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4种甘油产品,即皂化甘油、合成甘油、发酵甘油和甘油代用品(复合甘油)。随着洗涤剂的迅速发展和油脂价格的上涨,使皂化甘油成本上升,产量受到制约。合成甘油主要由环氧氯丙烷(ECH)水解制得,近年来ECH价格较高,与合成甘油价格呈倒挂之势,厂家无生产积极性。发酵甘油在国内刚起步,其生产的优良菌种、发酵工艺及后期提取技术、设备等都有待提高,而且装置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短时期难形成大规模生产,因此,开发甘油代用品就有必要了。我国甘油长期以来供需紧张,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市场价格从1989年每吨40…  相似文献   

2.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液化和糖化后发酵生产甘油,研究了木薯淀粉的液化和糖化以及玉米浆浓度对甘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淀粉较易液化和糖化,用木薯淀粉糖化液发酵生产甘油,发酵时间较长,残糖降低较慢,适宜的玉米浆浓度为0.15%。甘油产量最高可达4.9%,当发酵进行到72h时,甘油开始反耗。  相似文献   

3.
朱航 《科技信息》2009,(29):I0058-I0059
α-磷酸甘油酯酶催化甘油生成的最后一步反应的酶,该酶具有高度的底物专一性。本文研究了甘油发酵动态过程中该酶的表达情况与甘油的产量和残糖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整个甘油发酵过程中,该酶在36h处出现峰值,随后就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Fokker-Planck方程研究了甘油分子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通过甘油通道(glycerol protein ficilitator,GlpF)定向输运的问题.根据平均力势(potential of mean force,PMF)的分布把GlpF分成14个区域,分别讨论了不同区域对甘油分子定向输运的影响.研究发现,GlpF的中间区域对甘油分子的输运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异旋向组合转子应用于水-甘油混合体系的混合性能进行了研究,获得水-甘油在异旋向组合转子中混合的动态画面以及甘油在混合流体中的浓度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方法具有合理性;水-甘油流经异旋向组合转子过程中,受到转子的分割-分隔作用,使甘油的聚集状态被迅速打破;异旋向转子转动方向相反,对混合流体产生方向相反的强烈的扰动作用,促进甘油的分散;与Ll=100mm左旋转子组合的5种不同导程右旋转子中,当右旋转子的Lr=150mm时混合流体达到最好的混合均匀性。  相似文献   

6.
回用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发酵周期比一次性菌种发酵短40-60h,平均产甘油率(8.46%),转化率(41.6%)与一次性菌种发酵相当,采用回用酵母、高营养、低初始糖浓度、分批补料的工艺,不仅发酵周期短,而且平均产甘油率达10.02%,转化率达46%,残糖较低,因此,此工艺对目前许多甘油发酵厂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用缩水甘油将甘油将端异氰酸酯预聚物转变为环氧封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考察了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并利用付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快速跟踪技术,证实了反应主要发生在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与缩水甘油的羟基上;在80℃反应前期环氧略有降低,说明有少量环氧基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氟碳链为臂的超支化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作为核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缩水甘油为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引发下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全氟辛酸酰氯由全氟辛酸与亚硫酰氯在DMF的催化下反应得到.利用聚缩水甘油的大量端羟基,将氟碳链接入聚缩水甘油中,得到了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这种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其合成方法简单,结构独特:内核为亲水性,外臂疏水疏油,而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有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脂肪酶催化牛油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猪胰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体系中由牛油通过甘油解反应可合成单甘油酯.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为42℃,甘油与油脂摩尔比为4∶1,甘油中水含量为4%时获得的单甘酯含量最高,达19.51%,反应在24h左右达到平衡.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常温下储存,单甘酯含量继续提高,6d后达到平衡,为28.72%.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酶催化棕榈油甘油解反应合成单甘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以猪胰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体系中由棕榈油通过甘油解瓜在合成单甘油酯,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0℃,甘油与油脂摩尔比2:1,甘油中含水质量分数w为4%,反应时间20h左右时获得的单甘酯w达24.17%,降低体系的反应温度到12~13℃,单甘酯含量进一步提高,4d后达到平衡,单甘酯w为30.9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残留甘油和氯化钠对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增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甘油使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增稠性能随残留量增加而逐渐减弱,同时体系低温透明性保持良好,有利于扩大配方适应性;氯化钠则使其增稠性能增强,且氯化钠质量分数为0.8%时体系粘度即可达到峰值,但存在低温浑浊现象。PH值增加,各体系增稠性能随之下降,其中氯化钠体系下降较甘油大。  相似文献   

