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吸收、荧光、红外等谱学方法研究了藻蓝蛋白(PC)与Se(IV)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eO2-3加入后,藻蓝蛋白在620nm处的特征光吸收减弱,并随Se(IV)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278和347nm处的光吸收增强;荧光发射和荧光激发也逐渐减弱,而599和629nm处的2个激发峰的相对强度与对照相反.PC在475和662nm处分别出现共振散射峰.Se(IV)与PC的作用后,在595nm处出现强的共振散射峰,被指认为液相纳米硒粒子与PC生成的缀合物的共振散射峰.红外光谱图中,PC的酰胺I带为1653 2cm-1,为α螺旋,而PC-Se(0)生物缀合物的酰胺I带为1647 0cm-1,属无规则卷曲.  相似文献   

2.
淀粉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淀粉溶液在290,470和680nm处共产生3个共振散射峰.它是一种非线性光学介质,当激发波长为290nm时,淀粉超分子分别于290,580和870nm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一个1/2分频散射峰和一个1/3分频散射峰;当激发波长为680nm时,在680nm产生一个共振散射峰,而在340nm产生一个较该共振散射峰更强的2倍频散射峰,在227,450和907nm分别产生3倍频散射峰、3/2倍频散射峰和3/4分频散射峰.分频散射和倍频散射与共振散射有相似的散射行为.  相似文献   

3.
金(Ⅲ)-卤化物-吖啶红体系的光谱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pH3.6的Walpole缓冲溶液中,吖啶红(ADR)在526nm处有一吸收峰,在570nm处有一荧光峰,AuCl4^-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AuI2^-和I3^-,二者与ADR缔合形成[(ADR)2-AuI2-I3]n缔合微粒.它在320,400和600nm处产生3个共振散射峰,在570nm处存在荧光猝灭,在526nm处存在减色效应.Au(Ⅲ)浓度在0.047~2.84mg/L范围内与共振散射强度△I600nm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1mg/L.方法用于合成样和含金废水中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菜中一种红色蛋白(Rx)的分离纯化及其光谱学性质.采用超声法破碎发菜细胞,盐析法初步纯化藻胆蛋白,利用DEAE-DE52交换介质得到藻胆蛋白纯品;测定室温和低温(液氮)下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Rx的吸收峰在520 nm,室温与低温下的荧光发射峰分别在625和630 nm,室温与低温下的荧光激发峰分别在615和610 nm,室温下,Rx在藻胆体中的荧光上升时间和荧光寿命分别为495和2 200 ps.结果表明,Rx既可以把它吸收的光能传递给藻蓝蛋白(PC),再经由PC传递给别藻蓝蛋白(APC),又可以直接将能量传递给APC.  相似文献   

5.
鸡血白蛋白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硫酸铵-辛酸钠法制备鸡血白蛋白,并比较了几个工艺条件,结果以等体积(鸡血浆)饱和硫酸铵、辛酸钠浓度0.0017g/ml、pH5.0为最佳.白蛋白经毛细管电泳为一条谱带;紫外光吸收测定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氨基酸组分分析有17种氨基酸;红外光谱分析(IR)具有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荧光光谱分析激发峰在280nm处,荧光峰在313nm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在60.5℃处有一宽大的吸热峰.  相似文献   

6.
大豆过氧化物酶催化合成水溶性聚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胶束微环境中,用大豆过氧化物酶(soybean peroxidase,SBP)催化合成了水溶性聚苯胺.在pH(4-5),0.1%-1.0%SDS胶束微环境中,SBP能催化苯胺聚合,产物在720nm处有一明显的吸收峰.由于苯醌和苯环的变形振动,其红外光谱在1594cm^-1和1497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由于C-H面外振动,在824cm^-1处有一单吸收峰.测量结果表明产物为头尾相连结构.  相似文献   

