和海水等渗葡萄糖溶液.结果显示,六种保存液中海水等渗KCl溶液和海水等渗葡萄糖溶液的保存效果最差,保存2 d后精子即全部死亡,而两种无钙离子人工海水的保存效果较好,其中以无钙离子人工海水II的效果尤佳,其保存6 d后的精子存活率达92.19%,精子密度亦保持较高水平;故无钙离子人工海水II是中华绒螯蟹精子短期体外保存的理想保存液.在此基础上以无钙离子人工海水II作保存液,研究了精子密度、保存液pH值和渗透压对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精子密度的保存效果差异显著,其中以106~107个/mL的保存密度效果最好,在保存2 d后精子存活率仍保持在95 %以上;在7~10的范围内保存效果较好,保存15 d后精子存活率均在90%以上;在以NaCl配制的渗透压范围为500~1 000 mOsmol/kg H2O的10个梯度保存液中,渗透压在750~850 mOsmol/kg H2O的范围内保存效果最好,该条件下保存15 d后精子存活率仍在75 %以上.以上结果证实,中华绒螯蟹精子适宜的保存条件为:精子密度为106~107个/mL,渗透压范围为750~850 mOsmol/kg H2O,pH值为pH 7~10.  相似文献   

18.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将生后1~57d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7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小鼠生后初期睾丸曲细精管中只有支持细胞和原始生精细胞;至生后8d时出现B型精原细胞;15d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23d时出现次级精母细胞及少量圆形精子细胞,此后圆形精子细胞逐渐增多;30d时圆形精子细胞发生变态;36d时大量精子开始稳定出现于曲细精管管腔中,并延续至此后各期。这意味着小鼠生精细胞在出生后经过一个相对连续的发育分化过程,至生后约36d发育成熟。这为细化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多苷灌胃造模,分析大鼠精子异常形态,详细描述大鼠精子异常形态类型,为研究大鼠精子畸形提供参考.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雷公藤多苷剂量为30 mg/kg灌胃,给药4周及8周后,分别取大鼠附睾精子,用Diff-Quik染色法,在光镜下行精子形态分析.结果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