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霜 《河南科技》2013,(17):214
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及植物生长物质的培养液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并诱导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本文就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生产上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若前茬用过普施特(咪草烟、咪唑乙烟酸),需间隔36个月才能种马铃薯;若前茬用过氯嘧磺隆(豆草隆、豆磺隆),需间隔40个月才能种马铃薯;若前茬使用玉农乐(烟嘧磺隆),每公顷用量超过有效成分60克,即4%玉农乐(烟嘧磺隆)每亩超过100毫升,需间隔18个月才能种马铃薯;若前茬使用阔草清(唑嘧磺草胺),每公顷用量有效成分48~60克,即80%阔草清(唑嘧磺草胺)每亩3.2~4克,需间隔12个月才能种马铃薯;若前茬使用氟磺胺草醚(虎威)每公顷用量有效成分375克,即25%氟磺胺草醚每亩100毫升,需间隔24个月才能种马铃薯;茬使用甲磺隆,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超过7.5克,需间隔34个月才能种马铃薯;若前茬使用西玛津,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超过2240克,即50%西码津每亩超过300克,需间隔24个月种才能马铃薯;若前茬使用莠去津,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超过2000克,即38%莠去津每亩超过350毫升,需间隔24个月种才能马铃薯;若前茬使用绿磺隆,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15克,需间隔24个月种才能马铃薯;若前茬使用二氯喹啉酸,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106~177克,需间隔24个月才能种马铃薯.  相似文献   

3.
<正> γ射线辐照马铃薯可以抑制发芽,但是由于表皮细胞受射线的损伤,也影响了块茎的抗病能力。SPork等曾提出,辐照马铃薯的块茎易感染软腐病。本实验观察到不同剂量(0—50Krad)辐照的马铃薯置于空气中存放,由于贮存时间与贮存期温度的差异,对软腐病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差别。辐照25Krad和50Krad的块茎与未辐照的相比,其易感性非常显著。如将辐照的马铃薯装入聚乙烯塑料袋中比在空气中存放发病率高。在高温(25℃以上)和缺氧状态下更为显著。实验结果详见于后。 1.贮藏条件对辐照马铃薯感染软腐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观察了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结果显示:嗜银细胞见于消化道全长,其各部密度分布大体呈一系列高低变动的“M”形曲线,有两个分布密度高峰,分别是胃体和回肠,其中胃体分布密度最高;而在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分布密度较低,其中食管处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主要呈锥体形和梭形,多位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之间或上皮细胞基部,还有的位于固有层中.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中国林蛙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贮藏特性马铃薯在收获后一般有个2~4月的生理休眠期,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晚熟品种休眠期短,早熟品种休眠期长;尚未成熟的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比成熟的长;在较适低温下贮藏的薯块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马铃薯休眠期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6.
<正> 农业科学家们培育出一种新的几乎完全不用求助于杀虫剂的马铃薯。这种马铃薯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杀死落在其叶子上的害虫。这一品种是康奈尔大学遵照一项育种规划,通过使用一种国内的马铃薯与一种野生的玻利维亚马铃薯杂交培育出来的,其防卫能力的关键是不可食的叶和茎上的两套流体分泌茸毛的相互作用。一套茸毛不停地分泌一种清澈、粘滞的流体,害虫一接触马铃薯植株就会被这种流体粘住嘴和足。单是这种流体还不会怎么伤害害虫。等到害虫再涉足到第二套、更短的茸毛上时,茸毛末端的膜便破裂,致害虫于死地。“破裂的膜释放出一种酶,酶与害虫身上带的流体混合”,昆虫学家沃德·廷吉说。“混合物很快变黑、凝结、变硬。害虫被粘在叶子上慢慢死掉”。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采自比利时根特大学植物园的一种鹿角蕨配子体发育的过程。孢子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孔子萌发为切线型;丝状体2-8细胞长,顶端细胞不明显,丝状体顶端的营养细胞都可分裂,形成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出现的分生组织发育为心脏形的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  相似文献   

8.
贮藏特性 马铃薯在收获后一般有个2~4月的生理休眠期,长短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晚熟品种休眠期短,早熟品种休眠期长;尚未成熟的马铃薯块茎的休眠期比成熟的长;在较适低温下贮藏的薯块休眠期长,特别是贮藏初期的低温对延长马铃薯休眠期更加有利。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在贮藏中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当温度降至0℃时,淀粉水解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鹿角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采自比利时根特大学植物园的一种鹿角蕨(Platyceriumsp.)配子体发育的过程。孢子赤道面观为肾形,极面观为椭圆形,单裂缝;孔子萌发为切线型(Momose,1942);丝状体2-8细胞长,顶端细胞不明显,丝状体顶端的营养细胞都可分裂,形成片状体;片状体顶端出现的分生组织发育为心脏形的原叶体,发育为槲蕨型(Nayar,1971);毛状体发达,单细胞的或多细胞的;假根棕色;多为雌雄异株;该配子体表现为进化性状。  相似文献   

