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管继梅 《科技信息》2010,(35):J0287-J0288
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表示人称代词的对称词与汉语中的对称词(第二人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日语中表示人称代词的对称词远远多于汉语中的对称词,而把这些对称词译成汉语时却少不了"你"或"您"。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的维吾尔族(以下简称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普通话的语调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将汉语的四个声调都产出为第四声的基础上,维族学生能够产出较好的语调曲线。对维族学生产出的汉语声调和语调的研究,为无声调语言民族学习声调语言提供了帮助,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外汉语“声调”纠偏,是语方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空。对于日本和韩国留学生来说,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汉语四声中的第二和第三声的发音。分析他们的情况,从静态声调训练、动态2声调训练及语流声调的纠偏三方面加以分析。以列表方式阐述了静态声调练习结果、动态声调练习结果以及语流流语段声调练习结果,探究日韩留学生语音纠偏的方法和规律,以便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克服“声调”的困扰,学好汉语普通话标准音。  相似文献   

4.
祖慰 《世界知识》2011,(14):60-62
法国也有情人让贪官败露我有位英国朋友,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电台中文部当记者,会说一口把四声拧得像麻花一样的汉语,我埋怨他是听觉的高能耗制造者。他却不以为然,说能听懂就行。他高调感恩汉语,因为汉语让他对中国历史有种"不可救药的入迷"。他不让我称呼他的英语姓名,  相似文献   

5.
陈宏恩 《科技信息》2009,(30):I0147-I0148
日语汉字"中"的读音规则仍然和其他汉字一样,存在着训读和音读两种现象。作为独立词(自立語)时,"中"只有其训读发音「なか」的读法。作为合成词(複合語)的一部时,读音则相对有些复杂。在日语合成词中,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几乎都是训读音「なか」。如人名「中井竹山(なかいちくざん)」、地名「中伊豆(なかいず)」等。在汉语中的人名、地名以及汉语式的日语单词中,"中"的读音以音读音「ちゅう」居多,如「李中玉(りちゅうぎょく)」、「中南海(ちゅうなんかい)」、「中肉(ちゅうにく)」、「御中(おんちゅう)」等。当然也存在「じゅう」的读音如「心中(しんじゅう)」。汉字"中"作为接尾词时,读音只有音读音「ちゅう」和「じゅう」两种情况,读音不同,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受到母语语调的负迁移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的在调值,音高变化位置以及音高组合变化的差异,分析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者出现声调偏误的类型,最后对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进行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汉语四声对元音基频的变化规律,即声调是基频变化的模式.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进行有关单词的话者确认。文中提出了可行方案,实验结果为识别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都客家话存在四声别义现象,主要通过声调变读来表达新的意义。有些变读的声调与连读变调无关,有任意性。有些变读的声调调值是连读变调产生的,并且它们固定化后重新归入各调类。有些变读的声调是该字的白读层,但因该白读层很罕见,故也算入四声别义。这种四声别义现象有些在闽西、粤东、粤北等地也存在。  相似文献   

9.
操山东方言的人学说普通话,声调是关键,也是难点.因为两者语音上最大的差别是在声调上.表面看来,仅把方言四声转化为普通话四声,就可讲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但是,由于两者四声对应情况较为复杂,加之方音调值对所转调值的影响,致使山东人讲的普通话在声调上有许多发音错误和缺陷.由此,声调教学是普通话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那么,我校声调教学的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谈汉语声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尔尼沙 《科技信息》2007,(10):168-168,4
要想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声调是异常重要的。声调的学习并非是个简单的过程,所以,在声调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应注意每个汉字的读音及声调,作为少数民族教师,更应注意尽量准确传授每个汉字的声调。为使学生掌握最准确的汉字读音,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法、理解法、四声连读法等教学法,更要注意特殊汉字的读法及拼音,尽量准确传授每个汉字的声调,使学生掌握最准确的汉字读音。  相似文献   

