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碳酸酯电解液体系由于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石墨负极成膜性、以及较宽的电化学窗口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商业锂离子电池.然而,碳酸酯电解液对锂金属负极成膜性差,其分解产物烷基碳酸锂及其聚合物难以阻止锂枝晶在锂金属表面的持续聚集.因此,构建良好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是实现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体系应用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合成及其在直接染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合成及其在直接染料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合成的二(三氯甲基)碳酸酯合成条件温和、产率高,用于直接染料合成,工艺条件不仅温和而且副反应少、收率也高,这使得二(三氯甲基)碳酸酯替代剧毒光气在染料、医药、农药、高分子材料及其他有机中间体合成方面的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3.
三氯甲基碳酸酯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双(三氯甲基)碳酸酯的性质、制备及其在有机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制备方法-两级吸收法,并举例介绍了BTC参加的氯化反就、氯甲酰化反应、羰基化反应及环化综合缩合反应。  相似文献   

4.
含环碳酸酯基新型固定化酶载体的合成与胺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新型的含环碳酸酯基的固定化酶载体,分析了载体的孔结构,测试了载体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溶胀行为,发现载体在无水乙醇中溶胀显著,对载体与有机胺化合物的胺解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载体分子链上的环碳酸酯基易于与胺基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6.
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甲乙酯的洁净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氧化镁、氧化钙及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3种固体碱催化剂,对不同温度下3种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并推测了固体碱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该反应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为4h、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摩尔比为1:1的条件下,碳酸甲乙酯收率可达45.8%.采用X射线衍射,CO2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表征.X射线衍射谱图显示镁铝复合金属氧化物中以MgO、Al2O3晶相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MgAl2O4物种.CO2程序升温脱附曲线表明酯交换反应主要在弱碱活性住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采用类叶绿素化合物四苯基镁卟啉(MgTPP)为催化剂,研究了超临界CO2介质中CO2与系列环氧化物偶联合成环碳酸酯的反应。研究发现MgTPP在超临界CO2介质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其TOF(活性转化频率)最高可达18 989 h-1。在优化的反应条件(环氧化物:0.2 mol,三乙胺:5×10-6 mol,MgTPP:1×10-5 mol,P:7.5 MPa,T:140℃t,:1 h)下,主产物环碳酸酯的选择性均超过97%,收率则在74%~94%之间。  相似文献   

8.
卷烟用酚类碳酸薄荷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薄荷醇、光气和酚类化合物为原料,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了系列烟用酚类碳酸薄荷酯潜香物质.产物结构经IR,FAB^ MS和^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9.
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乙酯合成碳酸甲乙酯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二乙酯(DEC)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EMC)反应的热力学数据,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相关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吉布斯自由能和摩尔定压热容.计算了300~1 000 K温度范围内,该反应的焓变、自由能变、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结果表明:由DMC和DEC酯交换合成EMC的反应的自由能变在300~1 000 K范围内均为负值,因此是热力学上可自发进行的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自由能变逐渐减小,因此高温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但即使在1 000 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也仅为33.20,这说明该反应自发进行的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0.
以碳酸二甲酯和异辛醇为原料,碳酸钾为催化剂,采用酯交换-吸附联合工艺合成甲基异辛基碳酸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原料摩尔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5%,沸腾温度下反应时间为3 h,产品产率达到97.3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为甲基异辛基碳酸酯。  相似文献   

11.
新型有机纤维素溶剂--NMMO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纤维素溶剂NMMO的发展历史、结构特点、一般性质,分析了其作为纤维素溶剂的溶解机理和工艺方法.使用该溶剂溶解纤维素具有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溶剂可回收,且溶解过程完全是物理过程的优点,是一种纤维素的优良溶剂.  相似文献   