10.
挖掘铲是马铃薯收获机的关键部件,它影响着播种机的工作性能。为了确定挖掘铲的尺寸,本文对双行马铃薯收获机的挖掘铲进行设计,确定铲的宽度为140cm;铲刃夹角为96°,铲面倾角为17°和20°,铲体长度为38cm,此设计为马铃薯收获机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渣3种菌发酵饲料饲喂肉兔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马铃薯渣3种菌发酵蛋白饲料以20%的比例部分替代肉兔日粮,并对肉兔增质量、饲料消耗、兔肉中脂肪质量分数及脏体比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马铃薯渣3种菌发酵蛋白饲料能使肉兔日增质量提高20.4%,料质量比降低6.5%,兔肉中脂肪质量分数降低0.39%.马铃薯渣3种菌发酵蛋白饲料对肉兔免疫功能无不良影响,饲喂效果优于基础饲料.  相似文献   

12.
科技文摘     
<正> 聚醚酯PEK是一种新型芳香族热性塑料,其长期使用温度可达25℃以上。目前欧洲已有三个公司开发了这种产品,现有纯树脂和用30%玻璃纤维增强两种,不久将增加碳纤维增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正> 脱毒马铃薯是中国农科院培育的优良新品种,是国家科委重点推广项目。脱毒马铃薯克服了普通马铃薯极易感染病毒、产量低、用种量大、调种不方便而往往贻误农时等缺点。脱毒微型马铃薯是利用马铃薯茎尖脱毒获得无毒种苗,是解决种性退化的可靠性技术措施,此种体积小,一粒平均重一克,重量轻,便于运输,并具有大块种薯的特性,用它生产的种薯,可连续种4—6代,不退化,克服了普通马铃薯种只能种一代的弊病,从而解决了年年北薯(种)南调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爱农网讯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在国内,一向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马铃薯产品,突然间在市场上风靡起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大中城市,以马铃薯条、马铃薯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其它油炸薯片、膨化食品等也滚滚而来。据资料显示:北京市12个大型超市中19种马铃薯食品中,国产品牌约占不到10%,其余的均为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15.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方法,对黄苓(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胚胎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雄蕊—4,2强。前对花药较长,是四个小孢子囊;后对花药较短,具两个小孢子囊。幼嫩花药横切可见,表皮下具一个或多个孢原。花药壁由四层细胞组成,由外向内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其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绒毡层细胞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部分来源于药隔的基本组织。绒毡层细胞最初为单核,后分裂为双核。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是由次生造孢细胞分裂后发育而来的。其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主要为四面体型,也有交叉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2,子房二心皮、四室、每室一个胚珠,中轴胎座,单珠被,薄珠心,倒生型胚珠。孢原细胞一个,孢原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大胞子母细胞,后者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线形排列的四个大孢子中,有功能的大胞子的数目及其位置不确定。胚囊发育为蓼型。助细胞具钩状器结构。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反助细胞在受精前开始退化。3,胚发育属柳叶菜型。其发育历经原胚期、心形胚期、鱼雷胚期至成熟胚期。胚柄在球胚早期达到最高度发育,鱼雷胚晚期开始退化。胚柄很长,球胚早期,胚柄已将胚经狭窄的胚囊中部推入到宽大的合点区。胚乳发育为细胞型。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文萃     
知识窗植物人工基因抑制技术基因抑制技术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为的因素加入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让植物依照人的意愿发展特殊的性能。澳大利亚的农业科学家在做植物病毒研究时,偶然发现一种基因抑制技术可以使马铃薯具有抗病毒能力,科学家原本是想在蛋白质上做文章,实验时在马铃薯组织内加入了一种称做“信使核糖核酸”的物质,它负责在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之间传递信息,信使核糖核酸在马铃薯遇到外来病毒人侵时会以某种方式告诉马铃薯有病毒来了,同时告诉它这种病毒的基因排序,当马铃薯识别了这个特定排序后就能触发自身的杀…  相似文献   

17.
<正> 两名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到了一项能缩短7—10年培育期的无籽西瓜组织培养法的专利权。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西瓜种籽的价格。研究人员相信整个培育过程使每磅瓜种的价格从1000美元降低到10—100美元。研究人员解释说,在培育无籽西瓜过程中,有两个系统是杂交的。一个系统是在每个细胞中,每个染色体都有两个复制样品。而另一个系统是一个有四个复制样品的四倍体。这样在每个细胞中培育出有三个复制样品的后代,这就是无籽的。  相似文献   

18.
<正> 脱毒马铃薯间作春棉一般亩产马铃薯1000—1500kg,亩产皮棉75—100kg;亩产值一般在2800元以上。其中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种植规格。1.5m一带,带内种2行脱毒马铃薯,2行春棉。马铃薯行距45cm,春棉宽行105cm,窄行45cm,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新型药物载体用以提高紫杉醇载体的稳定性和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首先合成一种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脂质,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空白硅质体,并研究其稳定性;将其装载抗癌药物紫杉醇后,形成紫杉醇硅质体并研究体外药物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利用新型复合脂质制备的硅质体在表面活性剂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成功将紫杉醇包埋于硅质体中制备...  相似文献   

20.
在赤链蛇的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波浪形,其中胃幽门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胃体次之,食管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圆形、梭形.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赤链蛇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赤链蛇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