7.
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木瓜蛋白酶活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木瓜蛋白酶催化水解酪蛋白生成小分子氨基酸和肽,剩余底物酪蛋白与三氯乙酸结合形成粒径约为1740nm的缔合物微粒。该微粒在360、400、420、470、520nm处产生5个共振散射峰,其中最强峰位于470nm。在选定条件下,随着木瓜蛋白酶量的增加,体系中剩余酪蛋白浓度降低,470nm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Ⅰ470nm降低。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在0.024~4.8 USP/mL范围内与470nm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降低值△Ⅰ470nm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83 USP/mL。该共振散射光谱法用于嫩肉粉中木瓜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等电点聚焦(IEF)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离蓝隐藻(Chromonas placoidea)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经IEF分离得到5条带,依迁移距离从小到大命名为带Ⅰ(黄绿色,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带Ⅱ(桔红色,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带Ⅲ-Ⅴ(蓝色,隐藻藻蓝蛋白),其等电点分别为pH4.5、4.7、5.2、5.4和5.9.经PAGE分离最多得到4条色素蛋白带,分别为PSI中心复合物CPI和PSI复合物颗粒CPIa以及2个特异的藻蓝蛋白(PC)-Ch 1 a/c-捕光蛋白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给予580、460和435nm的激发光,捕光复合物都可发射680-682nm Chl a的荧光.这一结果表明,蓝隐藻中藻胆蛋白与捕光叶绿素蛋白的是紧密结合存在的,并且具有能量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9.
(AgCl)核*(Ag)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制备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草酸钠作光还原剂,采用可见光或紫外光可制得蓝色黑色的(AgCl)核.Ag壳纳米粒子,其最大吸收波长为325nm,在470nm处有最强共振散射峰,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和共振散射光谱法研究了各结制备蓝黑色(AgCl)核(Ag)壳纳米粒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0.16~0.32 mol/L的盐酸溶液中, 维多利亚蓝4R(VB4R)的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MFS)均十分微弱. 在过量碘化物存在下, 当硒(Ⅳ)氧化I-形成I-3配阴离子并进一步与VB4R反应形成离子缔合配合物时, 3种散射均大大增强并产生相应的散射光谱. 最大RRS波长位于582 nm, 另在320 nm, 410 nm, 452 nm, 470 nm, 800 nm和940nm处有强度较低的RRS峰;此时最大SOS峰位于810 nm, 并在650 nm和940 nm有两个较小的SOS 峰,而最大MFS峰位于405 nm并在320 nm和475 nm处有两个较小的MFS峰. 在各自的最大散射波长处, 硒(Ⅳ)在0~1.0μg/25 mL(RRS和MFS法)和0~1.5μg/25 mL (SOS法)的浓度范围内与散射强度ΔI成正比. 方法有很高的灵敏度, 对硒(Ⅳ)的检出限分别为0.24 μg/mL (MFS),0.48 μg/mL(RRS)和 0.60 ng/ml(SOS). 3种散射法均可用于痕量硒(Ⅳ)的测量.  相似文献   

11.
在盐酸介质中,维生素C还原Se(Ⅵ)生成较稳定的硒纳米微粒.它在可见光范围内无明显特征吸收峰,在340,470,470和520 nm处产生4个共振散射峰.维生素C浓度在0.05~4.0 mg/L范围内与I340nm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检出限为0.01 mg/L维生素C的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并用于合成样品和药品中Vc含量的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Co、Ni、Cu、Zn离子对蓝藻藻胆体光谱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方法研究了Co(Ⅱ)、Ni(Ⅱ)、Cu(Ⅱ)和Zn(Ⅱ)4种重金属离子对螺旋藻及其藻胆体—类囊体膜的作用.4种金属离子可降低藻胆体在624nm的特征光吸收峰,并使藻胆体—类囊体膜的发射荧光峰下降、蓝移,使Fp/Fc(藻胆与叶绿素荧光比值)升高.这些结果表明,藻胆体是重金属离子作用的重要位点这一.在四种重金属中,Cu(Ⅱ)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
伴随Fe^2 浓度增加和还原反应的进行,绿脱石红外光谱中位于3570,1030和821cm^-1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其相应的振动方式分别为0-H伸缩振动、Si-Ob(基部氧)面内振动和FeO-H变形的振动,还原反应对Si-Oa(顶部氧)相互作用在1110cm^-1处产生的扇峰没有影响。结构铁的还原导致848cm^-1的吸收峰向较高能量方向转移,但在结构羟基完全重氢化后,Fe-OH振动在840cm^-1产生的吸收峰仍然保持不变,由于四面体和八面体薄层中间的压力减弱,Si-Ob振动能量随还原反应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丙烯酰氯的合成及红外光谱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中间体——甲基丙烯酰氯的合成方法,并对其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同时与丙烯酰氯、苯甲酰氯红外光谱比较发现1756cm^-1、1736cm^-1峰是v c=0与878.27cm^-1倍频峰之间发生费米共振而产生双峰。  相似文献   