11.
英语"X-self"和汉语"自己"都可以出现在宾语语域,但二者在充当宾语时所表现出来的约束性不同。在优选论指导下,制定了二者在句型"NP1+V1P1(PP1)+NP2+V2P2+R"中的约束等级,并考察了影响二者约束性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英语"X-self"的约束等级和汉语"自己"的约束等级既含有不同的原则也含有相同的原则;正是由于不同的原则,造成了在英语和汉语中句法结构完全相同的句子而二者约束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李玉华 《长沙大学学报》2013,27(4):101-102,109
汉语动宾结构的原型在日语中呈现"相对自动词句"、"降格被动句"、"相对自动词使役句"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两者间的对译差异可以清晰看出汉日语言对事件的识解方式是根本相异的,即汉语是以客观识解为主的语言,而日语则是以主观识解为主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有些学者对“发明四声”说法提出批评,认为汉语的"四声"不是任何人所能发明创造的。然而“发明四声”又被语言学界许多学者所普遍接受并继续使用。这对矛盾是由“发明”的古今词义的不同造成的:“发明”在古汉语中是表“发现”义,在现代则是表“创造”义。因而,在古代“发明四声”说法是正确的,现代学者继续使用“发明四声”则是由于仿古文写作和习惯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陈知武 《当代地方科技》2010,(9):109-109,127
汉语"最近"翻译成日语,有很多种说法,如このころ ‘近顷'ちガニろ‘最近'(さいきん) このところ このほど”都可以翻译成汉语的"最近",用法也很类似。但仔细分析,这些词汇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差别的。在此,笔者欲就这几个词汇的用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可以利用音节的高低升降等不同的音高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词义。经过前辈学者的潜心研究,目前在学术界对汉语的声调在上古汉语时期便已产生这一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跟世界上其他事物一样,语言也是在变化中求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古及今,汉语的变化是显著的,而近代汉语时期又是汉语演变发展最引人注目的一个阶段。以声调而论,人们大多认为汉语北方话声调的几起重大变化几乎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内或该期之前的相邻阶段。诸如:去声的产生(魏晋)、全浊上声归去声(晚唐五代)、平分阴阳和人声消…  相似文献   

16.
罗坚 《科技信息》2010,(30):I0151-I0152
本文尝试从日文中带"を"格的动词单句结构特点与汉语的及物动词单句结构特点来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中文句子中的述宾结构的角度来探讨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将助词"に"与"を"误用的原因,提出避免误用的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按计声调音节把汉字数目压减至1800个左右的重大意义和可行性,对高频汉字和特别常用汉字在全部计声调音节中的分布以及各计声调音节内的汉字和特别常用汉字在全部计声调音节中的分布以及各计声调音节内的汉字相互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对减汉字数目的具体方法也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汉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颇值得人们研究的方向。明确地指出了没有声调就构不成汉语的音节,汉语的音节只能指汉语的1325个计声调音节,而不是400多个不计声调音节。两个声调不同的汉字不能称为同音字。论证了在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现代汉语背景里,汉文单词与英文单词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汉字与英文字母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构成汉字的笔画与构成英文字母(如A、E)的笔画也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提出了汉字不仅是而且也应该充当现代汉语的音节字母;汉字总数应当和英文字母总数一样确定而有一定的限制;汉文单词是由汉语音节字母(汉字)构成的;解决同音汉字问题就是解决汉语同音字母问题。按计声调音节压减汉字字数是实现汉语“一语双文”的惟一可行途径,是中国文字发展的惟一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罗洛 《科技信息》2010,(27):I0230-I0231,I0187
"才"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语,主要有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虽然其汉语本身的用法并不是很复杂,但因其表达的含义多包含说话者的一种语气,因此将其译为日语时,译法却较为多样化。尤其是它与形容词,否定副词"不"等词语连用时,译法更加复杂。本文将摘取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中出现"才"的用例,主要以"才"作为副词的情况,并结合"才"的基本汉语意义来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才"在日语中较为合适的译法。  相似文献   

19.
无论在汉语还是在日语的对话过程中都避免用"死"这个字眼,这是两种语言的礼貌说法。在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场合,代替"死"字用怎样的间接表达呢?二者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文章首先对汉语和日语中表达"死"的间接表达进行考察,通过对比日语和汉语中"死"的间接表达的异同,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死"的间接表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听觉感知和发声的现场实验调查和录音分析,考察了新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觉感知上,阴平和阳平、阳平和上声容易混淆;阴平和上声、上声和去声听辨率最好;在发声上,声调调域而非调形是习得的主要问题,即四声相对调域较为狭窄,表现为高降调降不下来,中升调升不上去,高平调下移到中调域内。此外,地域、经济、性别、民族、年龄、学校教学资源以及母语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该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习得。汉语普通话语音习得过程是一个具有一定习得规律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