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硫氰酸锂溶液溶解柞蚕丝素纤维,制备再生柞蚕丝素膜。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再生柞蚕丝素蛋白膜的结构特征以及暴露在空气中所发生的结构变化。指出再生柞蚕丝素膜内丝素蛋白的分子构象为α-螺旋和无规线团结构共存。空气环境存放30d后,分子构象只会发生无规线团向α-螺旋结构的少量转化,而不会向β-折叠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拉曼光谱研究了切变速度和Ca2+对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构象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变速度和Ca2+是影响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性质的两个主要因素,对于同一再生溶液,切变速度增大,溶液中丝素蛋白分子沿切变方向的有序排列也随之增加,丝素溶液更容易从无规线团或α-螺旋向β-折叠转变,并且转变的程度随着剪切速度的增加而加强;透析溶液中Ca2+含量增加,则样品出现偏光现象的临界切变速度有所降低.拉曼光谱显示丝素蛋白分子构象由SilkⅠ向SilkⅡ转变.  相似文献   

3.
采取碱脱胶法对广西产桑蚕茧脱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苦味酸胭脂红法和扫描电镜对蚕丝脱胶程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蚕丝在脱胶浴比为1:200,脱胶30 min的条件下,其表面丝胶可脱除效果最好。将蚕丝脱胶所得丝素蛋白分别溶解在CaCl2-EtOH-H2O、LiBr-H_2O和LiBr-EtOH-H_2O3种溶剂中获再生蚕丝素蛋白溶液。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比研究蚕丝索蛋白的构象,结果表明碱脱胶法得到的天然丝素蛋白以β-折叠构象为主,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构象以无规卷曲为主。对比3种溶剂对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中Li~(+)比Ca~(2+)对丝素蛋白的二级结构扰动更显著,倾向破坏蚕丝素蛋白的β-折叠构象,且溶剂中加入适量乙醇会进一步促进金属离子对丝素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含量的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2%~42%),以及同一含量不同剪切速率(1 000 s-1和2 000 s-1)下溶液热性能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量的增大,再生丝素蛋白水溶液发生相转变的温度逐渐降低;同样,经剪切后的溶液发生相转变的温度均向低温漂移,且随着剪切作用的加强,向低温的漂移越明显。试验表明,丝素水溶液含量的增加和剪切作用可加速溶液从无规线团或α-螺旋向β-折叠构象的转变速度,且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构象转变的速度也加快。  相似文献   

5.
对高浓度的再生丝素水溶液(15%~37%)在不同剪切速率下(1000s-1和2000s-1)的构象变化进行了研究,对剪切前后的溶液进行了DSC和Raman对比测试。发现经过剪切,丝素溶液更客易发生从无规线团或α-螺旋向β-折叠构象的转变,且转变的程度随所受剪切速率的增加而提高。而且当丝素浓度低于27%时对剪切不敏感;超过30%时则对剪切敏感。  相似文献   

6.
以明胶为原料,使用两步去溶剂法分别合成了具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纳米微球,将它们混合后分别溶于水、明胶溶液和丝素蛋白溶液形成3种凝胶.使用3D打印技术对3种凝胶进行加工,成功制备了3种三维多孔的支架.明胶增强的支架与丝素蛋白增强的支架在冷冻干燥以后分别使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羟基丁二酰亚胺(NHS)和乙醇进行交联.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的形态并研究支架的膨胀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仅靠纳米微球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无法维持支架在水中的稳定结构,而使用明胶和丝素蛋白增强的支架则可以克服这种缺点.  相似文献   

7.
再生丝素固体的微细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蚕丝丝素水溶液经不同方式干燥后,所得到的再生丝素固体的微细结构,以及存放过程中丝素的结构变化,指出经30℃热风干燥或经高于-20℃冷冻干燥后,所得到的丝素固体的结构是无定形和Silk I共存,在室内温度湿度环境中存放后,部分无定形结构转化为Silk I;蚕丝丝素水溶液经-80--20℃冷冻干燥后,所得到的丝素膜的结构主要是无定形,含少量Silk II,存放过程中部分无定形结构转化为SilkI;室温放所自然形成的丝素凝胶中,丝素的结构是无定形和Silk Ⅱ共存;丝素水溶液表面膜中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较高,表面膜的结构主要是Silk I和Tilk Ⅱ结晶度高。  相似文献   

8.
在水-甲醇混合溶剂中,通过光物理技术考察了荧光标记的聚N, N-二乙基丙烯酰胺(PDEA/ACE)随温度导致其构象的光谱变化.结果表明,当甲醇物质的量比1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PDEA/ACE构象发生了由蜷缩球到柔顺伸展的无规线团转变,呈现温敏性,且其溶液的低临界相转变温度(T_(LCS))随溶剂中甲醇物质的量比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甲醇的物质的量比20%时,随着溶剂中甲醇的增加,高分子链保持伸展的柔顺无规线团构象;当甲醇的物质的量比20%时,构象不再发生变化;疏水平衡是导致高分子链发生构象转变的本质原因,溶剂化层的改变影响构象的变化;发现了瑞利倍频散射现象与溶液相变的相关性,并利用其强度变化来研究溶液中聚合物的构象变化和表征T_(LCS),利用紫外光谱中透光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观测时只能观察到温敏聚合物水溶液发生的部分相变,而利用光密度和荧光技术则能完整地观察到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溶液浇注法制备丝素蛋白/聚乙二醇(PEG)混合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薄膜材料结构的变化及对其力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并以罗丹明B为模型药物构建药物缓释体系,分析罗丹明B从混合薄膜中释放的动力学,探讨利用PEG调节丝素蛋白材料的药物释放性能的可能性。结果显示,PEG与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作为增塑剂的同时引起丝素蛋白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调节混合薄膜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药物缓释性能。随着PEG含量的增加,丝素蛋白/PEG混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延长率先增加后减小,分别于CPEG为10%和20%附近达到最大值,而在水中的溶失率的变化规律与拉伸强度刚好相反,在CPEG为10%附近达到最小值。与纯丝素蛋白薄膜相比,添加PEG极大延缓了药物模型分子罗丹明B的释放。罗丹明B的释放属于非典型Fickian扩散机理,混合薄膜中丝素的silkⅡ结晶和非结晶区域具有不同的药物释放特征,增加PEG添加量造成罗丹明B释放常数k的下降和扩散指数n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喷射共沉积6061Al/SiCP复合材料中发现一内耗峰,并对该峰的起因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该峰为位错拖曳阻厄峰.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各种热处理对该峰以及材料阻尼的影响.   试样的处理条件分别是:   (1) 热挤压态(简称R态);   (2) 540 ℃/l h固溶处理后随炉冷(简称炉冷);   (3) 540 ℃/l h固溶处理后水淬(简称水淬);   (4) 540 ℃/l h固溶处理后淬入-90 ℃的干冰中(简称-90淬火);   (5) 540 ℃/l h固溶处理后淬火.195 ℃液氮中(简称-195淬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