15.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1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苯-喹啉化合物(E)5-[8-(十六烷氧基)喹啉-5-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通过IR、UV-Vis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目标化合物的反-顺异构化和发光性能.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398nm处的偶氮苯-喹啉结构K带π-π*跃迁吸收峰及267nm处芳香环的B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7min后达到光稳态.目标化合物(2.0×10^-5 mol/L的DMF溶液)以312nm光激发下,在418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6.
以柠檬酸钠作光还原剂,采用紫外光一可见光二步光化学法制备了绿色银纳米粒子.在399.4nm和691.5nm处有2个紫外一可见吸收峰;在340nm,470nm和520nm处有3个共振散射峰.从超分子和纳米粒子这一整体出发,探讨了共振散射光谱产生的原因及银超分子光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IO3--I3--吖啶红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过量的I-存在的稀盐酸介质中,当有IO3-存在时,IO3-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I3-,I3-与吖啶红、吖啶橙染料均可形成离子缔合微粒。吖啶红、吖啶橙分别在540、480 nm有较强吸收峰,在550、520 nm有较强荧光峰,吖啶红体系在605 nm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RS)峰,IO3-浓度在1.0×10-7~4.0×10-6mol/L与605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吖啶橙体系在560 nm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RS)峰,碘酸根浓度在2.0×10-7~1.2×10-5mol/L与560 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测定食盐中碘酸根的一种共振散射光谱法。采用此体系测定食盐中碘酸根,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种新型侧链含有偶氮苯(喹啉)结构的预聚物(pre‐LPOXD ),利用POCl3关环得到新型含1,3,4‐噁二唑结构聚合物(LPOXD),通过 FT‐IR、1 H NMR、TGA、UV‐vis和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re‐LPOXD和LPOXD质量损失5%的温度分别为223和241℃;pre‐LPOXD(3×10-5 g/mL的NMP溶液)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266 nm处芳香环B带π‐π*跃迁和383 nm处偶氮苯(喹啉)K带π‐π*跃迁吸收峰逐渐减弱,光照6 min后达到光稳态;在361,360 nm光激发下,pre‐LPOXD和LPOXD分别在407,462,410,453 nm处发射蓝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9.
在8.0×10-3mol/LHCl-2.0×10-3mol/LKI介质中,吖啶橙(AO)在515nm处有1个同步荧光峰.当有NO-2存在时,NO-2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I-3,I-3与AO形成缔合微粒,在320,560nm处产生2个共振散射(RS)峰,在470nm处产生1个同步散射峰.NO-2浓度在0.068~7.36mg/L范围内与320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水中NO-2的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法.光谱研究结果表明,(AO-I3)n缔合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体系RS增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8.0×10-3 mol/L HCl-2.0×10-3 mol/L KI介质中,吖啶橙(AO)在515 nm处有1个同步荧光峰.当有NO-2存在时,NO-2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I-3,I-3与AO形成缔合微粒,在320,560 nm处产生2个共振散射(RS)峰,在470 nm处产生1个同步散射峰.NO-2浓度在0.068~7.36 mg/L范围内与320 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个测定水中NO-2的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法.光谱研究结果表明,(AO-I3)n缔合微粒和界面的形成是导致体系RS增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