12.
有机溶剂法合成PbSe纳米立方块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酰胺作溶剂和配位剂,通过温和的溶剂热路线成功地大量合成了PbSe纳米立方块.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粉末X光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术(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所合成的PbSe立方块进行表征.纳米立方块的平均颗粒尺寸约为20nm.相对于[100],[111]方向较快的生长速率导致了纳米立方块的形成,并提出了可能的生长机理,同时,对所得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可能由于纳米颗粒的量子效应,吸收光谱出现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13.
1,2-丙二烯衍生物因含有累积双键在过渡金属参与的反应中显示出独具魅力的反应活性.文章以烯烃为原料,采取改进的偕二溴环丙烷脱溴-卡宾重排的方法合成系列1,-丙二烯.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等优点.化合物(3)经IR、1H NMR、13C NMR及MS确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双电层电容器在有机电解液中的容量,研究了载炭量、牯接剂以及导电剂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优化处理.采用交流阻抗及恒流充放电法对电容器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电容器的等效串联内阻大大降低;电容器在有机电解液中的电压能达到2.5V,电容器的比容量可达到30.31F/g,提高了电容器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通量模型H-P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机溶剂通过纳滤膜通量(J)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考察了溶剂黏度(μ)、摩尔体积(Vm)和溶解度参数(δ2)对溶剂J的影响,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Vm和δ2是影响有机溶剂纳滤膜J的重要参数。对纯溶剂,该模型能较好的解释其传递规律,与实验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混合溶剂,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较差,说明混合溶剂J的影响因素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乙腈、碳酸丙烯酯电解液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宏  鞠群 《应用科技》2005,32(2):62-64
以活性炭作活性物质,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测试了乙腈及碳酸丙烯酯的1mol/L高氯酸锂溶液(1mol/L的LiClO4/AN和LiClO4/PC)作电解液的超级电容器性能,根据乙腈电解液内阻小、比容量大、碳酸丙烯酯电解液循环和保压性能优秀的特性,将2种电解液混合,测试了混合电解液的电导率,等体积比混合的混合电解液(1mol/L的LiClO4/AN PC)电导率达15.8mS/cm2.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后,大电流放电性能和比容量与LiClO4/AN电解液体系接近,而在循环性能、漏电流和电压保持能力方面较之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有机溶剂中4,4'-二溴联苯(4,4'-DBB)的超声降解.考察了初始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及添加氧化剂(H2O2)和盐(NaCl)后的联合作用对降解率的影响.采用超声频率20 kHz、固定声强0.16W/cm2的超声波作用一段时间,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越大,降解率越低;超声时间越长,降解率越高.单独超声降解8 mg/L 4,4'-DBB溶液600 min,降解率可达16.0%.而加盐超声240 min,10 mg/L 4,4'-DBB溶液的降解率可提高到12.1%,符合一级反应规律,一级反应常数为-5.231 18×10-4 min-1.超声与过氧化氢(US/H2O2)联合作用180 min,2 mg/L 4,4'-DBB溶液的最终降解率可达到43.1%.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液液萃取过程中溶剂损失及两相返混问题 ,研究了相转化法溶剂固定化的制备技术。借鉴已有的微胶囊技术 ,选用聚砜 (PS)为膜材料、磷酸三丁酯 (TBP)为芯材的体系 ,用锐孔 -凝固浴法制备出球腔内包覆溶剂 TBP的聚砜微胶囊。讨论了聚合物溶液组成、过孔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的形态及结构的影响 ,并根据传质实验讨论其稳定性。结果表明 :聚砜质量分数在 10 %~ 15 %、 TBP质量分数为聚砜的 1.2~ 2倍的配比下 ,过孔速度控制在 3 m L.min-1左右 ,体积比为 1:1的乙醇 -水溶液为凝固浴制得的溶剂固定化微胶囊 ,其传质稳定性优于浸渍 TBP的 PS中空微球 ,4次重复性实验的传质效果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四种螺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并对它们在有机溶剂中所表现的酸致变色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与盐酸在室温下形成的复合物(SP.HCl),随溶液极性的增加,其吸光强度增大,吸收光谱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