12.
李志勇 《科技资讯》2005,(22):119-120
大豆(Glycine max merr)种子:齐齐哈尔市农业科研所提供,合丰35号,布洛芬为山东新华制药厂生产的片剂。甘油为河北邯郸医药采购供应站制药厂生产的医用精制甘油,其它为药品分析纯或化学纯。  相似文献   

13.
重组甘油脱水酶的活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BTH方法对重组甘油脱水酶活性进行检测。确定稳定的酶活检测系统.结果显示重组甘油脱水酶的活性明显高于野生菌.此外,甘油脱水酶单个亚基及亚基两两组合未检测到酶活性.这一结果将对酶活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介电谱方法对甘油进行了测量,测量的条件为从室温至160K降温,频率范围为1Hz-10^6Hz,得到甘油的复介电常数ε*(任意单位)的实部ε′和虚部ε″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甘油降温过程中,a-弛豫过程在所示温区ε′主要有两个变化过程Ka和Cd而ε″主要有两个变化过程a和Ld  相似文献   

15.
首先拟定了液态簧振动力学谱仪(RMS-L)测量液态复杨氏模量重复性的验证方案,即选取甘油作为验证材料,验证参量为对应于甘油液体的仪一弛豫过程的复杨氏模量.然后,选取了16个甘油样品,并分别对每一个样品进行一次从室温至-120K的降温和升温循环测量.实验结果表明,16个甘油样品的α-弛豫过程所对应的储能和损耗模量相差较小,16个甘油样品中,对应于α-弛豫过程的损耗模量峰的半高宽的相对标准偏差仅为4%,样品最大相对偏差也只有6%,表明本课题组自制的RMS-L测量的重复性相当好.另外,在本文所用2.42-4.36mg质量范围内,并未发现损耗模量峰的半高宽与样品质量有明确的依赖性.值得指出的是,在238K附近,还发现一个微妙的新过程,其储能模量的变化为α-弛豫的-5%,其物理起源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和国产天然D-(+)-樟脑作为手笥拆分剂和α,β-二羟基的保护剂,与甘油反应得到缩酮类化合物,再与苄溴反应得到樟脑苯甲基甘油缩酮,产物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析和旋光测定。  相似文献   

17.
皂化粗甘油的精制工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粗甘油原料情况,选择了较为成熟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交换法进行精制,并对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新探索,提出了新的中间产物检测方法,经纯化的甘油用GB605-77中化学试剂级标准进行了主要项目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出能够较好描述甘油连续生物歧化为1,3-丙二醇过程的数学模型以及模型的非线性特性,研究了其参数辨识与非线性分析问题.首先,建立了甘油连续歧化过程的GMA-系统,给出了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甘油连续发酵过程的稳态条件为约束的参数辨识优化问题.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获得了相应动力学系统的最优参数值.结果表明,构建的GMA-系统的参数辨识优化模型能够得到更准确的参数值.其次,将辨识出的参数结果代入到甘油连续歧化过程的GMA-系统中,进行了平衡点计算与稳定性分析等.采用符号化实根隔离法求解了系统的平衡点,依据几乎线性系统的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平衡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甘油脱水酶是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的关键限速酶,对1,3-丙二醇的合成速度和发酵终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Klebsilla pneumomae XJ-Li的基础产酶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甘油脱水酶的合成与菌体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偶联性,发酵8h即可达到最大产酶高峰,同时菌体生长也达到稳定期;其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40℃,oH值8.0,甘油浓度20g/L,氮源为6.0g/L的硫酸铵。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油脂一步法制脂肪腈工艺中,甘油回收技术。选用适当的低温催化剂,在230℃~280℃,氨气流速1000L/hkg左右,采用分段冷凝回收工艺和回流萃取技术可获得浓度85%以上工业粗甘油,总收率达90%,杂质含量很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